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古代死刑復核制度是一種具有中國特點的刑事訴訟制度,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訴訟法律文化遺產??梢哉f,我國現階段的死刑復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淵源于我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與我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是一脈相承的。 本文主要論述了我國古代死刑復核制度產生、發(fā)展及完善的過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大概的發(fā)展軌跡是兩漢萌芽,北魏定制;隋唐時期全面發(fā)展;明清時期成熟完善。并對對這一制度的特點進行了總結和現實啟示進行了分析,以期對我國現在的死刑復核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中國古代;死刑;死刑復核
對于中國古代死刑復核制度的研究,一方面通過文獻和制度的梳理和分析,還歷史的真相;另一方面是對古代法制狀況進行歷史考察,挖掘其制度上、理念上的精華,無疑對當代的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訴訟文化遺產,在歷史上對死刑的控制起到過重要的作用,在制度的設計和程序完善上都取得過輝煌的成就。
一、我國古代死刑復核制度產生的社會基礎
我國古代死刑復核制度的產生是以古代死刑的產生為基礎的。死刑,亦稱生命刑,是指剝奪犯罪人生命權利的刑罰方法。他是幾千年來人類刑罰史上領銜的主刑,時至今時今日,死刑仍是刑罰理論中首要的課題。自從人類社會誕生法律以來,死刑就始終存在著。死刑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由野蠻、殘酷到相對比較文明的歷程,由濫用到逐步受到限制的過程。中國刑法史中死刑是刑罰中主刑,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我國古代死刑復核制度產生的政治基礎
我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的誕生是古代法制文明發(fā)展的必然產物,一方面統治者為了“恤刑慎罰”,鞏固自己的統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將大權集于一身,強化皇權的一種手段。我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法制文明的不斷發(fā)展,政治環(huán)境不斷改善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我國古代死刑復核制度產生的思想基礎
從我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的產生和發(fā)展歷程來看,死刑復核制度逐步的走向完善是儒家學派“明德慎罰、德主刑輔”思想的進一步貫徹和深化的結果。首先,我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萌芽時期是兩漢,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使得儒學獲得官學的地位,處于獨尊的地位。法律的儒家化實際上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這為死刑復核制度的產生孕育了滋生的土壤。
四、我國古代死刑復核制度的評析
(一)樹立正確的死刑復核的指導思想
生命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只有在生命權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才能談及其他人權。對于崇尚民主、自由以成為潮流的今天,我們反對一切的專制和壓迫的思想,現代的死刑復核制度只能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權為價值目標,防止錯殺,減少死刑的適用。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己寫入我國憲法,在我國還沒有廢除死刑的情況下,更要十分重視死刑復核制度的設計和應用,切實保障公民的生命權,防止公民被任意刑殺。
(二)創(chuàng)設死刑復核監(jiān)督制度
我國古代的死刑復核從制度的設計上是十分講究復核權力的制衡與制約的,各機關之間可以相互監(jiān)督,但最后的程序還是要向皇帝奏報,由皇帝作出裁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死刑復核制度設計上的合理和審慎。反觀我國目前的死刑復核制度,其在制度的設計上沒有設置相應的監(jiān)督制度。死刑復核權是由我國的最高人民法院獨自行使。然而,從法理上看,沒有監(jiān)督的權力勢必會導致權力的濫用,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我國的死刑復核制度中增設監(jiān)督機制,以確保死刑復核制度在監(jiān)督機制下正確運轉。
(三)創(chuàng)設死刑復核責任追究制度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朝代中,對違反死刑奏報程序的司法官吏會加以流刑的懲罰,在明清會審制度中,因復核中出現出入而導致錯誤判處死刑的司法官員,可以根據錯判案件的數量和次數處以不同程度的降職懲罰因此,筆者認為死刑復核人員的復核過失屬于瀆職范疇,一般過失應該給予內部處分,如果造成錯殺則應該追究其刑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強化復核人員的責任心,確保法治的公平與正義。
我國古代死刑復核制度一方面體現了古代封建統治者的仁政、慎刑的治國理念,在嚴格適用控制死刑上、防止錯殺、濫殺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古代社會歷來都是奴隸主和封建主集權的社會,君主是最高統治者,死刑復核制度成為了不開明君主標榜仁政的工具,流于形式,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古代死刑復核的穩(wěn)定性受到皇帝的德行和好惡的影響。然而,制度本身是否合理與完善并不能與當時社會形態(tài)和狀況混為一談。我們應該將制度的本身脫離當時的社會形態(tài)來考察,從中發(fā)掘其精華。
參考文獻
[1]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2003年版
[2] 樊崇義等:《正當法律程序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 肖勝喜:《死刑復核程序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年1989年版
[4] 曾憲義:《中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簡介
楊迎迎(1993),女,漢族,河南濟源人,碩士,貴州民族大學法律碩士法學班,研究方向:法學。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