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芳旭,許 潔,陶 宏,俞 捷△
(1.遵義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貴州遵義 563000;2.貴州省遵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563000)
遵義市2002-2013年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庹芳旭1,許 潔1,陶 宏2,俞 捷1△
(1.遵義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貴州遵義 563000;2.貴州省遵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563000)
目的 分析遵義市2002-2013年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的發(fā)病及死亡情況、流行病學特征。方法 對遵義市2002-2013年乙腦的發(fā)病及死亡情況進行描述性及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 遵義市2002-2013年乙腦發(fā)病率、病死率均成下降趨勢。乙腦發(fā)病、死亡人群以15歲以下的散居兒童和學生為主,均集中在7、8月份;擴大免疫接種后,在年齡、職業(yè)、時間分布上乙腦發(fā)病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地區(qū)分布上乙腦發(fā)病率、病死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乙腦疫苗的免疫效果好,但發(fā)病年齡、月份有向后移的趨勢,應根據(jù)乙腦的流行病學特征制訂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
腦炎,日本;流行病學;流行性乙型腦炎;免疫接種;流行病學特征;綜合防治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又稱日本腦炎,是由乙型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以腦實質炎癥為主要病變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急性傳染病[1]。該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2],主要通過蚊叮咬傳播,20%~40%的存活者有神經(jīng)、心理方面的后遺癥,主要表現(xiàn)為癡呆、肢體癱瘓、視神經(jīng)萎縮等[3]。目前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1]。遵義市1971-2010年在貴州省乙腦發(fā)病人數(shù)居前3位[4],屬高發(fā)地區(qū),自2008年開始擴大乙腦免疫接種。本研究以此為點,分析2008年前后6年的乙腦發(fā)病、死亡情況的流行趨勢和流行病學特征,為今后的乙腦防控策略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數(shù)據(jù)來源于遵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乙腦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遵義市乙腦疫情資料,資料包括2002-2013年遵義市、區(qū)(市)上報的乙腦患者年齡、性別、職業(yè)、14個地區(qū)及時間數(shù)據(jù)分布按發(fā)病日期統(tǒng)計。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遵義市2002-2013年乙腦疫情流行情況及流行病學特征,在年齡、性別、職業(yè)及時間分布上采用構成比分析,在地區(qū)分布上采用平均發(fā)病率與平均病死率分析。年齡分組參考文獻[4-5]。
2.1 流行情況 2002-2013年遵義市各縣、區(qū)(市)常住人口共報告乙腦病例2 337例,年平均發(fā)病率約為2.80/10萬;死亡38例,年平均病死率約為0.05/10萬,發(fā)病率在2009年呈一過性小幅度上升,見圖1;2002-2011年病死率均較低(平均病死率0.05/10萬),2012-2013年乙腦無死亡病例。其中2002-2007年共報告乙腦發(fā)病2 058例,平均發(fā)病率為4.92/10萬;死亡27例,平均病死率為0.06/10萬。2008-2013年共報告乙腦發(fā)病279例,平均發(fā)病率0.68/10萬;死亡11例,平均病死率0.03/10萬。
2.2 人群分布
2.2.1 年齡 遵義市、區(qū)(市)2002-2013年乙腦發(fā)病2 337例,15歲以下兒童2 260例(96.71%);總死亡數(shù)為38例,9歲以下36例(94.74%)。擴大免疫接種后乙腦發(fā)病情況年齡的總體分布有差異,前6年前3位依次為4~<5、5~<6、3~<4歲,后6年前3位依次為10~<15、2~<3、3~<4歲。死亡情況年齡的總體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圖1 2002-2013年遵義市乙腦發(fā)病率動態(tài)變化情況
表1 遵義市、區(qū)(市)乙腦各年齡段比較[n(%)]
