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莉 劉玲玉 李艷春 王朝霞 梁小娟 郭錦麗
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的實踐探索
王香莉 劉玲玉 李艷春 王朝霞 梁小娟 郭錦麗
目的 探討我院新入職護士培訓模式及其實施效果,以期為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方案的修訂及全面推廣提供臨床實踐依據(jù)。方法 通過護理部集中培訓與科室輪轉相結合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新入職護士進行分階段培訓與考核,并建立科學長效的管理機制,以促進培訓工作高質量完成。結果 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完成率為85.8%;規(guī)培護士各階段的理論成績、操作技能、臨床護理服務能力穩(wěn)步提高;新入職護士基本認可本規(guī)范化培訓模式。結論 護理部集中培訓與科室輪轉培訓相結合的規(guī)范化培訓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新入職護士的綜合能力,確立更符合時代發(fā)展且兼顧護理工作性質的新入職護士培訓模式還有待于不斷探索。
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培訓模式
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是指在完成護理專業(yè)院?;A教育后接受的規(guī)范化護理專業(yè)培訓, 是護生畢業(yè)后繼續(xù)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2015年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全面實施,而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雖已出臺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大綱,但具體模式還有待確定。為確保不同層次新入職護士盡快融入醫(yī)院護理文化,勝任崗位工作,保證護理質量與醫(yī)療質量同步發(fā)展,我院根據(jù)《臨床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試行辦法》,函詢全省臨床護理專家,建立本院規(guī)范化培訓制度。目前對2012年招聘的新入職護士3年規(guī)范化培訓已完成,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培訓對象
2012年招聘的新入職護士246名,其中男20名,女226名;年齡最大35歲,最小22歲,平均(25.78±1.44)歲;大專109名,本科134名,碩士研究生3名。
1.2 培訓內容與方法
1.2.1 培訓內容
包括集中理論課程培訓與護理技能操作培訓。理論課程培訓內容為護理業(yè)務及病房常規(guī)介紹、護理文件書寫及各種表格、常見輔助檢查及正常值、??瞥R娂膊∽o理、各項手術前后護理、藥物知識、健康教育、護理心理學知識、個案管理、護理管理、核心制度、醫(yī)院感染管理、應急處理與搶救知識,以及安全管理、財產(chǎn)管理、電腦相關操作知識等。內容涵蓋臨床實踐知識、專科護理知識、臨床工作輔助知識等,各階段的培訓內容由淺入深,逐步專業(yè)化。護理技能操作培訓為基礎護理服務技術操作、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專科護理技術操作及臨床應急操作能力培訓等。
1.2.2 培訓方式
采取護理部集中培訓與科室輪轉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為期3年,從2012年7月9日開始至2015年6月30日結束。以與臨床工作貼近的權威性書籍并結合新頒布的行業(yè)標準為規(guī)范化培訓教材,由帶教護士長和具備省級以上??谱o理資質的護理專家,并聘請部分臨床醫(yī)學專家為新入職護士授課。采用多媒體教學、現(xiàn)場示范、視頻、演練、情景劇、互動游戲等方式,同時依托院網(wǎng)、微信、問卷星、藍墨云等信息化平臺進行培訓與管理。護理技能操作培訓采用集中示教的方法定期培訓,由示教老師對操作流程進行示范和講解,并進行視頻錄制,在培訓結束后新入職護士自愿進行操作視頻回放演示。
1.3 考核評價
采取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量化考核表。量化考核內容包括理論及操作技能考核。理論考核由各個培訓老師提供大于試題需要量10倍的題量,錄入電腦后,隨機組成A卷、B卷與C卷,考試前1天,由護理部主任選擇考題,滿分為100分。操作考核標準依據(jù)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護理實訓指南》,分值范圍為0分~100分。階段考核每半年1次,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福利待遇、年終考核等獎懲措施相配套,使得新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模式更趨于完善、合理。
1.4 培訓工作效果評價追蹤
