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選云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耳鼻喉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內鏡鼻竇手術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生存質量及嗅覺功能的影響
楚選云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耳鼻喉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 探討內鏡鼻竇手術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生存質量及嗅覺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于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就診的60例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鼻息肉切除術,觀察組實施內鏡鼻竇手術,對比分析兩組嗅覺功能評分及鼻腔鼻竇結局測試-20調查表(SNOT-20)評分。結果 術前兩組嗅覺功能評分、SNOT-20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嗅覺功能評分及SNOT-20評分均比術前減少,且觀察組減少程度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可減少對鼻腔生理結構的損傷,促進嗅覺功能的恢復,縮短康復時間,提高生存質量。
內鏡鼻竇手術;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生存質量;嗅覺功能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鼻腔疾病,是嗅覺功能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臨床試驗已證實,60%以上的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伴有嗅覺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上常采取手術方式治療此疾病,其目的在于將鼻腔中的病灶徹底清除,最大程度上恢復嗅覺功能。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不斷發(fā)展,鼻內鏡下手術憑借創(chuàng)傷小、視野清晰、病灶切除徹底等優(yōu)點已在臨床多種疾病治療中得到應用?;诖耍狙芯刻接憙如R鼻竇手術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生存質量及嗅覺功能的影響,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就診的60例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將其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5~68歲,平均(44.8±8.5)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6~69歲,平均(45.0±8.8)歲。排除標準:鼻腔真菌病、萎縮性鼻炎患者;內分泌疾病、慢性感染、顱內腫瘤、顱腦損傷者;精神疾病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CT掃描及臨床相關檢查,確定合理的手術方案,術前3 d給予相應抗生素。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鼻息肉切除術:在長鼻鏡的輔助下,應用鼻息肉套圈器將息肉從前向后套取,尋找嗅裂區(qū)的鼻息肉的蒂部,并將其有效切除,切忌勿撕拉,術后將含有強的松龍的明膠海綿放置于創(chuàng)口處,并用凡士林紗條填塞鼻腔進行止血。觀察組實施內鏡鼻竇手術:成功置入鼻內鏡后,將鉤突切除,充分顯露篩泡,準確判斷鼻竇開口的具體位置與方向,之后將上頜竇、篩竇開放并引流,把息肉完全切除,位于嗅裂區(qū)的息肉清除方式及術后創(chuàng)口處理與對照組一致。術后兩組患者均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治療,防止發(fā)生感染,并將可的松軟膏放置在術腔中,同時給予濕潤鼻腔黏膜相關治療,如吸入蒸汽、沖洗鼻腔等。
1.3 觀察指標 嗅覺功能評分,在術前及術后2、5、9、12周對患者進行嗅覺功能測試,配置5種不同氣味的8個不同濃度,由高濃度到低濃度的分值依次為5、4、3、2、1、0、-1、-2分,取5種氣味的平均值。術后隨訪6個月,應用SNOT-20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定[2],主要包括入睡困難、咳嗽、夜間易醒、注意力下降、情緒低落、易怒、耳脹滿感、失眠、睡眠質量差、耳痛、濁涕、流鼻涕、需要擤鼻、醒來時疲倦、窘迫感、工作能力下降、顏面部疼痛、頭暈、鼻后滴流、打噴嚏這2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為0~3分。0分:無困擾;1分:輕度困擾;2分:中度困擾;3分:重度困擾。總分為60分,總分與生存質量呈負相關。
2.1 嗅覺功能評分 術前兩組嗅覺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嗅覺功能評分均比術前減少,但觀察組減少幅度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SNOT-20評分 術前兩組SNOT-20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SNOT-20評分均比術前減少,但觀察組減少幅度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嗅覺功能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SNOT-20評分對比分)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病程相對較長,且常存在嗅覺功能損傷,長期的炎癥情況可引起鼻腔黏膜萎縮,鼻竇骨質增生,致使鼻通氣功能出現(xiàn)障礙,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生活質量[3]。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此疾病對于預后尤為重要。
以往臨床上應用的鼻息肉切除術,在長鼻鏡的輔助下實施手術,無法清晰暴露手術視野,不利于將病灶徹底清除,殘留的鼻息肉易增加術后復發(fā)率;另外,此手術的創(chuàng)傷較大,進而增加鼻竇功能的損傷,會對術后患者的嗅覺功能及通氣功能造成一定影響[4]。而內鏡鼻竇手術較為精細,可將鼻腔內的病灶徹底清除,減少術后復發(fā)率;此外,置入的鼻內鏡,可充分暴露手術視野,減少對鼻腔內相關組織的損傷,利于康復[5]。本研究中結果顯示,術前兩組嗅覺功能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術后兩組嗅覺功能評分均比術前減少,但觀察組減少顯著。說明鼻內鏡鼻竇手術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鼻息肉切除術,可有效保護鼻腔生理解剖結構,恢復嗅覺功能。考慮其原因在于鼻內鏡手術在徹底清除病灶組織的同時,還可在短時間內將氣道阻力減少,避免嗅裂區(qū)阻塞,保護嗅區(qū)黏膜,減輕炎癥,降低對嗅神經上皮細胞的損傷,促進嗅覺功能恢復[6]。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前兩組SNOT-20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術后兩組SNOT-20評分均比術前減少,但觀察組減少顯著。充分證實鼻內鏡鼻竇手術可明顯減輕癥狀,恢復嗅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給予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可減少對鼻腔生理結構損傷,促進嗅覺功能恢復,縮短康復時間,提高生存質量,在滿足此手術適應證的情況下,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1] 顧東升,李佩忠.慢性鼻竇炎與嗅覺障礙[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4,14(2):127-129.
[2] 楊海剛.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臨床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四川醫(yī)學,2015,36(6):884-886.
[3] 孟珣,張濤.慢性鼻-鼻竇炎與支氣管哮喘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5):735-737.
[4] 丁曉旭,胡玥,姜菲菲,等.鼻內鏡手術治療復發(fā)性鼻竇炎Ⅲ型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45(6):566-568.
[5] 吳曉濤.鼻竇內窺鏡手術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療效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18(4):670-671.
[6] 董柏濤,劉雪冰.鼻內鏡聯(lián)合普米克令舒經鼻霧化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20(11):1568-1570.
R 765.9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6.050
201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