2.2.2 性別 遵義市、區(qū)(市)2002-2013年共報告乙腦發(fā)病數(shù)男1 450例,女887例,性別比為1.63∶1.00;死亡男女各19例。2008年擴大免疫接種后乙腦發(fā)病、死亡情況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3 職業(yè)分布 遵義市、區(qū)(市)2002-2013年乙腦發(fā)病、死亡情況均以散居兒童,學生為主。擴大免疫接種后乙腦發(fā)病數(shù)職業(yè)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散居兒童與其余職業(yè)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地區(qū)分布 2002-2013年遵義市、區(qū)(市)14個縣均有乙腦發(fā)病情況報告,紅花崗區(qū)與仁懷市無乙腦死亡情況。擴大免疫接種后乙腦發(fā)病情況不同地區(qū)總體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平均發(fā)病率2002-2007年前3位依次是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仁懷市、桐梓縣,2008-2013年依次是仁懷市、桐梓縣、綏陽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平均發(fā)病率從第1位降到第10位(由9.18/10萬到0.49/10萬);死亡情況市區(qū)(紅花崗區(qū)+匯川區(qū)+赤水市+仁懷市)與縣(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道真縣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縣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下降1位,赤水市從第9位升到第1位,見表4。
表2 遵義市不同性別乙腦發(fā)病、死亡情況比較[n(%)]
表3 遵義市不同職業(yè)乙腦發(fā)病、死亡情況比較[n(%)]
表4 遵義市、區(qū)(市)2002-2013年乙腦發(fā)病、病死率
續(xù)表4 遵義市、區(qū)(市)2002-2013年乙腦發(fā)病、病死率
遵義市市內流動人口乙腦發(fā)病5例,納入遵義市總計算,各縣(區(qū)、市)未納入計算。
2.4 時間分布 遵義市、區(qū)(市)2002-2013年均以7、8月為主,其中2002-2003年發(fā)病情況具有季節(jié)性升高的特點,其余均具有嚴格的季節(jié)性。擴大免疫接種后乙腦發(fā)病數(shù)不同月份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2002-2007年乙腦累計發(fā)病數(shù)每月均有發(fā)生,尤其是2002-2003年,有季節(jié)性升高的特點,而2008-2013年累積發(fā)病數(shù)5至11月有發(fā)生,其余月份無發(fā)病,有嚴格的季節(jié)性,且乙腦發(fā)病高峰月份有后移的趨勢(8月由第2位上升到第1位);累計死亡數(shù)高發(fā)月(7至9月) 與其他月份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高峰排位第1的均為8月份,見表5。
表5 遵義市、區(qū)(市)乙腦不同月份發(fā)病、死亡比較[n(%)]
隨著乙腦疫苗免疫接種后,乙腦流行病學特征也發(fā)生了變化,2006年全國乙腦發(fā)病呈上升趨勢,在山西等地乙腦發(fā)病年齡向后推移[3]。2002-2013年遵義市、區(qū)(市)乙腦的發(fā)病率、病死率均成下降趨勢,在擴大免疫接種后1年,乙腦發(fā)病情況稍有波動,可能與自然因素改變、社會因素進步及疫苗接種有關[6]。擴大免疫接種后平均發(fā)病率、平均病死率均較前6年低,說明乙腦免疫效果好,提高乙腦接種率和接種質量是乙腦防控工作的重要內容。
乙腦發(fā)病主要集中在15歲以下,擴種后乙腦發(fā)病排位第1的由4~<5歲變?yōu)?0~<15歲,有發(fā)病年齡后移的現(xiàn)象,可能是現(xiàn)階段接種年齡為8個月與2歲,存在空白接種階段,有報道稱乙腦發(fā)病在15歲以上年齡組所占比例有7成以上,應對此引起關注[7]。男性乙腦發(fā)病多于女性,大部分男性較女性活躍,被蚊叮咬的可能性更大,一旦感染后在體內的發(fā)病機制無明顯差異[8]。在散居兒童中乙腦發(fā)病、死亡所占比例較大,但擴大免疫接種后幼托兒童和學生所占構成比較高,可能是政府、媒體及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重視,從而提高了散居兒童的預防接種率和改善了其生活環(huán)境[9]。
2002-2013年乙腦平均發(fā)病率、平均病死率居第1位的是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擴大免疫接種后乙腦發(fā)病居首位的由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換成第2位的仁懷市,同樣乙腦死亡情況比較有差異,可能是因為市和縣的衛(wèi)生條件、人們防病意識的差異,使縣城的兒童更易接觸傳播媒介蚊子。擴種后應完善縣級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改善衛(wèi)生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加強宣傳教育、疫苗的接種及防蚊控蚊等相關防控工作。
乙腦發(fā)病的月份分布有向后推移的趨勢,可能氣候變暖是其主要因素。當氣溫低于20 ℃,乙腦病毒在蚊體發(fā)育時失去感染能力,26~31 ℃時體內病毒滴度上升,傳染力增強[10]。其他因素可能有蚊蟲密度、降雨量等[11]。
綜上所述,免疫接種可以預防這種疾病,疫苗對成人兒童具有較高的免疫原性[12],對乙腦應采取以疫苗接種為主的綜合防控的措施,建議:(1)繼續(xù)加強對8月齡及2歲進行預防接種并對3~15歲人群進行查漏及補種疫苗。本文與王偉軍等[13]的觀點一致,著重落實到兒童入托入學時檢查預防接種證工作,以減少接種空白段的發(fā)病、死亡情況。(2)應根據(jù)各地域特點正確對待,務川縣作為一個對乙腦防控成功的典型例子,充分說明因地制宜、綜合防治策略是有效的措施。(3)防控措施應跟隨乙腦流行病學特征分布差異做出相應的調整。(4)加強疫情監(jiān)測,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環(huán)境整潔度和人們的防病意識。
[1]趙川,向光明,余光開.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5,11(12):1119-1121.
