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爭 劉盼
口服抗血小板藥物用于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觀察
李英爭 劉盼
目的探討和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對于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療, 觀察組患者接受普拉格雷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低于對照組3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和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和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冠心病患者, 給予口服抗血小板藥物普拉格雷進行治療, 能夠得到良好的效果, 值得醫(yī)療機構推廣使用。
冠心??;抗血小板;口服;效果
本文重點探討和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對于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 為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合理的依據(jù)和指導, 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改善患者的疾病情況, 保證患者能夠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給予兩組患者不同的治療方式,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1例, 女9例;年齡34~79歲, 平均年齡(48.2±10.3)歲;其中患者存在的合并綜合征有:糖尿病5例、高血壓11例、高血脂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9例, 女11例;年齡32~81歲, 平均年齡(51.2±9.9)歲;其中患者存在的合并綜合征有:糖尿病7例、高血壓8例、高血脂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療, 其中患者每天需要對自己的心臟狀況進行反饋, 如果出現(xiàn)不適需要立即就醫(yī), 同時每天服用75 mg氯吡格雷, 連續(xù)服用26 d。觀察組患者接受普拉格雷治療, 每天服用60 mg, 連續(xù)服用26 d。在患者服用的過程中, 需要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況, 避免患者在服用過程中出現(xiàn)血壓升高以及心律不齊等情況, 也需要有效避免患者在服用藥物過程中出現(xiàn)亂吃食物的現(xiàn)象, 這些都會直接造成患者冠心病的發(fā)作, 嚴重會影響患者治療效果, 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 同時還需要監(jiān)督患者進行日常的鍛煉,這樣也能夠幫助患者更好的吸收藥物, 促進患者的康復[1-3]。同時也需要給予患者日常的監(jiān)督和管理, 如果出現(xiàn)緊急情況,需要給予患者及時的治療, 避免其他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時也需要保證能夠按時用藥, 這樣才能夠保證病情的康復, 也能夠在后期準確的判定出藥物的效果[4-8]。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其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主要有:腹痛便秘、血象變化、消化道出血等, 還需要針對患者的情況進行隨訪, 以此了解到患者的疾病發(fā)展狀況, 記錄其不良反應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和癥狀, 以此對口服藥物的使用狀況進行評價。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出現(xiàn)腹痛便秘3例, 血象變化1例, 消化道出血2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0%;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腹痛便秘0例, 血象變化0例, 消化道出血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和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和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和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 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
表2 兩組患者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和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和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
冠心病是指患者的機體出現(xiàn)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現(xiàn)象, 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患者血管出現(xiàn)狹窄或者阻塞, 最終引發(fā)心肌缺血和缺氧以及壞死的現(xiàn)象, 病情嚴重后還會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情況以及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9-14]。本文重點探討和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對于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 為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合理的依據(jù)和指導, 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改善患者的疾病情況, 保證患者能夠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 采用分組的方式進行研究, 兩組患者不同的治療方式, 結果顯示, 對照組患者中出現(xiàn)腹痛便秘3例, 血象變化1例, 消化道出血2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0%;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腹痛便秘0例, 血象變化0例, 消化道出血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和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和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針對冠心病患者, 給予口服血小板藥物普拉格雷進行治療, 能夠得到良好的效果, 其不良反應也明顯減少, 值得醫(yī)療機構推廣使用。
現(xiàn)階段, 臨床上針對冠心病主要的治療方式就是介入性治療[15,16], 但是在整個治療過程中, 針對患者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治療, 還需要口服藥物的支持, 本文所研究的口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冠心病的比較過程中, 使用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進行治療。經(jīng)過比較也能夠看出, 使用普拉格雷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使用氯吡格雷治療的對照組患者, 且針對冠心病患者給予口服抗血小板的藥物進行治療, 對其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平均血小板反應指數(shù)有著明顯的影響, 也能夠有效避免患者出現(xiàn)血栓情況。
[1] 李蕊, 鄂麗華. 高齡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臨床治療效果.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5, 15(76): 54, 57.
[2] 葉帆, 張意仲, 周菲.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氯吡格雷抵抗及優(yōu)化治療分析.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5(15):34-36.
[3] 孟令奎, 張海英. 淺談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療效.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8):140.
[4] 張麗萍, 張達慶. 進口和國產(chǎn)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臨床療效及經(jīng)濟性對比研究.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 9(6):146-147.
[5] 賀延奇, 劉會軒. 口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分析.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23):169.
[6] 叢梅, 葛欣. 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30):440-441.
[7] 阿布力孜·阿布拉. 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3, 13(34):69.
[8] 李華, 申瑤. 口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冠心病的療效觀察.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6):1121-1122.
[9] 薛東莉. 研究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6(7):109-110.
[10] 熊瑞春. 口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冠心病的臨床價值研究. 醫(yī)藥衛(wèi)生(全文版), 2016(12):282-283.
[11] 孫海峰. 觀察冠心病治療中口服抗血小板藥物的療效.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24):5125.
[12] 劉菁松. 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8(33):197-198.
[13] 黃健中. 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52例治療中的臨床分析.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 2015(8):1177-1178.
[14] 黃江榮. 冠心病治療中口服抗血小板藥物的應用療效分析. 母嬰世界, 2015(23):61.
[15] 努爾古麗·哈普勒, 祖麗菲婭·木沙. 觀察冠心病治療中口服抗血小板藥物的應用效果.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10):138-139.
[16] 楊宏蕊. 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今日健康, 2015, 14(11):76.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oral antiplatelet drugs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I Ying-zheng, LIU P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handong Province Weihai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er, Weihai 2642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ral antiplatelet drugs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A total of 40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lopidogrel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asugrel for treatment.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5.0% than 3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verage 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had lower average 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average platelet reactivity index,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oral antiplatelet drugs prasugrel shows good effect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use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tiplatelet; Oral;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48
2017-03-14]
264200 山東省威海市婦幼保健院心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