為保證規(guī)范化培訓內容滿足新入職護士的職業(yè)需求,達到培訓最佳效果,采用專家咨詢法制成調查問卷,問卷間隔2周的重測信度為0.92;問卷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0.84。在每次培訓后均對接受規(guī)培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評價培訓工作效果的同時,根據(jù)調查結果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3年規(guī)范化培訓各階段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率、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使用秩和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培訓完成情況
參加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246人,完成規(guī)范化培訓人數(shù)為211人,完成率達85.8%。未能完成培訓原因有:產(chǎn)假1人;辭職34人,辭職原因包括:回當?shù)蒯t(yī)院工作12人,考入省級醫(yī)院衛(wèi)生編制6人,臨床工作能力差被辭退6人,轉行6人,轉其他醫(yī)院工作4人。
2.2 培訓考核情況
2012年新入職護士各階段理論考核合格率分別是78.3%、75.4%、99.1%、95.1%、97.0%、88.2%,整體水平較高。2012下半年理論考核成績?yōu)?62.62±10.95)分, 2014年下半年成績?yōu)?76.75±9.51)分,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22.908,P<0.01)。操作技能考核每階段抽取1項進行考核,每半年操作考核項目依次為靜脈輸液、鼻飼、心肺復蘇、靜脈直針采血、CPR+監(jiān)護儀、男病人導尿,合格線為90分,各階段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均在90%以上,平均得分分別為(92.08±1.77)分、(90.28±5.69)分、(93.59±2.61)分、(93.85±2.79)分、(92.95±2.88)分、(92.65±2.66)分。
2.3 形成5項應急預案演練與10項護理行為標準化情景劇
3年規(guī)范化培訓結束后,通過指令性任務的形式完成了5項應急預案演練模式,分別為患者發(fā)生輸液反應應急預案演練;心電監(jiān)護儀突然停電應急預案演練;患者跌倒墜床應急預案演練;職業(yè)暴露:針刺傷預案演練;3人配合急救演練。為在臨床工作中獲得最佳秩序,將良好的護理行為量化和固化,特編排了10項“護理行為標準化”情景劇,包括:新入院患者接待服務標準化、轉交接患者標準化、臥床患者更換床單軸線翻身標準化、手術無菌操作的標準化、倒床患者標準化、常用儀器設備保管使用標準化、巡視病房標準化、護患溝通及護士禮儀標準化、手術回房患者交接標準化、輸血查對標準化。上述標準化的形成規(guī)范了護士的工作行為,提高了行為質量,從而提升全體護理人員的素質,以保證患者安全。
2.4 培訓效果評價情況
每次培訓結束后,采用問卷形式對所有規(guī)培護士就培訓效果及滿意度進行調查,針對培訓課程得分較低的項目進行整改,如護理應急預案課程“重視互動、生動形象”方面得分較低(60.1%),見表1。由護理部分配指令性任務,同時指導編排了應急預案演練的培訓方式后,此項目的得分有所提高。
表1 參加培訓的護士對部分項目培訓效果的滿意度(%)
3.1 充分挖掘不同層次新入職護士職業(yè)潛能
我院新入職護士培訓模式要求所有新入職護士,不論學歷高低,均接受3年規(guī)范化培訓,按要求完成每階段的培訓目標,并且培訓方案中還明確規(guī)定了所在科室必須完成的具體考核。除此之外,不僅重視對每名護士的專業(yè)技能和相關理論知識培訓,同時還引入??谱o理知識,使新入職護士及早接觸??谱o理領域,為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針對護理本科生和護理研究生,進一步注重對其護理教育、管理及科研等方面的培訓,且創(chuàng)造機會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工作平臺,發(fā)揮其自我價值,充分地調動高學歷護理人才服務臨床的積極性。分層培訓的方式可以滿足不同學歷新入職護士的需求,有效保證規(guī)范化培訓工作的順利完成,同時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安全的護理環(huán)境[2]。
3.2 利用多種信息化手段保質保量完成培訓任務
醫(yī)院招聘的新護士來自各級院校,學歷層次不一,接受的護理教育、技術水平、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只有進行有效的規(guī)范化培訓方式,才能縮小新入職護士之間的差距,使其盡快適應自己的角色并融入集體[3]。我院通過制定詳細的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計劃,采用多樣化的培訓形式,包括有多媒體教學、心理互動游戲、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現(xiàn)場演練等,使得新入職護士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同時利用微信、藍墨云等信息管理手段,在培訓管理工作中節(jié)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采用情景模擬與現(xiàn)場演練的授課方式后,形象真實地演示促進了新入職護士熟練地掌握應急預案技能[4],也調動起新入職護士聽課的積極性。隨著醫(yī)療護理環(huán)境的變化,護士心理素質、面對工作壓力及舒解的能力是合格護理人才必備的一部分。因此,在3年規(guī)范化培訓中,護理部還邀請專業(yè)的心理輔導老師對新入職護士進行互動游戲輔導,以幫助新入職護士完成護生到護理人才的蛻變。
