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明
文 薈
巍巍太行 敬禮太行
宋家明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位于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南北長700多公里。走進太行,是在10月,正是楓紅、松翠、水靜、百果飄香的季節(jié)。瀏覽太行,讓人心曠神怡,給人以震撼、壯懷、教誨、深思……
太行山是一幅山水畫卷。在這幅山水長卷中,山、水、洞、崖、峽、林、石匯集一山。山,既有萬丈紅綾般的嶂石巖,千峰林立的白石山,鬼斧神工的阜平天生橋,也有“五岳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美譽的蒼巖山,林海綿延的萬仙山。水,是太行的魂靈,沁河、漳河、滹沱河、拒馬河……穿越太行造就了瀑、潭、泉、澗、溪。云臺山的溪水、京娘湖的碧潭、濁漳河九曲十八斷的層層疊瀑,串串珠璣,扮靚著太行。洞,有邢臺的崆山白云洞、陵川的黃圍洞、晉城的黃龍洞……,也有集自然景觀與紅色景點于一身的黎城黃崖洞。崖,走進太行,崖就無處不在,如影相隨,與你為伴,讓人震撼、觸目驚心。你只需走一下陵川的錫崖溝、輝縣的郭亮、平順井底的掛壁公路,就會深諳太行崖壁的雄奇壯觀了。峽,由眾多源于山西黃土高原的河流橫切太行成就了眾多峽谷,蔚縣飛狐峽、邢臺的太行峽、平順通天峽……行走其間,峽景、水景、山景、石景、林景……景景相連,讓人嘆為觀止,唐代詩人白居易對沁河出山口峽谷賦詩:“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毙蜗竺枥L了太行峽谷的千峰競秀,萬壑爭奇,九曲回腸。林,是山的霓裳,峰巒疊嶂中的森林使太行有了四季的彩妝,狼牙山、大茂山、五岳寨、方山……處處國家森林公園如一塊塊翡翠,鑲嵌在太行山上。小五臺山、蟒河、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如朵朵祥云,飄落在太行山中。更有蔚縣的空中草原向人們奉獻著無際的花草和夏日的清涼。石,是太行的脊梁,野三坡、白石山、臨城、王莽嶺、王屋山……一處處國家地質公園如太行的瑰寶,仰望著天空,述說著太行的歷史,也展示著他堅強有力的胸膛。
太行山是一條歷史文化長廊。他伴隨著華夏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眾多人文景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安陽殷墟、山西五臺山、易縣的清西陵均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一山之中竟有四處,令人稱奇。太行山中還有滿城漢墓、荊軻塔、蒼巖山福慶寺、王屋山陽臺宮、武安市的古武當、涉縣的媧皇宮……記述著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先人的智慧哲思、名人軼事,也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多元與璀璨。在這條歷史文化長廊上,也記述著黃梁夢的典故、愚公移山的傳說……。通過這條長廊,我們可以追憶,我們從哪里來?我們的先人、社會、國家經(jīng)歷了怎樣的磨難與演進?站在長廊前,我們又可以溫故知新,我們將向何處去?所以,太行山又是一部給人啟迪的歷史教科書。
太行山是一座資源的寶庫,其中有煤、鐵、鋁土、金、銅、水泥灰?guī)r、石灰、高嶺土、地熱等資源。尤以煤、鐵豐富,沿太行山麓就有井陘、臨城、峰峰、六河溝……等煤礦、鐵礦,依托這些資源,建立了煤炭、鋼鐵、電力、水泥、石灰、陶瓷等工業(yè),也使河北、山西兩省成為全國重要的煤炭鋼鐵基地。天津就是利用這里的豐富煤鐵礦產,在太行深處的涉縣建設了鐵廠,為我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鋼鐵資源。太行山還是森林、水資源的重要蓄積地。為改善人民的生產生活,綠化美化太行,國家實施了太行綠化工程,數(shù)年間新增綠化面積395.6萬公頃,已建有33個國家森立公園,5個自然保護區(qū)、14個國家地質公園。太行山上還建設了大量水庫,僅河北省就有20多座,既減輕了洪澇災害,也成為當?shù)剞r業(yè)和下游城鄉(xiāng)的重要水源,太行山正在為助推區(qū)域發(fā)展無私奉獻著豐富的資源。
