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奎
[摘要]對湯原游擊隊民生團事件的過程進行詳細考證,對相關各方的責任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對事件中的夏云階所犯錯誤和應負責任進行探討,并對夏云階、朝鮮革命同志、下江抗聯的歷史作用進行論述。
[關鍵詞]民生團;夏云階;湯原;下江
[中圖分類號]K2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36121(2017)04004306
夏云階,亦名夏云杰。1903年生,山東沂水人,193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湯原中心縣委軍事委員、書記,湯原反日游擊大隊、總隊政治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軍長,北滿臨時省委執(zhí)委、軍事部長,東北抗日聯軍代理副總司令。
一、湯原游擊總隊民生團事件始末
1934年秋,日偽強化保甲制,組建各保甲自衛(wèi)團,支持有實力的漢奸地主組建私人武裝,通過密集的武裝據點切斷游擊隊的給養(yǎng)。這些武裝成為游擊隊的主要戰(zhàn)斗對象。
1934年12月4日深夜,夏云階傷愈歸隊,率部襲擊二道崗地主武裝的途中,遭到日本關東軍第18聯隊留守隊伏擊,腿部負重傷。在他兩次受傷養(yǎng)病的過程中,游擊隊的領導弱化,行動不力,給養(yǎng)也出現了困難。特別是他為了止痛開始吸食鴉片。1935年2月,經格節(jié)河區(qū)朝鮮族黨員中醫(yī)金浩京治療傷愈,但毒癮已經形成,繼續(xù)吸食鴉片。這導致總隊內外尤其是朝鮮族同志議論紛紛,猜忌、悲觀的情緒彌漫全隊,危機四伏。
此時滿洲省委派學生黨員田學文代理夏云階的政委工作。田學文給省委關于湯原游擊隊肅清反革命民生團的報告中總結為:民生團是隊伍里的派爭分子悲觀的估計革命形勢,投靠日帝,為了消滅地方黨的組織和黨的基本隊伍而糾合起來的反革命組織。[1]405
夏云階在關于游擊隊、義勇軍和民生團問題給省委的報告對民生團事件的過程做了較為全面的敘述。他分析認為,隊員趙東國表現異常。早在組建游擊隊時,他從鶴立民會(1)跑來要求加入,夏云階不想收他,但是朝鮮族隊員都說他好,于是就留下了。不久他謊稱有病請假回家養(yǎng)病。夏云階1933年10月曾到山外與縣委商量接應張傳福起義,這時眼線告知夏云階隊內有人“一月三次向日本報告”。夏云階通過組織告知游擊隊,如果趙東國歸隊就扣留,但游擊隊朝鮮族領導并沒有扣留再次到游擊隊的趙東國。夏云階聯系到確立以政委為核心的領導體制時,被劃為派爭分子的隊員并不誠懇接受,工作中不向上級提供方案和建議,背后搞小團體活動,造成政治思想工作混亂。再聯系到在哈受訓期間,省委領導談到的東滿民生團問題,估計隊內一定有民生團組織。[1]390
此后,夏云階秘密給縣委去信,要求派黨團負責人到隊“考察過去的派爭分子,規(guī)定把幾個最壞的分子實行拷問?!彼吞飳W文、張興德等人來到縣委后,戴鴻賓帶馬隊到鶴立民會將趙東國抓到二道崗。趙東國招認,在1932年中秋大搜捕期間,投降了民會,然后假裝逃跑來到游擊隊充當奸細。還招出以參謀長李仁根為總頭目的十七名朝鮮族隊員組成的民生團組織,而這些人恰好都是過去縣委認定的派爭分子。夏云階、田學文將這些人羈押,對其中六人進行詢問,他們承認在夏云階第一次養(yǎng)傷期間私自召開一次會議,討論夏云階抽大煙的問題,并決定由職位最高的參謀長李仁根出面規(guī)勸夏云階忌煙,加強對內思想工作,但對民生團組織的指控十七人全部否認。