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少林
揭開《媽媽是超人2》話題度與正能量齊飛的秘密
如果你在這些女明星成為母親之后的感悟中尋到了一絲“漣漪”,那么別猶豫,趕緊給自己的母親打個電話,說出你對她的愛吧
不管是創(chuàng)作者還是觀賞者,對于內容的最高追求應該是“有意思”和“有意義”。
這兩年,親子綜藝市場得到極大刺激,親子節(jié)目為什么這么受歡迎?不僅只是滿足了大眾對明星親子生活的“窺探欲”,而是無論作為女子還是父母,都能從中找到情感的代入感,產(chǎn)生共鳴,甚至實現(xiàn)自我成長。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信息所產(chǎn)生的娛樂價值和社會價值。
從這兩個標準來看,《媽媽是超人2》無疑是成功的。節(jié)目自開播以來頻上熱搜,話題度、媒體關注度居高不下。但《媽媽是超人2》的成功并不僅僅因為其娛樂價值,節(jié)目更體現(xiàn)出極大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力,傳遞著滿滿正能量。
從社會意義來看,節(jié)目中安吉和小魚兒、米雅和愛登、小米粒和哈利都讓觀眾看到二胎政策下兩個孩子的共同成長帶給家庭的歡樂,對社會有積極引導作用;從社會影響力層面來說,節(jié)目真實記錄并展現(xiàn)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娛樂、教育話題不斷,引發(fā)觀眾共鳴;而從用戶層面來看更是“魔性”,不少未婚人群看完后更加理解父母的不易,學會感恩父母,育齡人群也被圈了粉,即使生娃養(yǎng)娃再艱難,也要義無反顧,畢竟,與一個孩子成長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兩代媽媽情感交融,
屏幕內外吹起“感恩”暖風
俗話說:“少年不識雙親意,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鄙钪校倌陚冎挥性跒槿烁改负蟛拍苊靼灼渲械纳盍x。然而,《媽媽是超人2》僅播出6期,便讓屏幕內外的媽媽們都大呼“當媽難,難于上青天”,并開啟“感恩”模式。
近日,一段“包文婧委屈哭訴與媽媽和解”的視頻更是深深觸動了網(wǎng)友的敏感神經(jīng)。節(jié)目中包文婧向媽媽哭訴當媽的不易和委屈,一番坦誠溝通后,母女倆互道理解的畫面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有人反省,“作為兒女,我們非但不體諒父母,還經(jīng)常埋怨他們?!庇腥烁袊@,“此時此刻,想發(fā)自內心地說一句‘媽媽,您辛苦了”;也有人大呼,“看了節(jié)目好想擁抱一下爸媽?!毕啾雀鞔笊碳业拿土覡I銷,《媽媽是超人2》卻以一顆“暖心丸”在今年的母親節(jié)預熱大戰(zhàn)中占了上風。
采訪中包文婧說到,帶孩子過程中自己都很嫌棄的一些事情都是母親親力親為,還要把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自己的母親太牛了。從“任性推開”到“緊緊擁抱”,從“你不重視、不關心我”到“對不起,我愛你”,有時候,對母愛的苛責和理解之間,只多了一段獨自帶娃的經(jīng)歷。
有人說,包文婧的不及格是因為她有一個偉大的媽媽。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母親這一角色的“扮演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70后及70后以前做父母的對子女的愛無怨無悔,那時的家庭中沒有保姆,幾乎都是母親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等孩子大了又要忙于工作,他們還要再照顧孫子、外孫。母親們沒有自己的朋友、時間,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家里雜七雜八的瑣事。而80、90后的父母則習慣了當“寶寶”,也缺少了對“父母”含義的深刻理解。
不變的是,每個時代的媽媽都會碰上“不聽話的熊孩子”。節(jié)目中,那個犟脾氣的米雅總讓不少觀眾想起小時候的自己,馬雅舒的包容和無私也是所有媽媽的偉大之處,“對抗”之后仍然把孩子當做貼心小棉襖,可謂“孩子氣媽千百遍,媽視孩子如初戀”。
《媽媽是超人2》通過對兩代母親形象的刻畫和情感的交融,重新喚起了大眾對“母親”身份的認同和正視,讓參與者和旁觀者都感受到了為人母的艱辛和偉大,學會理解和感恩。
親子“秀恩愛”,
喚回女性內心對母性的向往與期盼
除了圍觀辛酸狼狽,有時候觀眾更需要一劑精神的振奮劑。
有一種“撒狗糧”叫“給媽媽寫首歌”,有一種“寵愛”叫“媽媽永遠是公主”。第6期節(jié)目中,伊能靜的兒子哈利寫了一首歌為媽媽慶生,讓她感動淚崩。
歌詞中寫道,“帶我下沉,沉到湖底,你就像月光閃耀著我的臉,輕聲細語,星光漸退,將我淹沒在我們分開的那晚的夜色里,在泡沫幻影里如火般燃燒,你成為我的王國……”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媽媽的深厚情感,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對“媽媽”一詞的注解?
