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從來沒有一本書像《學校會傷人》這樣,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挑戰(zhàn)我的神經。如果說幾年前“學校無用”這個句子把我作為一個教育者的自信滿滿抽離,那么“學校會傷人”這個警示則讓我變得更加謙卑和敬畏。
教育中,“復雜性”被抹煞,孩子作為人的需求被忽略,而學校優(yōu)質結果的訴求卻至高無上不容置疑,猶如測試智商的量表,我們從來討論的都是被測試者的成功和失敗,而從未去思考作為測試工具的量表本身的合理??墒?,恰恰是復雜性,只需復雜性,足以考量我們作為教師的智慧和耐心,所以,從提問的角度看,“學校會傷人”倒也不是一個絕望的論斷,它恰恰讓我們有更大可能去做更好的改變。
書中那個叫夏洛特的孩子,因被標簽為誦讀困難,所以進了學生支援中心接受所謂的補償教育,但夏洛特卻深深感到,這“完全就是羞辱人”的地方。我能理解她的感受。那天早晨,走進兒子房間,兒子對我說:“媽媽,我好像一夜都醒著?!?3歲的少年,正是“春眠不覺曉”的年齡和時節(jié),卻告訴我一夜幾乎無眠。而原因只是他擔心被選進英文成功班。好吧,一天之前,他剛成為語文成功班的一員,在前一周的期中復習摸底考試中,他的語文成績落在了平均分之下。我看了他的試卷,失分都在課內背誦部分,課外閱讀課外古文部分都做得很不錯,就是說,他的問題在于對機械知識的背誦還不夠。但是,被選進成功班的結果卻讓他開始質疑自己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讓他覺得很屈辱,有和夏洛特一樣的感受:“但愿不要入選英文成功班,這是我唯一能挽回面子的機會了?!?/p>
孩子感覺丟了面子,而面子背后是什么,是對自己的悅納和肯定,事實上,他在之前的期中摸底英文考試中,剛剛取得班級第7名的成績。在夏洛特案例的那一頁空白處,我寫下一句話:“這種特殊幫助彌補了短暫技能缺失的問題,但是帶來的是否會是心理上永遠的傷害?”
優(yōu)良學業(yè)成績是小學之上學校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標識,慶幸的是幼兒園可以幸免于難。但是,這并不代表孩子在這個階段就不會受到傷害。“愛與學習應該由細心留意并能充分尊重孩子們的教師來培育,這些教師的教學法首先在于傾聽,在于深深理解并贊同這樣的觀點:智能表現(xiàn)、思想追求,以及真理表述是有無數(shù)種方式的?!?/p>
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是,年幼的孩子還不能更好地去表達他們的需求和想法,作為教師,如何更好地走進他們內心去傾聽需求并創(chuàng)設討論的機會?教師是否明白,這個世界上,除了閱讀者,還有觀察者;即使都是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的乖孩子,個性愛好也是千差萬別;那些破壞集體規(guī)則不斷讓我們頭疼的孩子恰恰具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性、幽默感。好吧,即使我們具有充分的智慧和無限的耐心,我們是否能在不忽略他們的同時應付得了他們的與眾不同?
“盡管分數(shù)報告上顯示他成績很差,你還是對孩子說,你其實很聰明,這時他含著眼淚注視著你:‘嗯,你是我爸爸,你當然應該這樣說?!边@樣類似的話,幼兒園的小石子也如此表達過:
“爸爸,我的圖畫書一個星星也沒有。”石子抬起頭看著我回答,眼睛里噙著淚花,都快要哭出來了。
“那別人的圖畫書呢?有星星嗎?”
“別人的有很多星星!”
我趕緊開導說:“石子,圖畫書沒有得到星星沒有關系,我們自己做圖畫書不是為了得星星的,自己用心做了就好,自己開心就好?!?/p>
“爸爸,可是我不開心呀?!?/p>
“是不是別人的圖畫書做得比我們的好呀?”我問道。
“不是的,因為我的圖畫書擱在很高的地方,我們班最高的婷婷都夠不著!沒有人貼星星的?!笔游卣f。
“石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和優(yōu)點,你有很多優(yōu)點,圖畫書的事是小事情,別難過?!蔽依^續(xù)安慰道。
既然石子已沒有了騎車的心情,我們便決定回家。石子推著自行車,我倆在回家的路上慢慢走,沉默了好一會兒。突然,石子很傷心地說:“爸爸,我很笨,你把我殺了吧,你把我的優(yōu)點都拿走吧!”
我得承認,當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自制圖畫書展覽那天所有的喜悅都被沖得一干二凈,甚至直到現(xiàn)在,我的內心始終充滿不安和難受。且不說用星星去評比的行為是否適當,就是一個看起來完全適當?shù)男袨槿绻杂胁簧鳎鋵嵤┘毠?jié)也可能讓孩子受傷?;顒又?,把圖書放在哪里更妥當?就是這個微小的設計卻帶給孩子如此大的沖擊和傷害。是的,“最初環(huán)境中的一點輕微變化會對機體整個生態(tài)的長期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學校中的分隔、誤解或在智力上的否定,這些情感和精神上的體驗是影響重大的?!蔽也幌M∈拥貌坏叫切浅蔀榫哂泻氖录绊懰某砷L,影響這所幼兒園所建立并推崇的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尊重。至少,“學校應該是一個富于同情心的、令人感到關懷照顧的地方,在這里愛與信任的關系營造了安全感;在這里冒險得到鼓勵;在這里允許失敗,打敗和寬恕使得每個人都能夠去發(fā)現(xiàn)自己所擁有的天賦和能力?!边@段話,是對“兒童是成人之父”宣言的行動注釋。
我深深知道,在一種強大的工業(yè)文明前,受傷的不僅是孩子,還有教師、家長,以及學校本身,但這都不是我們就此停滯不前的借口,《學校會傷人》讓我們直面這些問題,有勇氣與家長、孩子坦誠相待?!罢鐐苏邆ψ约阂粯樱焸咧委熕约?。”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從問題中得到“創(chuàng)造新的美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