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昊/文
我是“沒頭腦”,似魚非魚的文昌魚
吳昊昊/文
考一考: 名字里有“魚”,卻不是魚類的動物有哪些?
鯨魚、魷魚、鮑魚、娃娃魚都帶有“魚”字,但它們都不屬于魚類這個大家族。
雖然我叫文昌魚,但我不是魚類。我喜歡棲息在疏松的沙質(zhì)海底,常鉆在沙內(nèi),在世界許多地方都有我生存的痕跡。雖然我的名字里也帶有“魚”字,但我其實和魚有著很大的差別,一起來看看吧!
我屬于脊索動物,我的身體很扁,兩頭尖尖的,呈紡錘形,像銀魚一樣,皮膚薄而半透明,呈淺粉色。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沒有明顯的頭部,所以傳說中的“沒頭腦”,指的就是我。沒有頭部,是我區(qū)別于魚類的一大特點。
因為半透明的體質(zhì),所以拍攝出來的文昌魚好像被虛化了
沒有骨骼,沒有魚刺,也是我區(qū)別于魚類的另一特點??梢哉f,我全身沒有任何骨質(zhì)化的東西存在,同時也沒有魚類那樣用來游泳的偶鰭。
那我是怎么支撐身體運動的?我是以縱貫全身的脊索作為支撐身體的中軸支架的,在脊索外圍有脊索鞘膜,并與背神經(jīng)管的外膜、肌節(jié)之間的肌隔、皮下結(jié)締組織等連接。我的身體兩側(cè)交錯排列著大約65個透明而明顯的“V”字形肌節(jié),“V”字形的尖端部分朝著前方,這對在水中向前運動十分有利。當這些肌節(jié)交錯收縮時,我就可以在水中短距離游泳了。
水流帶來的一切,文昌魚坦然接受
事實上,我十分弱小,沒有像大白鯊那樣厲害的捕食技能,更沒有金槍魚迅捷的速度,只能靠水流中漂過的浮游生物來填飽肚子。
準備開飯的時候我會把身體半埋在沙子里,僅僅把身體的前端露出來,或是橫躺在沙子上。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后,我就可以安心等待水流攜帶的藻類等浮游生物進入口中了。
對于水流帶來的一切我并不是來者不拒。水流帶來的沙礫等雜質(zhì),由我的嘴部附近的觸須進行過濾,這樣食物就變得干干凈凈了。
我們文昌魚是雌雄異體,每年的6~7月是我們的繁殖季節(jié)。文昌魚父母們會選擇夜晚在海水中繁殖,卵也在海水中完成受精。在卵受精后大約20小時,文昌魚小寶寶就可以破卵而出。文昌魚寶寶和它們的爸爸媽媽有一些不同,它們?nèi)砼毤毜睦w毛,這讓它們可以漂浮在水中,取食漂浮的浮游生物。文昌魚寶寶在海中漂浮生活3個月左右,身體逐漸長大,身體的一些特征也變得和它們的爸爸媽媽一樣,這時候的文昌魚寶寶會結(jié)束隨波逐流的生活,定居在海底的沙礫中,直到死去。我們文昌魚的壽命只有3年左右,在短暫的一生中,我們通??梢苑敝?次。
我雖然弱小,卻是科學家眼里的大寶貝呢!我們文昌魚早在5億多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了地球上,在漫長的歲月里仍然保持著原先的外形和特性,可以說是“活化石”。
不要看我外形簡單,其實在進化中我已經(jīng)是較為高等的脊索動物了。一些生物學家認為我們文昌魚是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的過渡物種,可能是魚類等脊椎動物的祖先,或與脊椎動物的祖先類似。因此世界各地研究脊椎動物起源的生物學家們紛紛對我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揭開人類、魚類等脊椎動物起源的謎團。
顯微拍攝下文昌魚的口
因為我們?nèi)赓|(zhì)鮮美、營養(yǎng)豐富,所以在許多棲息地我們都遭受到了大量的捕撈。在曾經(jīng)盛產(chǎn)文昌魚的一些地區(qū),我們的數(shù)量已經(jīng)十分稀少。再加上填海造地等海洋工程填埋了大量海灘(其中包括了許多適合我們生活的沙地),直接破壞了我們棲息地的環(huán)境。
不僅如此,一些海水養(yǎng)殖使用的牡蠣架等設施,使得水流緩慢,也造成了適宜我們棲息的沙地堆滿淤泥,我們的棲息地又進一步縮小了。
生存變成了難題。在中國,人們?yōu)榱吮Wo我,將我確立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真心地期待我們這種在地球上存在了數(shù)億年的古老生物,可以和人類一起度過更多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