事實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媽媽”在家庭中的位置非常之高,有時甚至會成為一個家庭的核心。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說過,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陳默也曾在采訪中表示:一個母親會影響三代人。
隨著節(jié)目的播出,一大波羨慕嫉妒的感慨成為當下的社交佐料?!翱粗◆~兒和安吉就知道胡可多幸福,簡直是人生贏家”“愛登的生日Party太歡樂了,這就是孩子帶給家庭的歡樂吧”“看見哈利寫給伊能靜的賀卡,眼眶濕潤了,每個媽媽都有同感”……正能量不斷發(fā)酵。
生活中很多媽媽抱怨帶孩子辛苦,有人因畏懼當媽的艱辛不敢生小孩,甚至不乏一些“丁克族”。然而,媽媽都是口是心非的動物,嘴上吐出的是負能量,內心剩下的是滿滿的正能量。
《媽媽是超人2》讓觀眾認識到,制造麻煩的同時,孩子也會給父母帶來幸福與美好。孩子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索,但也是家庭和諧的潤滑劑。面對萌娃的貼心舉動,觀眾大呼“自己也想生這么可愛的孩子”,又何嘗不是女性對媽媽這一角色的期待?
作為一檔親子網(wǎng)綜,《媽媽是超人2》讓大眾在真實的情感碰撞中感受為人母的快樂和幸福,喚回了女性內心對母性的向往與期盼。
展現(xiàn)母子成長過程,
學好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物理意義
一檔綜藝節(jié)目能否吸引明星參與并讓觀眾“上癮”,一個關鍵因素是雙方能否從中實現(xiàn)自我認知、反思、成長。《媽媽是超人2》中,媽媽和孩子成為相互作用的力學關系,他們是鏡子,清楚地照出對方身上的優(yōu)缺點,也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相互促進、彼此成全。就像近期董卿在談及兒子時說過的,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做什么樣的人。
如果沒有與女兒單獨相處,包文婧永遠意識不到在當媽這件事上的問題。如今,通過對女兒的照顧與陪伴,她可以感受到被女兒依賴和想念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伊能靜在節(jié)目中坦言,是兒子讓她擁有了當一個好媽媽的自信。其實,多一個孩子,只會增加母愛的厚度,而不是對另一個變薄。米雅在舞蹈課上米雅無法完成動作時,馬雅舒陪女兒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除了參與者,大眾也從節(jié)目中反觀自己。有網(wǎng)友表示:“剛開始看節(jié)目對包文婧槽點太多,后來有點理解她了,都在成長、有進步就是好事。面對孩子無止盡的哭鬧我也崩潰,當媽不易,跟孩子一起成長吧。”媽媽之所以能成為超人,就在于她在修行路上的堅持,再堅持。
作為另一股力量的孩子,也在媽媽的教導、陪伴下努力變成更好的孩子。從開始的不聽話、頂撞甚至動手打媽媽,到現(xiàn)在米雅已懂得幫媽媽一起布置弟弟的生日聚會;而包餃子還要努力實現(xiàn)奶奶定下的“小目標”,這就是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媽媽總是預言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告訴他們“你能行”,在一次次的鼓勵中修補著孩子身上的弱點。
世上沒有完美小孩,他們總是在新的挑戰(zhàn)中慢慢長大;媽媽并非與生俱來的超人,育兒過程中的無奈、崩潰、喜悅、幸福全部摻雜在一起才是真實的超人進階心路歷程。在愛的路上只有雙方相互理解、相互合作,才能一起創(chuàng)造更好的明天。
《媽媽是超人2》給觀眾展示了親子關系中小孩子的成長歷程、超人媽媽從菜鳥生手到駕輕就熟的蛻變過程。節(jié)目中媽媽們的表現(xiàn)更多的是給家長們一面鏡子和一份同理心,告訴父母們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樣困擾著別的家庭,而所有媽媽都需要學習和摸索出一套屬于自己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