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貝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飛舞流暢的筆法,狂浪不羈的豪情,落筆那一刻,竟有著風起云涌、排山倒海般的氣勢。
1月3日,新年伊始,唐家銀坑,人大書畫院小書房內。杜國志提筆一首毛澤東的《浪淘沙》,酣暢淋漓,力透紙背。
無論何時何地,杜國志從不吝嗇去表達對書法的執(zhí)著與沉迷,“是書法充實了我的人生,給了我快樂!”雖然聽起來是最直白簡單的概括,卻深深蘊含著對這門傳統藝術的敬畏和虔誠。
源自“寫字”的樂趣
虛指握筆,蘸了墨,在素白的宣紙上起承轉橫,欣喜至極
少年的時光總是快樂的,而杜國志大多的快樂來源于“寫字”。出生于珠海三灶斜尾村一個普通農家的他自幼對“漢字”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用樹枝在家門前沙地上反復練習,也用木炭和瓦片在墻上涂鴉。一個漢字,可以重復寫好多遍,在這種簡單的重復中享受一種單純的快樂。在唐家和拱北讀初、高中時,只要見到寫得好的招牌、匾額,他都要停下來仔細觀看。還會反反復復拿著僅有的幾張拓片仔細揣摩,不時用手指蘸著茶水在桌上練習寫寫畫畫。
中學畢業(yè)返鄉(xiāng)后,杜國志常常應邀為生產隊出墻報,將那塊自留地耕耘得相當出彩。1973年的秋天,三灶公社書記發(fā)現了村里的這個“人才”,將他特招到公社當水利員。對別人來說,這可能是個“苦差事”,既要負責水利方面的宣傳,又要風里來雨里去的為各個小水庫、水閘設計繪圖。但在杜國志看來,“年輕人吃點苦不算什么,這是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上世紀80年代,珠海作為改革開放最早的區(qū)域,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風光無限。南下廣東打拼,成為許多人發(fā)家致富的夢想通途。而年富力強的杜國志卻選擇了再次回歸校園,經過全國統考被選派到廣州華南師范大學行政干部學院脫產進修。在那三年里,他如饑似渴地用各種書籍充實自己。除了緊張的行政管理專業(yè)學習,學校圖書館里的書法字帖和理論書籍更是令他大開眼界:原來此前那只能叫做寫字,真正的中國書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而學習書法,不是要成為一個字寫得比別人好看的人,而是在一遍一遍與古人的揣摩交流中,學到教養(yǎng),風骨,耐心和趣味。最珍貴的是,學到欣賞萬千筆墨,欣賞這世界中難得的抽象之美。
課余時間,他跑遍了廣州的各個大學和文化場館??凑褂[,聽講座,并跟隨時任廣東書協主席的張桂光學習書法。每次外出后返校,他什么都不帶,就只捧一大摞紙回去,每晚十點后堅持練字兩小時。虛指握筆,蘸了墨,在素白的宣紙上起承轉橫,欣喜至極,似乎自身也沾染了些許的儒雅與飄逸。
用狂草爆發(fā)生命的情感
那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更是生命感情的爆發(fā)形式
1988年,杜國志被分到南水鎮(zhèn)任鎮(zhèn)委書記。后調任三灶管理區(qū)任區(qū)委副書記、副區(qū)長、高欄連島大堤建設總指揮。當時的三灶正處于起步建設階段,連區(qū)委區(qū)政府都是在樹皮棚里辦公。在原始資金少、任務重、工程艱巨又無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他摸索出了一套科學的填堆拋卸方法,化解了種種難題,成功將6公里長的連島大堤合龍,為珠海大港口之夢夯實了基礎。
工程緊張,壓力大,但杜國志仍沒有放下書法。時間對于他而言永遠是擠出來的。每個白天,他是奮戰(zhàn)在一線建設現場的總指揮,而每到深夜,他于斗室當中潑墨揮毫,抒發(fā)著內心的澎湃。常常有人會問:“這么累了,哪還有力氣練書法?”對此,他總是笑著回答,“書法不但是最好的休息方式,而且和工作相得益彰?!彪m然每天的工作時間平均在12小時以上,星期天也是用來加班的,還要處理大量的公文、事務,參加會議。但越是這樣,他越能觸景生情,用文學的形式把自己的情懷抒發(fā)出來。所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使是樹皮棚,也可以筆舞生命的線條,張揚內心的力量。
兩年后,珠海市組建鐵路公司,杜國志再次扮演開荒牛的角色,赴任市鐵路公司董事長、總經理。1998年,他又擔負起了栽種紅樹林的重任,走馬接任珠海市淇澳管理區(qū)區(qū)長,后任區(qū)委書記。
