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梅 張惠立 汪紅 張正舉
【摘 要】為了提高樣車試制車身CMM合格率,運用QC方法查找樣車制造過程合格率低的問題,對制造過程中各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控,并對問題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措施,達到提高CMM合格率的目的。
【關鍵詞】樣車試制;車身CMM;合格率;QC方法
【中圖分類號】U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7)12-0089-03
0 引言
隨著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汽車行業(yè)中,各汽車公司每年都需不斷研發(fā)出新車型。因此,各汽車公司對新車型的研發(fā)工作非常重視,將新車型研發(fā)作為公司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新車型研發(fā)過程主要包括概念設計、造型、結構設計、樣車制造和試驗驗證等階段,其中樣車制造是整個新車型研發(f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將新車型從虛擬的數模轉變成實物實車的工作,這些樣車主要用來驗證汽車底盤基本性能、車架結構強度剛度、底盤耐久性能、安全性能等。整車CMM測量主要是驗證設計與樣車的數據的一致性,直接影響車型前期各項重要驗證,關系到以后車型的性能和定位。所以,提高樣車CMM合格率至關重要。
1 現狀調查
對正在試制的某車型樣車其中幾臺車進行抽查發(fā)現,整車合格率分別為59.89%、57.41%、57.25%、50.73%,而且呈逐步下降的狀態(tài)。前4臺車平均合格率只有56.32%(如圖1所示)。
對已完成的前4臺車狀態(tài)進行調查,通過整體的測量數據(見表1)分析發(fā)現以下問題。
(1)頂蓋橫梁測合格率低,并且很不穩(wěn)定。
(2)前側圍、翼子板、前艙發(fā)罩安裝區(qū)、后側圍飾板板測點合格率低。
導致該車型前4臺車總體CMM合格率低下,而且呈逐步下降的狀態(tài),嚴重影響后續(xù)總裝工作,將影響各類試驗的準確性,更影響新產品后期開發(fā)和市場定位。
小組最終設定目標如下:根據公司項目組的要求,整車合格率提高到75%以上。
2 分析原因
2.1 頂蓋橫梁CMM測點超差分析
頂蓋橫梁CMM測點超差分析如圖2所示。
2.2 后側圍、前側圍、前側板、前隔板上安裝板CMM測點超差原因分析
后側圍、前側圍、前側板、前隔板上安裝板CMM測點超差原因分析如圖3所示。
3 要因確認
3.1 頂蓋橫梁CMM測點超差要因確定
(1)激光切割孔位不對:頂蓋各橫梁焊接均有檢具,樣件都是經過檢測送樣的,數據在公差范圍內,故激光切割孔位不對不是要因。
(2)無工裝夾具定位:在調查焊接員工焊接過程發(fā)現,由于場地不足,沒有開發(fā)頂蓋分拼夾具,焊接頂蓋橫梁參照數模數據,利用直尺劃線,用大力鉗夾緊兩端后再進行焊接。5根梁會造成疊加誤差,并且每個人測量讀數誤差有一定的出入,導致定位不準確,誤差不穩(wěn)定,X、Y、Z方向誤差不定,同時存在焊接效率低不足;故無工裝夾具定位是要因。
(3)員工培訓不到位:通過對現場操作成員調查,參與焊接工作的員工都有技師資證,而且參加過多個項目的車身制造工作,經驗豐富。員工培訓不到位不是主要原因。
(4)零件型面質量不好:根據頂蓋及橫梁測量報告,型面偏差在公差范圍內,故零件型面質量不好不是要因。
(5)零件裝配順序有誤:通過對現場操作成員調查,員工嚴格按照裝配工藝BOP操作,故零件裝配順序有誤不是要因。
(6)焊接應力:該零件采用電阻點焊焊接,較CO2焊接應力小,故焊接應力不是要因。
