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軍民魚水情
陸偉軍
去年6月上旬的一天,我接到盱眙永豐廠老趙的電話。交談中,老趙提及我們部隊許多戰(zhàn)友的名字,還打聽他們的近況,流露出濃濃的關切之情。
老趙是我在部隊結識的老朋友,他在部隊服役了10多年。他的來電使我回憶起當年部隊在永豐廠駐訓的情景。
那是1982年,我們部隊到江蘇盱眙進行新駕駛員山地駕駛訓練。
盱眙東臨金湖、天長,南接來安,西出明光,北靠泗洪、洪澤,呈丘陵地貌。我們部隊曾有多期學員在那里完成山地駕駛訓練。
這是一次近似實戰(zhàn)的緊急出動。5月下旬的一天早上,部隊十多輛教練車從漣水出發(fā),經淮陰、洪澤向盱眙方向開進。下午三點多鐘,連隊到達目的地——永豐廠。
永豐廠是一家承擔國家軍工生產任務的“小三線”廠,工廠的車間和職工宿舍散落在盱眙縣水沖港鄉(xiāng)的一個山岙里,草木遍野,郁郁蔥蔥,遠遠望去,與一般的山鄉(xiāng)沒有多大差別,可當汽車開進里面的生活區(qū),小賣部、籃球場、大禮堂等設施一應俱全,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盱眙是革命老區(qū),境內的黃花塘曾是新四軍軍部所在地。工廠領導對部隊的到來非常重視,部隊到達之前,有關部門已為我們騰好了住房,配備了必要的生活設施。連隊分住兩處,一處在山坡下的小禮堂里,另一處在山坡上面的空車間里。教練員和學員們按照班排建制睡在落地鋪板上。
永豐廠沒有停車庫,部隊到達后,廠方在禮堂南側騰出一塊空地,讓我們臨時開辟了一個“野戰(zhàn)式”停車場。這車場雖然不太平整,但鋪上碎石磚頭,下雨時也能抵擋泥水給保養(yǎng)汽車帶來的麻煩。
在外駐訓,生活條件自然艱苦。吃飯是在露天食堂,戰(zhàn)士們端著碗,在操場或路邊蹲下來圍成一圈就用餐了,刮大風時,常常有“胡椒粉”撒進碗里。
時值初夏,又在山區(qū),蚊蟲襲擾非常厲害,戰(zhàn)友們?yōu)榇讼氤隽嗽S多在大統鋪掛蚊帳的辦法。有用晚上豎起白天放下的活動式蚊帳桿的,有在天花板上打個釘,用背包帶懸掛的??蓱?zhàn)士們用得最多的方法是在鋪板兩頭的上方橫向拉一根長長的鐵絲,大家把蚊帳帶子系上去,這樣既方便又顯得整齊劃一。
上課沒有教室,多數是在樹林子里進行。遇到下雨天,教員在宿舍里支一塊活動黑板,學員將鋪蓋卷起,往鋪板上一坐,就算是課堂了。駕駛操作上課相對容易,學員集合在操場上,教員對前一天的訓練情況作講評,把當天的訓練科目、目的要求、動作要領講解一遍,各車帶回細化、練習,慢慢體會。山地駕駛訓練通常以排為單位行進,行駛路線在來安、明光、天長等幾個方向之間調換,路面選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學員對山區(qū)道路的適應能力。
永豐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大多來自南京和淮陰地區(qū),其中不少是漣水人,老趙就是其中的一個。老趙當年在廠辦工作,是工廠與部隊之間的“聯絡員”。他為人熱心,對部隊感情深厚,我們生活和訓練中有什么困難,都千方百計地幫我們解決。平時,老趙喜歡與我們的干部、戰(zhàn)士交談,時間一長,竟能叫出許多人的名字,而且?guī)资瓴煌?/p>
廠里的其他干部和工人對子弟兵也十分友好,大家互動頻繁,猶如一家人。記得過節(jié)時,廠里領導曾來慰問部隊,送上豬肉魚鴨給戰(zhàn)士們改善生活。每天一早,戰(zhàn)士們拿著掃帚把廠區(qū)的道路打掃得干干凈凈;每到傍晚,連隊的籃球隊就與廠里的籃球隊開戰(zhàn),不上場的戰(zhàn)士和職工在旁邊當啦啦隊,氣氛緊張而又熱鬧。
工廠地處偏僻,生產用的煤炭和原材料都要到外面去拉。廠里的運輸力量跟不上,部隊就主動派車支援。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邊境戰(zhàn)斗發(fā)生后,我軍加強了反坦克武器的研制,永豐廠就擔負著這項任務。為了培養(yǎng)戰(zhàn)士們的戰(zhàn)略意識,了解我軍裝備性能,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駐訓期間王隊長曾請廠方為我們展示新產品。廠方答應了我們的要求,分批為我們作了演示。記得演示的無后坐力炮威力很大,能在150米外將10多厘米厚、呈45度角的鋼板瞬間穿透,戰(zhàn)友們看了很受鼓舞。
當年在永豐廠的“野戰(zhàn)式”停車場
時光荏苒,歲月易逝。35年過去,但在永豐廠駐訓的情景至今留在我的記憶中。
(編輯 韋瀟)
祖國萬歲楊靖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