著名的文化史學家斯賓格勒曾說過,“一切偉大的文化都是城市文化”,“真正的奇跡是一個城市的心靈的誕生”。幾十年一路走來,杜國志參與、見證了特區(qū)從漁村到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發(fā)展變遷。那“號角陣陣馬蹄急”的艱辛歷程,那“海螺聲聲催夢飛”的光榮歲月,讓他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時刻飽含熱情。同時,更真切地體會到書法更多的不是用手寫的,而是用心寫的。尤其是草書,那種心隨筆動的快意,除了技法,更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經萬件事,才能抒萬般情懷、拓萬丈胸臆”。所以,他喜歡毛澤東詩詞。那當中既有 “我失嬌楊君失柳”的柔腸,又有“為有犧牲多壯志”的豪情;既有“坐地日行八萬里”的浪漫,又有“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慨嘆。他也欣賞蘇東坡的豪放自如,超然自適。
從慢慢揣摩基礎知識,到逐漸穩(wěn)固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再到顯山露水的書法表現,杜國志的書法開始厚積薄發(fā)。他覺得草書,尤其是狂草,舞動的氣勢最能表達和詮釋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真情實感,以及這個城市的時代風貌?!澳遣粌H僅是一種藝術,更是生命感情的爆發(fā)形式?!?/p>
草書如人,唯難“分寸”二字
狂草最難把握的恰如人生,就兩個字,“分寸”
生活是只天才的手,為杜國志筆端的濃墨賦予了別樣神采。
“書法將漢字賦予了生命。當生活融入到書法中,觀者看到的不僅僅是毛筆字,而是一種氣象,或許方能稱之為書法,也為藝術。”他有點遺憾大多人對狂草不了解,甚至不認識狂草寫的是什么字,還有的書家天馬行空的舞墨也自詡“狂草”。事實上,狂草有很嚴謹的法度,在將漢字符號化之后,多一撇,少一勾都至關重要。盡管高度的抽象所產生的視覺沖擊力,往往高過它的文字內容本身,但并不代表可以不拘章法,隨意草寫。
杜國志坦言,狂草最難把握的恰如人生最難把握的,就兩個字,“分寸”。
狂草書興于漢末,至唐張旭、懷素,幾成絕唱。至當代以狂草名世者更寥若星辰。著名書法家沈鵬曾說,“林散之、毛澤東部分作品屬于狂草或顯示了向狂草發(fā)展的跡象,而當代寫狂草者鳳毛麟角。”并在《狂草略得》直指:“狂草的稀少,肯定同其難度有關,膽識才略,不可或缺,基本功當然十分重要?!?/p>
作為書法藝術的大寫意,狂草體勢左繞右轉,線條連續(xù)不斷,富于夸張。它打破了漢字傳統的規(guī)矩,或拉長、或變短、或參差、或相互支撐補充,乍一看好像是一個字,其實是兩個互相依存的字。而其旋轉連繞,則概括了很多點畫。孫過庭《書譜》中論及草書“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也就是說,草書用點畫表現意向的東西,字正確與否關鍵在使轉中成字,在使轉中區(qū)分不同的字。且草書富有浪漫色彩,在豪放灑脫中盡情放縱,游刃于規(guī)矩之間,狂而不亂。更多時候,它是一種性靈的流露,興之所致,沒有刻意布局,卻天然成趣,恰到好處,筆筆行行蘊涵辯證關系,作品多不可復得。
也正因此,杜國志數十年如一日的執(zhí)著追求、大膽突破,熔鑄百家,才找到、做到“他自己”。他的狂草書寫發(fā)于內心,膽大于法、氣大于技、情大于書。以疾風流水的狀態(tài)把感情傾注在書寫過程之中,縱情落墨,筆走龍蛇,逸勢磅礴,行云流水,盡得自然,讓觀者感到一種心靈上的震撼。
堅守,傳承,創(chuàng)新
他不是獨行者,而是一種傳統文化符號
從參加工作到退休,杜國志始終將書法視為另一生命,堅持不棄。“學習、創(chuàng)作、交流,從不浪費時光,走一條合理又與眾不同的道路,是最大的欣慰?!敝钡浆F在,除了每天習字三四個小時,偶有閑暇還要讀文學、哲學、史學。他認為,“書法不能與傳統,與文化脫節(jié),只有在書法中融入更多傳統文化的血脈,才能真正傳承?!?/p>
而作為珠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他帶頭創(chuàng)作,帶頭下基層,組織書法家在春節(jié)期間為民義務揮春,或送書法下鄉(xiāng),或義賣作品賑災,或培訓新人,或組織和鼓勵本土書家向全省、全國的書法篆刻大賽沖刺……目前,協會會員已經發(fā)展到500多人,其中包括中書協會員28人,斬獲國獎、省獎每年以數十人次計。
然對此等,他并不多作列數。“因為書法是一部人生和藝術的綜合‘巨著,沒有頁碼,也沒有盡頭。人們可以不斷發(fā)現書法的美好,書法也帶給人們無盡的愉悅。”
在對書法孜孜以求的道路上,杜國志也不是獨行者,而是一種傳統文化符號:堅守著、傳承著、創(chuàng)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