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紅,宮慶濤,武海斌,彭金海
(1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泰安271000; 2臨沂市農業(yè)科學院)
蘋果主要食心蟲的發(fā)生特點與科學防治技術
孫瑞紅1,宮慶濤1,武海斌1,彭金海2
(1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泰安271000; 2臨沂市農業(yè)科學院)
蘋果是山東省的最主要水果,病蟲害防治一直是蘋果生產的重要工作。面對當前蘋果向脫袋栽培方向發(fā)展,食心蟲對無袋果危害極其嚴重的問題,對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兩種主要食心蟲的發(fā)生特點、關鍵影響因子進行了闡述,提出了有效的綜合防控技術。
蘋果;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防治技術
蘋果是中國的第一大水果,栽培面積和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世紀90年代,國家實施無公害農業(yè)生產,為了防治果實病蟲害、降低農藥殘留、提高果品外觀品質,蘋果產業(yè)大力推廣果實套袋技術。目前,山東蘋果套袋率已高達75%[1],基本解決了食心蟲的蛀果危害問題,農藥殘留普遍降低。但是,隨著勞動力成本提高、果業(yè)管理人員老齡化與缺乏,套袋成為蘋果規(guī)模化高效優(yōu)質生產的一種障礙,表現(xiàn)為:①生產成本高。每個果實套袋需要0.20元,666.7m2果園套袋需要增加2000余元成本。②降低了蘋果內在品質。果實套袋后光照減少,果肉含糖量和硬度顯著降低,貨架期果皮容易失水皺縮[2]。③新的病蟲危害嚴重。蘋果連續(xù)多年套袋,果實容易缺鈣,導致康氏粉蚧、黑點病和苦痘病逐年加重,次果率提高。因此,一些蘋果專家倡導脫袋化栽培,以緩解蘋果生產高投入、低收益的矛盾。蘋果脫袋后又會面臨新的植保問題,首要問題就是果實食心蟲的危害和防治。如何掌握現(xiàn)代栽培條件下蘋果上食心蟲的發(fā)生特點與科學防治技術,筆者從以下3個方面闡述。
表1 桃小食心蟲與梨小食心蟲的形態(tài)特征對比
目前,在山東省蘋果上發(fā)生危害的食心蟲主要有2種,即桃小食心蟲(又名桃蛀果蛾)和梨小食心蟲(又名梨小蛀果蛾),分別簡稱桃小和梨小。二者均能蛀果危害,造成果實腐爛和脫落,嚴重影響蘋果產量和品質。但是,它們在蟲體形態(tài)和發(fā)生特點上卻有很大差異,可通過表1、表2進行對比區(qū)分。
表2 桃小食心蟲與梨小食心蟲發(fā)生特點對比
2.1 生物環(huán)境
隨著城市、農村環(huán)境綠化的快速發(fā)展,觀賞果樹栽植非常普遍,如海棠、杏、桃、梨、櫻桃、李,加之與上述果樹同科的碧桃、櫻花、梅花、紫葉李等,這些都是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的適宜寄主。通常情況下,這些樹木的害蟲極少防治,食心蟲基本不治,導致上述食心蟲在這些樹木上暢通危害與繁延,并向附近的蘋果園陸續(xù)轉移。
另外,為了提高蘋果坐果率,多數(shù)新建規(guī)?;麍@栽植部分海棠樹為蘋果授粉,但在防治病蟲時忽視海棠樹防治,致使海棠樹成為兩種食心蟲的滋生地和庇護所,不斷為蘋果提供蟲源。
2.2 溫濕度
溫濕度是影響昆蟲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關鍵因素。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年平均氣溫普遍提高,隨之地溫也會提高。據劉賢趙等人報道,1961~1999年40年間,煙臺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提高了0.6℃,其中冬季氣平均氣溫提高最大,從20世紀60年代的-1.5℃提高至90年代的0.3℃[3];宋佳穎、郭磊分析1971~2010年牟平氣溫變化,發(fā)現(xiàn)氣候傾向率為0.49℃/10年[4]。根據溫度對兩種食心蟲的影響[5,6],氣溫升高后食心蟲越冬幼蟲死亡率可能會降低,越冬代成蟲發(fā)生期提前,年發(fā)生代數(shù)隨之增加,甚至會刺激它們的繁殖[7]。沈長朋等人1993年報道,煙臺市福山區(qū)蘋果園桃小食心蟲的越冬代成蟲發(fā)生高峰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8]。2016年煙臺市福山區(qū)和萊州市的越冬代成蟲均始見于5月中旬,羽化高峰期出現(xiàn)在6月中旬,發(fā)生時期較1990年明顯提前,說明與氣候變暖有關。
很多文獻報道了桃小食心蟲越冬代成蟲出現(xiàn)早晚受濕度影響[9-11]。隨著我國水利設施發(fā)展和灌溉條件改善,現(xiàn)有蘋果園基本都有水澆條件,春季灌水已成為常態(tài)。春季果園澆水必然有利于桃小食心蟲越冬幼蟲出土化蛹和羽化成蟲,也會導致越冬代成蟲發(fā)生期提前。
2.3 生草技術
眾多試驗結果表明,果園生草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調節(jié)土壤pH值,促進果樹根系生長,為自然天敵提供豐富食源和良好的棲息場所[13-14]。但是,人工行間種草不利于果園冬季清園和翻耕土壤,有利于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在落葉雜草下和表層土壤內越冬,提高了越冬蟲源基數(shù),導致次年發(fā)生嚴重,需要進行合理生草與加強田間管理。
2.4 滴灌技術