3.3 落實培訓支撐條件以促進新入職護士全身心投入培訓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及護理學科內涵的擴展,社會各界對護士的要求不斷提高[5-6],除日常的基礎護理工作外,優(yōu)秀的護士還應具有較強的形象意識、服務意識、品牌意識、危機意識、進取意識和信息意識等[7]。護士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應變能力是影響護理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8]。3年來,護理部投入相應的資金支持培訓工作的開展,并制定了與考核對應的獎懲措施,同時制定相關制度,要求臨床科室積極配合新入職護士的培訓工作,從而保證了培訓工作的有序進行??己俗鳛闄z驗護士理論與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種有效手段,在規(guī)范化培訓中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護理部集中培訓與科室輪轉的相結合的方式,規(guī)培護士各階段理論考核成績穩(wěn)步提升,各階段合格率分別為78.3%、75.4%、99.1%、95.1%、97.0%、88.2%;每階段操作考核合格率均在90%以上。新入職護士各項護理操作差錯率明顯下降,護理安全意識及應變能力明顯提高,全院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下降[9]。
3.4 加強培訓評估反饋以確保培訓質量
為了解和滿足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需求及達到和保持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質量,護理部采用PDCA管理法對每次的培訓都進行效果評價追蹤,根據(jù)評價后反饋進行改進。在每次規(guī)范化培訓授課結束后,當即通過手機APP軟件問卷星[10]發(fā)放評價表,軟件自動生成調查數(shù)據(jù),由3年的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規(guī)培護士對本培訓模式認可度較高。在具體授課內容上,得出針對“護理應急預案”課程中“重視互動,生動形象”項得分較低(60.1%),之后立即進行改進,將護理應急預案的授課方式由PPT 講解改成由新入職護士參與的應急預案演練教學方式,該教學方式形象生動直觀便于記憶,有效地調動了新入職護士參與培訓的熱情,在排練的過程中,同時提高了新入職護士的評判性思維[11]。
3.5 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模式亟待建立
針對新入職護士培訓,全國各醫(yī)院均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培訓模式,在培訓方式、考核及培訓時間、內容上各有千秋[12]。與此同時,大量的護理研究者在創(chuàng)新新入職護士培訓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13-14]。在培訓方式上,王巍等[15]還提出了演練、角色扮演等方式,在內容上補充了情感教育、服務理念、法律與安全意識教育等。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兩種培訓方式在培訓效果上成果喜人。在2015年8月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布的“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大綱”(征求意見稿)中,包含了病例分析這一內容,評判性思維是護理工作者的必備技能之一[16]。案例分析考核有利于新入職護士系統(tǒng)掌握護理程序及評判性思維的形成,是今后工作的重點之一。就培訓年限來講,目前國內大多數(shù)醫(yī)院對新入職護士培訓的時間定為1年~3年[17],而大綱明確規(guī)定了培訓年限為2年。就培訓考核方面,彭胤瓊[18]、柴翠萍等[19]提出了采用Mini-CEX[20]對新入職護士進行綜合考評,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可接受度,在新入職護士培訓考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前景。在政策層面,重慶與四川均成立了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基地[21],接收社會剛畢業(yè)護生進行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
盡管在新入職護士培訓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經(jīng)驗,但隨著時代及學科發(fā)展,一種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且符合護理工作性質與時代發(fā)展的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培訓模式尚有待確立。
[1] 羅碧如.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的方法探討[J]. 護理研究,2010, 24(7) : 1864-1865.
