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炳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65-01
所謂的預習,是指在老師正式講新課之前,學生根據(jù)實際需要對新課程進行獨立自學的過程。一般是指在老師正式講課以前,白己先獨立地瀏覽一遍新課內容,了解其梗概和主要內容,看看哪些懂,哪些不懂,哪些模糊,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于掌握聽課的主動權,為上課做好準備。這種預習一般時間效短,二十分鐘左右即可。
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許多同學對預習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特別是剛上中學的同學,他們認為既然老師明天還要講,上課注意聽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要預習呢?甚至有的同學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事實上,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首先,預習能夠提高聽課效果。通過預習,學生對下一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已經(jīng)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聽課時會輕松的跟上老師的思路。這樣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聽課,變盲目聽課為帶著問題聽課,無疑是大大增強了聽課效果。其次,預習能夠培養(yǎng)自學能力。到了中學階段,需要學習的課程增加,如果每門課學生全靠老師講解,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課前預習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好機會,課前預習使學生減少了對老師的依賴,增強了獨立性,能夠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預習還能夠提高學習興趣。一個班級的學生大部分是中等生。如果他們在聽課時感到吃力,哪里還有興趣可言。但經(jīng)過課前預習情況就不一樣了,通過預習,有的地方學生已經(jīng)弄懂了,從而產(chǎn)生一種自豪感,有的地方盡管一時還沒弄懂,但是帶著問題聽課能夠聽到點子上去,聽課就會津津有味,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產(chǎn)生。那么到底怎樣預習呢?怎樣預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呢?平時,許多同學一聽老師說要預習,就把課文看了一遍了事,他們認為這就是預習了,其實不然,我認為要想扎實預習一篇課文,應該從以下幾個步驟入手:
一、查閱資料。
那么我們需要查哪些資料呢?首先要了解作者。熟悉作者的生卒時間、國別、身份等,還要知道作者的生平,社會給與的評價,主要作品及代表作等方面來引導學生查找資料,積累文學常識。其次,要了解背景。白居易就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蔽恼露际菫闀r代而作,有針對而寫,有感而發(fā)的。對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還要查字典。字詞教學也是初中語文雙基教學的任務之一,加強對字的形、音、義的教學力度,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也是刻不容緩的教學任務之一。讀課文的時候,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畫出來。書上沒有注解的字詞,可查一查字典、詞典。
二、辨別體裁。
不同體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議論文的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論證方法、論證方式以及議論文語言的特點;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說明文的說明對象、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以及說明文語言的特點。預習時緊緊圍繞這些基本特征來思考,就能選準角度。
三、閱讀文本。
我建議學生在預習時把課文讀三遍,第一遍閱讀是為了疏通字詞,大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二遍閱讀是整體感知文意,就是要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每部分都寫了什么內容。第三遍閱讀要在了解課后習題的基礎上進行,帶著課后問題去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關鍵性的、不懂的詞句勾畫出來,可以一邊默讀一邊勾畫。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主要有三種文體,即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在勾畫的時候一定要因文而異,不同的文體勾畫的重點是不同的。例如,在閱讀記敘文的時候,著重勾畫一些提綱挈領的語句,特別是能夠概括文段中心的句子,同時把握文章中的六要素,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寫作結構。其次是把一些表現(xiàn)力較強的字詞找出來,加上著重號。再次是勾畫一些自己認為比較優(yōu)美的、重要的或者是不理解的語句,并進行簡單的思考。這樣就會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
四、做好批注。
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而實踐證明,做批注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在第三次閱讀課文時進行,一邊默讀一邊勾畫,同時做旁批,這樣,哪些問題是已經(jīng)解決的,哪些問題是沒有解決的,哪些語句是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就一目了然了,也有利于提高聽課效率。
五、思考練習。
對課后的思考和練習,若能事先思考,就會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老師講授時,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或答案。這樣既提高了作業(yè)的質量,同時又節(jié)省了時間。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在學習中,這種準備就是“預習”。預習,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導游圖,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是非常重要的。它對培養(yǎng)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幫助。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從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出發(f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