通常情況下,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多集中在樹干附近50cm范圍內的土壤內越冬,蘋果園滴灌技術的實施為果園及時灌水、保持根系周圍土壤穩(wěn)定含水量提供了保證,安裝滴灌設施的果園春季樹干周圍的土壤一直保持適宜濕度,給兩種食心蟲的出土化蛹、成蟲羽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人工防治。田間及時揀拾落果,集中投入沼氣池,防止兩種食心蟲的幼蟲從果內爬入土壤內。越冬代成蟲發(fā)生前,樹下覆蓋地膜,阻礙成蟲出來上樹產卵。蘋果小幼果期套袋保護,阻止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接觸蘋果。另外,對于梨小食心蟲采用冬春季刮除枝干上的老粗皮、翹皮,消滅越冬幼蟲;生長期間及時摘除受害新梢,集中處理;越冬幼蟲脫果以前,在主枝、主干上束草把誘集脫果幼蟲,晚秋或早春取下燒掉。
自然生草。果園自然生草條件下,可以在秋季、早春結合施肥全園翻土,破壞兩種食心蟲的越冬場所,使其暴露于土壤表面被曬死或凍死,減少次年蟲源基數(shù)。同時,春季可以隨時除草凈地,便于地面施用昆蟲病原線蟲和農藥防治土壤內的幼蟲和蛹。
生物防治。5~9月份間,當桃小食心蟲幼蟲棲居在土壤時,可用昆蟲病原線蟲懸浮液噴灑樹冠下的土壤,使其寄生桃小幼蟲,兼治土壤內的梨小食心蟲、蠐螬、金針蟲等。根據誘蛾測報,分別在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的成蟲發(fā)生期,田間釋放赤眼蜂,使其寄生蟲卵。一般4~5天放蜂1次,連續(xù)釋放3~4次。
誘蛾防治。在各代成蟲發(fā)生初期,田間懸掛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性誘劑或迷向絲,以誘殺雄性成蟲或使雄蟲找不到雌蟲,導致田間種群交配和繁育率降低,逐漸減少兩種食心蟲后代數(shù)量。根據梨小食心蟲的趨化性,田間掛糖醋液罐可誘殺梨小食心蟲雌、雄成蟲。
藥劑防治。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的樹上噴藥防治關鍵時期均為卵期,一旦幼蟲蛀入果實或新梢后藥劑很難發(fā)揮作用。噴藥前必須做好蟲情測報,成蟲發(fā)生期預測采用性誘芯誘集雄蛾的方法。自4月下旬開始,在蘋果園分別懸掛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性誘芯,監(jiān)測兩食心蟲越冬代成蟲發(fā)生時間和數(shù)量。當田間連續(xù)3天誘到越冬代成蟲時,即進行樹上噴藥防治,10天后再噴灑第2次藥,可有效防治第1代蟲卵和初孵幼蟲。第2代蟲卵的防治則根據誘蛾高峰期,一般在高峰期第2天噴藥防治。第1次藥噴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8000倍液加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第2次噴1%甲維鹽乳油2500倍液加2.5%高效氯氟氫菊酯乳油2500倍液。
[1] 翟衡,任誠,厲恩茂等. 套袋對蘋果生產投資結構的影響及密植園遮光問題[J]. 園藝學報,2006,(04):921-926.
[2] 楊小強,高鋒濤,王艷等. 蘋果套袋對果實品質的影響[J]. 河北果樹,2014,(01):8-9+11.
[3] 劉賢趙,宿慶,毛愛華等. 近40年來煙臺地區(qū)氣溫與降水量變化的關系研究[J]〗. 科技通報,2004,(01):11-14.
[4] 宋佳穎,郭磊. 煙臺市牟平區(qū)近40年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10):3034-3035.
[5] 李愛華,孫瑞紅,張勇等. 溫濕度對桃小食心蟲成蟲生殖力的影響[J]. 昆蟲知識,2006,(06):867-869.
[6] 杜娟,郭建挺,張亞素等. 溫度對梨小食心蟲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生長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J]. 西北農業(yè)學報,2009,(06):314-318.
[7] 李銳. 模擬氣候變暖對桃小食心蟲越冬及滯育誘導期生化物質影響的研究[D].山西農業(yè)大學,2014.
[8] 沈長朋,張振芳,顧耘等.山東蘋果園主要害蟲綜防研究[J].萊陽農學院學報,1993,10(4):274-279.
[9] 楊應連,張安隴.桃小食心蟲出土進度觀察與防治[J].甘肅林業(yè)科技,2001,26(2):66-69.
[10] 田寶良. 不同果園中主要食心蟲種群監(jiān)測防控與桃小食心蟲越冬幼蟲出土條件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
[11] 郝文乾,馬 萌,尹河龍等.棗園桃小食心蟲誘捕量與溫、濕度的關系. 山西農業(yè)科學,2014,42(9):994-998.
[12] 陳學森,高東升,辛力等.給果園小草一點陽光,蘋果更燦爛-蘋果果實品質提升的途徑與關鍵技術[J].落葉果樹 2012,44(3):1-4.
[13] 陳學森,蘇桂林,姜遠茂等. 可持續(xù)發(fā)展果園的經營與管理--再談果園生草培肥地力及其配套技術[J].落葉果樹 2013,45(1):1-3.
[14] 王艷廷,冀曉昊,吳玉森等. 我國果園生草的研究進展[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5,(06):1892-1900.
2017-04-15
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院地科技合作引導計劃(2015YDH253)。
孫瑞紅(1965-),女,山東莘縣人,研究員,主要從事果樹植保工作。E-mail:srhruihong@126.com
S661.1
A
1002-2910(2017)03-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