[2] 李桂蓉,夏敏,嚴欣,等. 對低年資護士實施分層培訓及規(guī)范化管理的體會[J].護理研究, 2013, 27 (5) : 1397-1398.
[3] 段香平.規(guī)劃化培訓模式在我院新護士護理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 27(418) : 177-178.
[4] 陳伶俐.情景劇表演在護理應急預案培訓中的探討[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4, 28(4) : 359-360.
[5] 王曙紅,彭華,陳嘉. 新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體系的建立及其實施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 26(11b) : 60-61.
[6] 于衛(wèi)華,宋江艷,何小蘭,等.我國臨床護理人員分層培訓研究現(xiàn)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3, 13(1) : 57-59.
[7] 胡艷麗. 創(chuàng)新護理管理新理念 提升護理管理質量[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 6(24) : 99-100.
[8] 高愛煜,高祖梅. 新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1, 26(11) : 191-93.
[9] 汪軍英,郭錦麗,白帆.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統(tǒng)的臨床應用分析[J]. 護理研究,2014, 28(10) : 3827-3829.
[10] 于妍,賈興彬.“問卷星”在信息技術隨堂測驗中的應用[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5, 14(8) : 66-67.
[11] Chan ZC.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in nursing:learners’perspectives[J]. Nurse Educ Today, 2013, 33(5) : 558-563.
[12] 谷水,賈明艷,駱金鎧,等.借鑒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模式建立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體系[J].中國護理管理,2015, 15(2) : 133-135.
[13] 王穎莉, 陳靜,趙俐紅.規(guī)范化培訓護士臨床帶教探討[J]. 華西醫(yī)學,2009, 24(4) : 1036-1037.
[14] 陳鳳嬌,李繼平,馬芳,等. 規(guī)范化培訓的低年資護士護理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調查[J]. 中華護理雜志,2012, 47(12) : 1099-1102.
[15] 王巍,田梓蓉,趙美燕,等. 新護士崗前規(guī)范化培訓方法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6, 41(12) : 1124-1125.
[16] Chan ZC.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in nursing: learners' perspectives[J]. Nurse Educ Today, 2013, 33(5) : 558-563.
[17] 張川林,牟紹玉.我國新畢業(yè)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體系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4, 11(8) : 631-633.
[18] 彭胤瓊,黃秀娟,任宏飛,等. 迷你臨床演練評量在泌尿外科規(guī)范化培訓護士輪轉考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5, 29(8) : 2788-2790.
[19] 柴翠萍,欒豐年,趙春紅,等.迷你臨床演練評量在新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 48(8) : 669-701.
[20] Boendermaker PM, Venekamp R, Brand PL. The 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 from 'judgement'to'guidance'[J]. Ned Tijdschr Geneeskd, 2013, 157(25) : A558.
[21] 武倩,趙慶華,肖明朝,等. 綜合醫(yī)院新畢業(yè)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管理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6, 16(8) : 1091-1094.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to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new nurses
Wang Xiangli, Liu Lingyu, Li Yanchun, et al. Nursing Department,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Guo Jinli, Email: gjlgbd@126.com
ObjectiveThe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training model for new nurses of the hospital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raining, with a view to provide clinical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revision and all-rou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scheme for new nurses.MethodTraining and assessment were carried out by stages for new nurses by utiliz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bining centralized training in the Nursing Department with rot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 and a scientific longlast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was established to facilitate the completion of training with high quality.ResultThe completion rate of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new nurses was 85.8%; the theoretical scores, operating skills, and clinical nursing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the training were steadily improved;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model was basically recognized by the new nurses.Conclusion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model that combines centralized training in the Nursing Department with rotatory training between departm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new nurses; however, further exploration is still needed into the training model for new nurses tha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also gives consideration to the nature of nursing service.
New nurses; Standardized training; Training model
2017-01-23)
10.3969/j.issn.2095-7432.2017.03.009
030001 太原,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護理部
郭錦麗,Email:gjlgb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