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曉東
電梯定期檢驗時面臨的十大風險
文 王曉東
為了保證電梯檢驗人員的安全,應對其檢驗過程所存在的諸多可能導致發(fā)生的不期望后果,超過了人們所能承受的程度,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危險和危害因素進行分析,這里的危險是指具體對象,如危險環(huán)境、危險物質、危險場所、危險人員、危險因素等,評價其危險和危害程度并實施必要的控制,避免電梯檢驗人員造成身體和身心的傷害。
依據(jù)《特種設備安全法》、《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以及《電梯監(jiān)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guī)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電梯監(jiān)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guī)則—液壓電梯》、《電梯監(jiān)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guī)則—雜物電梯》和《電梯監(jiān)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guī)則—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以下簡稱《檢規(guī)》)等法律、法規(guī)和安全技術規(guī)范的規(guī)定,從接受使用單位報檢開始,就進入了電梯定期檢驗過程中,除檢驗人員從調取特種設備檢驗檔案查閱、檢查檢驗所需儀器設備、勞動保護用品等所應在檢驗機構內完成的準備工作外,離開檢驗機構到現(xiàn)場進行定期檢驗時就出現(xiàn)了危險,其危險大致分為十項,即路途往返危險、查閱電梯管理資料、機房危險、井道危險、轎廂危險、底坑危險、出具整改通知單危險和技術資料失泄密的危險、超出檢驗時限的危險以及其他危險操作行為等十項,下面將分別闡述,供同行參考。
路途往返也就是乘坐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在前往檢驗現(xiàn)場或從檢驗現(xiàn)場返回檢驗機構時可能發(fā)生的危險。正確預訂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在乘車時避免乘錯車或誤車,上下車避免磕傷碰傷,在車內及上下車時要保管好自身物品,嚴防失竊發(fā)生。
每一個受檢單位的技術資料都會存放在相對安全的地點或人員手中,調閱各種技術資料都有相當嚴格的制度或程序,避免造成技術資料的外泄、缺失和污損,因此,檢驗人員調閱技術資料進行審查時應嚴格按受檢單位的制度執(zhí)行,避免出現(xiàn)因自身原因產(chǎn)生不良后果。
一、中暑:機房或機器設備間的空氣溫度如超過40℃以上時,有中暑可能。
二、電(雷)擊:雷雨天檢驗時有電擊雷擊的可能;雨雪天檢驗時應避免滑倒摔傷。
三、機房或機器設備間用電設備外殼以外漏電、用電線路意外漏電或其他外部觸電傷害。
四、墜物:使用工具把握不住飛出、高處墜落造成傷害或其他外部物體意外打擊。
五、劃(磕碰)傷:臉部等裸露部位被尖銳物品劃傷、手腳部位(或衣物)等被旋轉部件(如電動機軸)纏繞刮傷,被地面凸出(下凹)磕碰傷或其他外部機械傷害。
六、灼燙:被電動機機殼灼傷或其他外部環(huán)境高溫傷害。
一、上、下轎頂?shù)奈kU:在轎頂上對井道進行檢驗時,從侯梯廳到轎頂時上上下下應避免崴腳;不能長時間停留在層門與轎頂之間,以免電梯意外運行發(fā)生剪切;避免因燈光昏暗被轎頂上的電線電纜將腳纏繞發(fā)生傾倒;護欄松動不牢固,身子不能探出護欄以外,反之輕者將會發(fā)生刮碰,重者會發(fā)生墜落;用電設備外殼以外漏電、用電線路意外漏電而發(fā)生觸電。
二、向上運行檢查時有沖頂撞頭的危險。
三、高空墜物:不論是新安裝的電梯還是安裝很長時間的電梯,在井道頂部或是井道墻壁上總會掛有一些雜物(如粉塵等),檢驗人員盡管有安全帽、防護眼鏡等,但是裸露的身體部位遠遠大于已經(jīng)防護的部位,在檢查過程中應盡量動作平緩,避免震動幅度過大而使異物墜落發(fā)生傷害。