3.2 后側圍、前側圍、前側板、前隔板上安裝板CMM測點超差要因確認
(1)由散件測量報告得知,單件激光切割孔位大部分在誤差范圍內,故激光切割孔位不對不是要因。
(2)工裝夾具偏差:造車前每個拼臺集成工裝經過調試測量,根據側圍及總拼焊接工裝夾具CMM測量報告,工裝夾具合格,故工裝夾具偏差不是要因。
(3)車架焊接過程變形:后側圍、前側圍、前側板、前隔板上安裝板模塊測量數據得知,幾個模塊測點整體往-Z方向偏差,Y方向左右不對稱。通過對造車現場的觀察發(fā)現,前后車架處定位點與定位塊不貼合,往+Z方向偏,總拼焊接完成后,導致整車前后翹曲。由于前后兩端翹起,定位銷不能完全準確,所以在側圍拼焊時,左右不對稱,最后導致Y向測量數據不同幅度偏置超差;總拼焊接拼臺采用的是前后及中間定位銷定位塊,而測量支基只有前后車架定位支撐,故總拼焊接完成后測量前側及后部測點的數據相對往-Z方向偏差,所以下車體部分缺少Z向的工裝夾緊裝置,導致車架焊接過程變形是要因(如圖4所示)。
(4)零件型面質量不好:從散件的檢測報告及裝配式狀態(tài)看,不存在不貼合、離空、干涉等情況,所以零件型面質量不好非要因。
(5)零件裝配順序有誤:通過對現場操作成員調查,員工嚴格按照BOP工藝操作,故零件裝配順序有誤不是要因。
(6)員工培訓不到位:通過對現場操作成員調查發(fā)現,參與焊接工作的員工都有技師資證,而且參加過很多項目的制造工作,經驗豐富。員工培訓不到位不是主要原因。
(7)側圍總成焊接超差:小組成員對焊接完成后的側圍總成,放置側圍平臺上測量無發(fā)現超差,同時在總拼焊接平臺上測量也沒有超差,故側圍總成焊接超差不是要因。
4 對策措施
(1)根據上述原因分析,造成頂蓋橫梁CMM合格率低的要因是無工裝夾具定位,因此小組成員集思廣益,開發(fā)一套集成與總拼平臺上的頂蓋分拼工裝(見表2)。
(2)根據上述原因分析,造成前車體的前側圍、前側板、前隔板上安裝板CMM合格率低的要因是下車體部分缺少Z向的工裝夾緊裝置,導致車架焊接過程變形,因此,改善工裝結構,在下車體拼臺及總拼臺設計增加勾銷定位夾緊機構,同時增加托舉結構減少因起吊而造成的變形(見表3)。
5 實施
(1)以總拼拼臺為基礎拼臺,在此拼臺上設計安裝頂蓋分拼夾具(如圖5所示),分析頂蓋分拼總成與總拼拼臺之間的位置關系,頂蓋分拼的定位Z向與立柱支撐Y向垂直,可以考慮用側圍支撐立柱Y向做支撐面來定位頂蓋總成,從而達到頂梁定位目的。
(2)下車體、總拼前后主定位設計增加勾銷缸機構,使用氣缸夾緊,有效解決Z向夾緊問題,節(jié)約空間。如圖6所示,同時增加托舉機構,焊接完成后使用氣缸將總成件托舉離開定位銷再起吊,有效地解決總成件晃動和變形的風險。
6 活動前后效果對比
優(yōu)化措施實施后,跟蹤后續(xù)8臺車輛的測量,數據有明顯的提高(見表4),各區(qū)域CMM測點合格率都比較穩(wěn)定,前側圍、翼子板、前艙CMM測點也提高了,相對穩(wěn)定。整車合格率都在75%以上(如圖7所示)。
7 結語
本次活動不僅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措施的有效實施使得樣車制造整車合格率有一定的提高。同時,小組成員在此次活動后對質量意識、解決問題的思路、質量改進工具等有了比較深的理解和運用。
參 考 文 獻
[1]宋曉琳.汽車車身制造工藝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邢文英.QC小組活動指南[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
[3]王純祥.焊接工裝夾具設計及應用[M].第2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鐘聲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