[2]杜立中,魏建超,馬志永.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病學新進展及面臨的挑戰(zhàn)[J].畜牧與獸醫(yī),2014,46(10):116-119.
[3]王旭霞,李藝星,尹遵棟,等.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病學特征及后遺癥研究進展[J].中國疫苗和免疫,2008,14(2):176-179.
[4]芮莉萍,張麗,劉銘,等.1971-2010年貴州省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特征[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2,28(12):966-968.
[5]吳丹,寧桂軍,尹遵棟,等.中國2011-2013年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5(5):486-490.
[6]高莉.云南省2001-2010年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病學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2,19(3):375-377.
[7]曹玉璽,郭衛(wèi)東,王環(huán)宇,等.1950-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qū)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10,25(2):91-94.
[8]芮莉萍,張麗,詹偉,等.貴州省2004-2012年流行性乙型腦炎死亡病例特征分析[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3,13(12):1524-1526.
[9]吳登科,吳戈.湖南省湘西州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特征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10,26(4):421-423.
[10]楊坤,王顯紅,呂山,等.氣候變暖對中國幾種重要媒介傳播疾病的影響[J].國際醫(yī)學寄生蟲病雜志,2006,33(4):182-187.
[11]高嵐,陸朝國,李學,等.貴陽市農(nóng)村地區(qū)流行性乙型腦炎媒介成蚊監(jiān)測[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0,21(6):551-553.
[12]Chin R,Torresi J.Japanese B encephalitis:an overview of the disease and use of chimerivax-JE as a preventative vaccine[J].Infect Dis Ther,2013,2(2):145-158.
[13]王偉軍,劉洋.2007年重慶市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與控制策略探討[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08,19(5):458-461.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in Zunyi city during 2002-2013*
TuoFangxu1,XuJie1,TaoHong2,YuJie1△
(1.PublicHealth,ZunyiMedicalCollege,Guizhou,Zunyi563000,China;2.Zunyi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Guizhou,Zunyi5630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morbidity,mortality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Japanese encephalitis) from 2002 to 2013 in Zunyi.Methods The descriptiv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and death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from 2002 to 2013 in Zunyi was carried out.Results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on a downward trend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in Zunyi from 2002 to 2013;most of the death and incidence cases occurred in July and August from children living scattered and students under age 15;after immunization expansion,the incidence of encephalitis B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ges,occupations,and time points (P<0.05);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B,incidence and mortalit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 Promising results might be generally obtained after expansion of encephalitis B immunization.However,there is a tendency of shifting back in terms of onset age and month.Therefore,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encephalitis,Japanese;epidemiology;epidemic encephalitis B;immunization;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ntegrated control
10.3969/j.issn.1671-8348.2017.14.02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360419,81560527);貴州省科技廳社會發(fā)展攻關項目[黔科合SY字(2013)3027,黔科合SY字(2012)3126]。 作者簡介:庹芳旭(1993-),在讀碩士,主要從事預防醫(yī)學方面研究。△
,E-mail:xujie360@hotmail.com。
R512.32
A
1671-8348(2017)14-1950-03
2016-11-23
2017-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