太行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全景式地記錄了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同仇敵愾,百折不撓、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壯舉。在太行山上建立了晉察冀根據(jù)地、太行根據(jù)地。在八年抗戰(zhàn)中,組織開展了百團大戰(zhàn)、平型關、陽明堡、關家垴、黃崖洞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99847次,斃傷俘虜日軍406744人,偽軍714394人。涌現(xiàn)了包括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狼牙山五壯士、黃崖洞保衛(wèi)戰(zhàn)犧牲的年僅17歲的戰(zhàn)士崔振芳……等121444名革命英烈。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長眠在太行的國際共產主義戰(zhàn)士白求恩。太行山,成為中華民族御侮抗爭的堅強脊梁。行走在太行山中,你會不時被道路兩旁醒目的革命舊址紅色標牌所吸引,八路軍總部王家峪舊址、左權將軍遇難處遺址、黃崖洞保衛(wèi)戰(zhàn)舊址、129師司令部舊址、晉冀魯豫邊區(qū)臨時參議會舊址……這表明太行山?jīng)]有忘記、人民沒有忘記、黨更沒有忘記那些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的英名將與太行同在,永不磨滅。同樣沒有忘記他們的,是當年和英烈們一起出生入死的八路軍老首長們。在涉縣129師司令部舊址旁,有一處不算高的山,山腳有鄧小平題寫“將軍嶺”的紀念碑,這里自1986年起,劉伯承、徐向前、李達、黃鎮(zhèn)等17位原129師將帥的骨灰先后安放于此。他們生前遺愿,死后要回老區(qū)來陪伴為新中國建立而犧牲的戰(zhàn)友,來守護曾經(jīng)養(yǎng)育他們的老區(qū)的人民。仰望“將軍嶺”,他在我的心中變得越加無比高大,不僅因為老一輩革命家生前的豐功偉績,更因為他們不忘初衷,逝后依然選擇和老區(qū)人民、與他們犧牲的戰(zhàn)友在一起,體現(xiàn)了他們堅強的黨性和崇高的革命境界。望著“將軍嶺”,我立刻悟出了一旁墻壁上書寫的“老區(qū)人民永遠跟黨走”的真情內涵。
太行山是一座發(fā)展的山。由于山高坡陡,交通困難,歷史上有太行“八陘”之說,即偌大太行,只有八條道路可以穿行。又由于太行山巖石裸露,水土流失嚴重,耕地稀少,群眾生活困難,太行山區(qū)的110個縣,貧困縣就有39個。為改變太行山落后面貌,太行山的人民發(fā)揚愚公移山精神,戰(zhàn)天斗地,涌現(xiàn)了大寨、紅旗渠……等社會主義建設的榜樣。大寨人寧愿苦干,不愿苦熬,天大災、人大干,三戰(zhàn)狼窩掌,硬是把七溝八梁一面坡的荒山禿嶺建設成了穩(wěn)產高產的“海綿田”,成為當時農業(yè)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林縣10萬人民戰(zhàn)太行,犧牲了81人,歷時10年,挖山不止,建設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讓漳河的清流破石穿山來到林縣,從此,改寫了“水缺貴如油,10年九不收”的林縣歷史。新時期建設太行的楷模李保國教授,為了讓老區(qū)群眾早日脫貧致富,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堅持把課堂搬進山溝,把實驗室放在果園,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他用科技之手指導建設了10萬畝蘋果生產基地、百里核桃產業(yè)帶、萬畝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產業(yè)園...... 使10萬太行農民實現(xiàn)脫貧,使140萬畝荒山披上了綠裝,獲得聯(lián)合國“全球生態(tài)五百佳”提名。他把58歲的生命定格在了太行,也把共產黨員為民愛民的堅實足跡深深刻在了太行山上。
虎頭山、紅旗渠、李保國……瀏覽太行,你會由衷地感嘆,太行山的人民,就是當代的愚公。是中國共產黨,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使千古太行改變了模樣。放眼太行,京昆、青蘭、青銀、天黎、邯長……高速穿山而過,把天塹變成通途,一層層梯田、一座座水庫、一處處國家公園……讓荒山披上綠裝、使溝壑變成米糧川。太行山正在變美、變靚,大美太行正在從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