據當事人金宗瑞回憶:東屋南炕上有夏云階、戴鴻賓、張興德、崔用成、老樸,地下有兩三個人。北炕梢上有地方上新近來參加的趙東國,頭沖里躺著……后來把我?guī)У阶钗鬟呅●R架房子,門外有崗哨,進屋一看有李亮洙、金成敦、裴仁基,共有四五個人,已經被看管。后來,被捆綁的趙東國也帶到我們屋里來了,沒有解開捆綁,他在炕頭上躺著。這天夜里趙東國出去小便時,掙開繩子跑了。第二天早飯后,夏云階、戴鴻賓、張興德、老樸四人來到外邊,叫出李亮洙、裴仁基、金成敦和我四人,夏云杰給我們講,其意思是你們都是拋家出來為抗日的革命人,初次犯錯誤原諒你們,以后不要胡思亂想,克服困難安心抗日,所以把你們送到第三軍去工作,到三軍好好改造思想、好好工作。告訴金承杰負責送到三軍,路途上聽從金承杰指揮。
在這種情況下,悲劇還是發(fā)生了。根據其他朝鮮族當事人回憶分析,可以認定趙東國指控的十七人中的十五人,分別是參謀長李仁根,一中隊長柳東振、指導員金相奎,二中隊長崔顯默、三中隊長裴敬天、指導員金成寬,司務長馬德山、副官徐光海,以及黃龍吉、吳玉光、金宗瑞、李洪洙、樸東善、李學忠、權龍滿。其中前六人為骨干。李在德回憶的八人中,崔清洙、金成杰不在上述名單之列。[2]77按金宗瑞回憶,金成杰是押送人員,應不在名單之中。被指控的應該是崔清洙。李仁根、柳東振及妻子李恩淑、崔顯默、金浩京夫婦等6人被處決。還規(guī)定朝鮮族隊員不得擔任領導職務,不準在隊里說朝鮮語,派人監(jiān)視行動。
悲劇使全隊上下離心離德。以一中隊指導員金正國、二中隊指導員金成寬為首的所謂派爭分子對此不服。許多游擊隊員拒絕執(zhí)行夏云階的命令,插槍不干了。四中隊長張傳福、副官徐光海、文武隊馮治綱帶領統(tǒng)戰(zhàn)部隊離開總隊分別單獨活動??h委與總隊的關系斷絕。全隊黨員僅剩20多人,半數隊員抽起大煙。
1934年6月5日,田學文在西北溝戰(zhàn)斗中犧牲,夏云階成為孤家寡人。他召開群眾大會,檢討自己的錯誤也于事無補。在總隊幾乎陷入絕境的情況下,夏云階寫信向省委匯報情況,請求處分。留守的省委常委、團省委書記小駱指示,湯原軍政要團結一致、同心協(xié)力,共同克服危機。并找到在“老來好兵變”中受重傷在哈爾濱醫(yī)院養(yǎng)病的原湯原游擊隊長楊樹明返回湯原,協(xié)助夏云階繼續(xù)肅清民生團。
1934年7月初,楊樹明來到湯原后,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最后認定,夏云階對游擊隊發(fā)生危機負主要責任。但是考慮到他的巨大貢獻、崇高威望、實際需要,決定夏云階繼續(xù)領導游擊總隊。7月中旬,夏云階深刻檢討后,在小興安嶺深山老道廟倒懸戒毒成功,重新贏得了同志們的信任,朝鮮族干部回到原崗位,出走的部隊全部歸來,民生團事件徹底結束,總隊危機徹底解除。
原來所謂民生團成員經過這次血的教訓,逐步轉變觀念,消除了小團體和極端民主化的心態(tài),成長為整個東北抗聯的骨干力量。其中馬德山、徐光海、吳玉光、裴敬天、裴成春、權龍滿等走上了師團級領導崗位。到明山隊工作的金正國后來成長為十一軍政治部主任。
二、湯原游擊總隊民生團事件分析
有學者認為,在處理此次事件中,由于夏云階和田學文缺乏經驗,錯誤地估計了隊內的情況,未能區(qū)分敵我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誤認為叛徒、特務分子趙東國在游擊隊進行的破壞活動是日本特務組織民生團的作用,僅憑感覺,未經進一步核實,草率處理,發(fā)生了肅反擴大化,傷害了部分持有不同意見的好同志,也一度影響了全隊官兵的革命積極性,應該認真地吸取這一歷史教訓。[3]48這個結論并不確實。
