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010 甘肅行政學院 甘肅 蘭州)
經過三十多年的經濟高速發(fā)展,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再次成為世界目光聚焦的對象,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點。毫無疑問,中國正處在一個文化重建和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中國文化不是追求西方提出的普世價值,而是借鑒西方文化的合理成份進行重新建設的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其中的核心之一就是道德文化信仰,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的中國特色文化。
當前社會中,中國特色的文化建設必須要把社會組織、現代教育培訓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緊密結合起來,讓社會組織分擔政府的文化管理功能;讓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和先進的思想引導學校、社會、企業(yè)、群團組織、家庭、公民的行為。不僅如此,政府還要突出解決人才流動保障和民生改善兩個方面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的問題。
一、加強現代教育培訓中的核心價值觀傳播
現代教育培訓是快速對接社會變化的重要媒介,它能快速、便捷、高效地進行社會教育和專項知識的引導傳播,同時,它也能快速實現對各個階層的知識理念更新。以專業(yè)基礎知識、文化哲學歷史、科技文明藝術為核心的教育和培訓是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更是助力政府治理能力的必要條件。因為,沒有正確的理念和先進的思想引導,政府、社會、組織、企業(yè)、個人的行為都會成為短視的、自私的、不可持續(xù)的行為。
二、加快社會組織建設中的核心價值觀培育
文化建設不能僅靠學校、媒體、政府推進,社會組織應是強大的生力軍。社會組織越來越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應是社會主義特色的鮮明標志和基本細胞。社會組織能很好地分擔政府治理的強大功能,有力的社會組織更是一個國家可持續(xù)治理建設的根本保障。改革舊有的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社會組織,使它們不要成為政府的附屬物;培育一些現代功能的社會組織,使它們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為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這些社會組織都要承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功能,從而實現它們是中國特色的文化建設的主力軍之一。因此,轉變政府與社會組織的相互關系,使社會組織成為政府治理的有益補充,政府成為社會組織行為的強大后盾,這在今天的社會治理和文化建設中尤其重要。
三、加大人才流動保障中的核心價值觀滲透
人是人類社會的核心因素,思想意識、理論觀點、體制機制、國家民族皆因人不同而相異,東西方的價值觀念不同的根本是人的思想追求不同。人才的比拼是以文化建設為中心的各種建設的最根本的因素,合理的人才流動是激活一個部門、地區(qū)、國家、民族活力的引擎。人才流動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所以,人才流動保障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行業(yè)、部門、利益群體的壟斷、閉塞、僵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天敵,它們使人才流動的成本加倍,浪費、閑置、埋沒了大量的創(chuàng)新人才。人才不能合理流動和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就成為空談。
四、加緊民生問題改善與核心價值觀的結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組成,但實踐和培育是從個人和社會兩個層進行,國家層面是個人和社會實現后的反映。新的歷史時期,民生問題是我國個人和社會問題的集中體現,民生問題解決的好壞與否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認同、踐行的好壞,因為,民生問題的改善是政府各種治理能力建設的基礎。以住房、醫(yī)療、教育為核心的民生問題嚴重影響著人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態(tài)度。當公民的經濟收入支出主要不是為了買房、不是為了治病、不是為了上學時,現代消費型社會就會迅速成長起來,社會情緒就會更平穩(wě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根發(fā)芽的基礎就更扎實。
作者簡介:
張銀(1970~ ),男,漢族,甘肅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從事傳統(tǒng)文化、文化管理、文化創(chuàng)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