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英
(河南宏力醫(yī)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400)
陰式與腹式子宮頸廣泛性切除術治療早期子宮頸癌對患者生育結局的影響
李雪英
(河南宏力醫(yī)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400)
目的:觀察陰式與腹式子宮頸廣泛性切除術治療早期子宮頸癌對患者生育結局的影響。方法:選擇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 例早期子宮頸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4 例,行腹式子宮頸廣泛性切除術(ART);觀察組46 例,行陰式子宮頸廣泛切除術(VRT)。比較兩組生育結局與手術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生育結局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整體手術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VRT治療早期子宮頸癌術后生育結局要優(yōu)于ART,且能夠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
子宮頸廣泛性切除術;子宮頸癌;生育結局
資料顯示[1],子宮頸癌患者平均年齡較10 年前明顯減小,約有57.7%的患者年齡低于45 歲,且部分患者尚未生育或僅生育1 胎,這給宮頸癌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帶來了挑戰(zhàn)。子宮頸廣泛性切除術(RT)是目前臨床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手段,包括陰式子宮頸廣泛性切除術(VRT)與腹式子宮頸廣泛性切除術(ART)兩種。VRT自實施以來,因其療效與傳統(tǒng)術式相近,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優(yōu)勢而成為早期子宮頸癌重要的手術方式之一[2]。另外,ART也是治療有生育需求患者的主要方法。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種術式的臨床效果,探討早期子宮頸癌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子宮頸癌患者90 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6 例,年齡20~37 歲。對照組44 例,年齡21~36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40 歲且有生育需求、無其他不孕不育疾病、病理檢查確診為子宮頸癌、盆腔內(nèi)淋巴結未轉移。排除標準:臨床資料缺損、子宮頸內(nèi)口或陰道切緣受累,盆腔淋巴結轉移。
1.3 方法
1.3.1 VRT方法
術前沖洗陰道并給予腸道準備,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行全麻。行腹腔鏡盆腔淋巴結切除術,經(jīng)病理學活檢確定腫瘤未轉移后行VRT。取宮頸下方2 cm處為切口,將陰道切開,形成環(huán)形切緣,覆蓋宮頸并間斷縫合。子宮膀胱及直腸間隙推開,分離膀胱側窩至宮頸膀胱柱暴露,切斷膀胱宮頸韌帶。在距宮頸2 cm處切斷主韌帶,于子宮動脈下行支將宮頸切斷。切下子宮頸內(nèi)口切緣送至病理檢查,確保無腫瘤累及后,采用鎖邊或環(huán)扎術縫合殘留宮頸管,將導尿管留置于宮腔內(nèi),以免發(fā)生宮腔粘連,縫合子宮頸內(nèi)口與陰道切緣。
1.3.2 ART方法
將子宮膀胱剪開并反折腹膜,充分分離陰道膀胱間隙與膀胱側窩,自骶韌帶附著處上方將闊韌帶后葉打開,游離輸尿管,確定膀胱宮頸韌帶與輸尿管隧道中子宮血管間的疏松間隙,彎鉗穿過輸尿管隧道并穿出該間隙,應用細導尿管提起子宮靜脈與動脈,確保子宮血管完整。打開隧道前部,輸尿管往下推移,從而游離骶韌帶于輸尿管自主韌帶。直腸旁間隙分離后,將子宮直腸剪開,腹膜反折。充分暴露主韌帶、子宮骶,并給予鉗夾、切斷、縫扎處理,將與子宮附著處相距2 cm以外的宮旁組織切除,完全暴露出陰道上段2~3 cm后將其橫斷??p扎子宮雙側動脈宮頸支,于宮頸內(nèi)口下方0.5 cm處橫斷子宮頸??焖倮鋬霾±頇z查切下的宮頸組織,確認無癌組織浸潤后,采用可吸收線縫扎子宮殘端。子宮殘端與陰道殘端吻合后,閉合子宮前后腹膜,最終吻合子宮圓韌帶。
1.4 觀察指標
術后隨訪2 年。生育結局:妊娠率與分娩率。妊娠率=妊娠例數(shù)/嘗試妊娠例數(shù)×100%,分娩率=成功分娩例數(shù)/嘗試例數(shù)×100%。手術指標:手術時間、淋巴切除數(shù)、陰道切除長度、宮旁組織切除寬度。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生育結局
對照組因術后復發(fā)及其他原因而無法生育或未嘗試生育8 例,觀察組7 例。對照組36 例嘗試生育,觀察組39 例嘗試生育。觀察組妊娠率與分娩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育結局比較 例(%)
2.2 手術指標
