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弘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道德經(jīng)第63章》
【釋義】解決難事要從容易時謀劃,成就大事要從細小處著手。天下的難事都從容易時慢慢發(fā)展起來,天下的大事都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所以圣人始終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夠成就大的功業(yè)。輕易許諾必然難以兌現(xiàn),把事看得太容易往往會遇到太多的困難。
【作者簡介】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音讀:dān)。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
【寫作背景】老子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zhàn)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民間疾苦。老子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jīng)》?!兜赖陆?jīng)》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乃至世界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現(xiàn)實意義】書本知識多而實踐經(jīng)驗少的領導干部,有其理無其事,容易犯教條主義錯誤,不會因?qū)嶋H情況變通行為方式,說話辦事不接地氣;經(jīng)驗豐富而理論欠缺的領導干部,有其事無其理,容易陷入具體的事務中不能胸懷全局,成為有能力無情懷的工具。孫中山先生說,一個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但大事全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成大事必從細處著眼、易處著手。“天下大事,必做于細”,這“細”,不只是要精打細算地算經(jīng)濟賬,追求效率,而且要精心謀劃算法律賬,追求公平,同時還要不折不扣算政治賬,關注滿意度。要做到這一點,領導干部既要有做事的能力,還要有法治的思維和為民的情懷,更主要的要有一顆勤勤懇懇、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謙虛之心和謹慎之德。
重大的事情在進展順利但并沒有迎來最后的勝利時,更要保持“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謹慎之心。雖然已經(jīng)走了九十九步,但是只要一步?jīng)]有走完,就可能功虧一簣。天下之難事,不是難在前面的九十九步,而往往是難在最后一步。前面九十九步是大多數(shù)人都能走完的,最后的沖刺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能夠把最后的一步走好既是體力也是智力的較量,同時還是心態(tài)與情懷的較量。天下之事,必作于細,嚴謹細致、精益求精,于細微之處見精神,在細節(jié)之間顯水平。
作者單位:北京行政學院
責任編輯: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