四、其他外部不可預見的高處墜落傷害,如擦傷、劃傷手腳等部位,特別是夏日所穿衣物較少,更易發(fā)生此類小傷害。
五、其他意外機械傷害、夾傷發(fā)生的擠壓、高處墜落以及衣物被油污損。
一、導軌輸油盒損壞漏油進入轎廂內污損衣物及身體。
二、井道進水通過轎頂滲入,有接觸漏電可能。
三、轎廂上部的裝修材料掉下砸傷。
四、導向裝置意外松脫,轎廂抖動,產(chǎn)生恐慌。
五、意外漏電,觸電的危險。
一、進入底坑時,手腳用力不協(xié)調而滑入(跌入)底坑發(fā)生傷害;上下底坑時與層門發(fā)生刮碰,傷及手掌;在底坑檢驗時應注意腳下油漬,以免失足滑倒。
二、高空墜物:在底坑中對待任何所須檢驗項目應動作較輕地進行,避免大力敲擊引發(fā)異物墜落。
三、用電設備外殼以外漏電、用電線路意外漏電、其他外部觸電傷害電擊。
四、因意外積水而使用電線路意外損壞發(fā)生漏電,因此對待有積水的底坑在進入前應進行驗電。
五、安全警示護欄被人意外移動發(fā)生路人跌入底坑的危險。
《特種設備檢驗意見通知書》(以下簡稱《通知書》)是檢驗完成后對檢驗工作(含接受報檢時提供的技術資料到檢驗現(xiàn)場檢驗完成)的整體評價,《通知書》是復寫的,填寫內容都應真實完整,數(shù)據(jù)準確、字跡清楚,詞語應規(guī)范、簡練、通順,不得出現(xiàn)漏項、漏檢,更不能寫成3.7項或3.16項。有問題,應將須整改內容書寫清楚,一目了然。手寫的應用鋼筆或水性筆填寫,所有書寫內容不得有缺項。尤其部隊單位名稱應用對外稱呼不能用對內稱呼,避免泄密,如不能用xx師xxx團,而應用xxx部隊,對待涉密單位標注地址時盡量含糊或者不寫,如果名稱與地址相對應有泄密之嫌。出具《通知書》的檢驗人員應簽名正確,還應有接收人的簽字確認,出具的《通知書》應建立回收制度,避免丟失。另外,應停梯進行維修的必須在《通知書》明確要求,不能因任何方面的承諾而妥協(xié),發(fā)生一經(jīng)檢驗后就出事故的笑話。還有,電梯定期檢驗項目較多,有漏檢、漏記以及檢驗員和使用單位未簽署意見和接收人未簽字的危險。
一種看似光鮮的特種設備檢驗工作,實者是于無聲處聽驚雷。
任何一個電梯制造單位都有屬于自己的核心機密,對于同行而言則防范更嚴,設立了許多制度以防機密外泄,而這些核心機密對檢驗機構而言基本上是全面放開,這就要求檢驗機構的檢驗人員守口如瓶,不能拍照場所的堅決不能拍照;避免從其言語中或視頻(照片)中將對方視為機密的核心技術外泄給其他制造單位或敵對勢力,造成事實上的“禍從口出”。
按照《檢規(guī)》中對定期檢驗之要求:檢驗項目全部合格,或者B類檢驗項目全部合格,C類檢驗項目應整改項目不超過5項(含5項),相關單位已在《通知書》規(guī)定的時限內向檢驗機構提交填寫了處理結果的《通知書》以及整改報告等見證材料,使用單位已經(jīng)對上述應整改項目采取了相應的安全措施,在《通知書》上簽署了監(jiān)護使用的意見,并經(jīng)檢驗人員可以根據(jù)情況采取現(xiàn)場驗證或查看填寫了處理結果的《通知書》和整改報告等見證資料的方式確認其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則應在檢驗結束后的十個工作日內出具定期檢驗檢驗合格報告,否則未按要求及時進行整改的或《通知書》未按期送達檢驗機構的,檢驗機構應按照《檢規(guī)》的要求出具不合格報告。十個工作日看似很長,實則稍一疏忽極易超出時限,若超出了時限,一旦電梯出現(xiàn)事故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就會承擔不必要的麻煩,而影響其聲譽及信譽。
對參與電梯定期檢驗的維護保養(yǎng)作業(yè)人員如違反操作規(guī)程、野蠻作業(yè)、帶病運行、上崗喝酒,可能造成各種設備及人員的危害,或引發(fā)大的事故,檢驗人員可終止檢驗,并應在留下《通知書》中作書面文字說明,否則違規(guī)進行檢驗的責任是相當大的。
以上十種危險雖然不會對檢驗人員造成重大傷害,但是仍可對檢驗人員的身心和身體造成不良后果,一種看似光鮮的特種設備檢驗工作,實者是于無聲處聽驚雷,為此將這些危險和危害歸納總結在一起,便于同行在工作謹慎小心,避免受到傷害。
作者單位:沈陽軍區(qū)鍋爐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