兩組手術時間、淋巴切除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宮旁組織切除寬度及陰道切除長度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隨著宮頸細胞學與子宮頸切除術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早期子宮頸癌的診治工作得到顯著改善,其術后復發(fā)率、死亡率均明顯降低[3-4]。但近幾年子宮頸癌發(fā)病率呈年輕化趨勢,故該病的治療目標不再局限于控制復發(fā)率與死亡率,需著重考慮如何保留患者生育功能。RT是目前子宮頸癌常用的治療方式,旨在同時實現(xiàn)根治腫瘤與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目的[5]。本研究即對比觀察常見的兩種RT(VRT與ART)治療效果,探討VRT的應用優(yōu)勢。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手術時間與淋巴切除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宮旁組織切除寬度與陰道切除長度較對照組明顯減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VRT可顯著減輕對患者生殖器官的損傷,從而有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這可能與VRT經(jīng)陰道直接切除子宮頸、可在良好的術野下進行操作、減少切除正常組織有關[6-7]。觀察組妊娠率與分娩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行VRT較ART可有效改善患者生育結局,滿足部分患者的生育需求。分析原因如下:第一,VRT經(jīng)陰道將子宮頸切除,避免進入腹腔,減少損傷,降低術后盆腔粘連與感染的概率。同時可減輕對子宮周圍支撐力的破壞[8],有助于保護子宮。第二,該術式保留較長的宮頸,較少影響宮頸黏液的分泌,妊娠后胎膜早破、上行感染等不良情況較少,有利于妊娠與分娩的順利進行。第三,VRT能夠較好地保留子宮動脈,保證子宮血供,預防子宮峽部狹窄或內(nèi)膜萎縮,減少早產(chǎn)、流產(chǎn)等不良情況[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腫瘤直徑>2 cm時,行VRT后妊娠率明顯低于腫瘤直徑≤2 cm者,故腫瘤直徑確認>2 cm的患者應慎重選擇VRT,術后加強監(jiān)測與護理,以改善患者生育結局。同時,行RT應遵循如下手術指證[10]:患者年齡低于40 歲,有生育需求,且無影響生育能力的疾患;未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陰道鏡檢查宮頸管內(nèi)無癌浸潤;未檢測出宮旁或宮體受累的跡象。綜上所述,早期子宮頸癌患者行VRT安全可靠,該手術可有效減輕損傷,改善患者生育結局,提高生活質量。
[1]舒德喜.廣泛性子宮頸切除術后的妊娠率研究及臨床特點[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2):174-176.
[2]丁曉.Ia1~Ib1期子宮頸癌患者行不同方式的宮頸廣泛性切除術后安全性和生命質量[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5):184-186.
[3]孫雨欣,劉青,劉開江,等.早期子宮頸癌患者腹腔鏡下保留生育功能手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6,51(6):442-447.
[4]梅耀玲,陳君茂,胡珊姍,等.陰式廣泛性宮頸切除術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癌癥進展,2015,13(3):342-345.
[5]曹冬焱,楊佳欣,向陽,等.早期子宮頸癌患者行陰式子宮頸廣泛性切除術的治療效果及生育結局[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4,49(4):249-253.
[6]王惠珍,封意蘭.不同方式的宮頸廣泛性切除術在早期子宮頸癌年輕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4,29(7):838-840.
[7]王德山.陰式子宮頸廣泛性切除術治療早期子宮頸癌的臨床療效及對生育結局的影響[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6,43(6):424-427.
[8]胡路琴,柳曉春,謝慶煌,等.宮頸癌陰式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后下尿路功能的研究[J].中國婦產(chǎn)科臨床雜志,2013,14(1):17-19.
[9]韓嘯天,吳小華.廣泛性子宮頸切除術的隨訪研究進展[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4,49(2):155-157.
[10]陳紅,劉秀芳.陰式子宮頸廣泛性切除術治療早期子宮頸癌的臨床效果及對生育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2015,10(8):1 184-1 186
(本文編輯:張紅)
李文娟(1982— ),女,山西省聞喜縣人,碩士學位,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
1671-8631(2017)05-0350-03
R737.33
B
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