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4日報道,臺“國防部長”馮世寬日前下令,臺軍各單位官兵都必須將徽章繡在制服右上臂,認為有助增強官兵對單位的認同感。這么一來,使得臺軍各單位的徽章,有更多機會展現(xiàn)在外界面前。其中有些圖案,連采訪軍事新聞多年的臺灣記者先前都未曾見過。
報道稱,在各大軍種中,徽章文化最活潑的臺灣空軍,許多隊徽有很強的卡通風。目前臺空軍各中隊(作戰(zhàn)隊)徽章中,已知最早問世的是427聯(lián)隊(前身為第3大隊)的第7、28作戰(zhàn)隊,分別以野狼和噴火龍為圖案(分別見上圖和下圖)??箲?zhàn)時期3大隊隸屬中美混合聯(lián)隊,美方派駐干部給當時的國軍帶去許多美式文化。相傳兩個圖案的原始設計,就是那時由迪士尼公司操刀。戰(zhàn)斗機單位隊徽以猛禽類圖案為最多,包括兔寶寶(9隊)、雷公(17隊)、騎掃帚巫婆(26隊)。運輸機部隊通常強調(diào)負重的能力,如空運10大隊是駱駝隊徽,下轄101、102中隊,分別以牛和馬為隊徽。駕駛U-2高空偵察機的35中隊,隊徽黑貓代表黑色的U-2,“炯炯有神的金色貓眼,象征功能強大的偵照設備”。
臺海軍官兵目前右臂佩掛的徽章,是各艦所屬的艦隊。除此之外,每艘軍艦自己也有艦徽。有些從美國引進的軍艦,直接保留美軍時代艦徽的基本造型,只將英文改成中文,如“佩里”級“銘傳”與“逢甲”艦。有些軍艦走趣味風,包括大力水手、加菲貓,都曾作為艦徽圖案。巡防艦“班超”號的艦徽,則以京劇中班超的臉譜為圖案。
臺灣陸軍風氣相對保守。海、空軍常見的卡通圖案,在陸軍隊徽上很少看到。臺陸軍各部隊都有兩字代號,例如“雄獅”部隊、“少康”部隊等,隊徽里常包括代號。而各裝甲旅統(tǒng)一使用由履帶與閃電構(gòu)成的三角形隊徽圖案,只能由代號文字來區(qū)別。駐防臺中的234機步旅,前身25師曾經(jīng)在1933年參加抗戰(zhàn)初期的長城古北口戰(zhàn)役,因而命名“長城”,隊徽也以長城為圖案。
憲兵臂章是傳說中的神獸“獬豸”。據(jù)說,獬豸性情忠貞,具備辨別是非的本能,如果見到人們爭吵相斗,會攻擊虛假理虧的一方。憲兵在軍中負責執(zhí)法,并擔任保衛(wèi)中樞的任務,因此選擇以忠貞且公正的獬豸作為圖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