從黨組織看,北方會議召開到東北抗聯退入蘇聯的十年間,東北黨組織及其領導的抗日武裝一直被王明的教條主義、機會主義所擺布。這條依附蘇聯、照搬蘇聯、喪失自我的路線,導致東北革命在政治上忽左忽右,組織上混亂不堪,軍事上不切實際,指揮上幼稚極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抗戰(zhàn)遭受巨大挫折的主要內部原因。滿洲省委脫離基層,坐而論道,機械執(zhí)行王明路線。縣委懷疑群眾,不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組織手段強行給朝鮮族革命者戴上了派爭分子的帽子。危機出現后,滿洲省委沒有吸取東滿教訓,定性為敵我矛盾,使悲劇不可逆轉。事后,留守省委的小洛仍認為:夏云階、田學文“并未把反民生團的斗爭開展到全隊伍及全黨、全團、全反日會中去?!盵1]445可見省委的意見才是造成危機的根源。
一是,從朝鮮族隊員看,湯原建黨到危機爆發(fā)期間,始終沒有徹底根除小團體和極端民主化觀念。特別是骨干成員每每遇到重大決策時不顧政治組織紀律,以老資格與黨軍主要負責人爭論不休。當黨組織決策出現失誤、革命形勢不利、領導者出現錯誤時,他們不通過正常的組織程序加以糾正來補位,而是拆臺。尋找黨軍主要負責人的一切弱點在群眾中公開,進行背后攻擊。當偏激的觀點被打擊后,他們成群結隊形成小團體,脫離領導,造成隔閡。
夏云階成功組建湯原反日游擊隊,朝鮮族黨團員和革命群眾是當時絕對的主力。據馮仲云回憶:“有了武裝,發(fā)展起來了,部隊卻鬧極端民主,打仗時還開支部會。”特別是省委決定游擊隊實行政委負責制,直接影響了總隊長、參謀長、中層軍政主官自由行使權力,成為民生團事件的導火索。夏云階離隊,反討伐不利,使問題顯現。朝鮮族同志當面背后指責夏云階抽大煙將導火索點燃。悲劇發(fā)生后,有些同志依然以老資格在背后說三道四,鼓動縣委和基層群眾反對夏云階,導致黨軍上下一片混亂。
二是,從日寇情報部門看,利用了中朝革命者之間的隔閡及黨組織、領導者的錯誤,在內部搞破壞活動。夏云階判斷趙東國是日本奸細是正確的。因為很少在游擊隊的趙東國除了日偽渠道不可能非常詳細地了解民生團,也招不出幾乎與夏、田二人判斷一致的口供。而十七名嫌疑人均否認民生團組織存在,這證明趙東國的誣陷。趙東國從事奸細活動套路很清晰,一是在統(tǒng)戰(zhàn)部隊中公開夏云階的錯誤和缺點,鼓動他們劫掠、打罵群眾。二是在基本隊中利用民族感情挑撥是非,公開反對夏云階。三是利用游擊隊混亂局面誣陷游擊隊朝鮮族骨干,造成自相殘殺。達到目的后,趙東國趁亂逃跑,充當日寇翻譯、密探,帶領日偽搜捕革命同志。1935年7月5日,趙東國被三名太平川自衛(wèi)隊員在他自家的煙館槍擊,重傷而死。[1]418
三是,從夏云階自身的錯誤看,楊樹明將隊員反映的情況歸納為十條:一是將五支槍送給統(tǒng)戰(zhàn)部隊;二是無力反擊民生團(2)的攻擊;三是經濟上過于不清楚;四是脫離群眾,工作態(tài)度消極,方法粗暴;五是抽大煙,影響游擊隊形象和威信;六是信朋友不信群眾;七是群眾不聽總隊領導;八是未解決民生團冬裝;九是任命士兵流氓陳紹賓為參謀長;十是干涉隊長戴鴻賓行使權力。[1]437并沒有將處決李仁根等六人一事列在其中,說明即使是朝鮮族隊員也未因此事歸罪于夏云階。
日本《昭和十年哈爾濱總領事年報》也有記載:在湯原游擊隊中,夏云階吸鴉片,令全體隊員使用純粹土匪的暗語(前記東北反日總隊編制表第四中隊以下缺少偶數番號部隊,這就是反映了土匪習慣的特點(3)。隊員中很多人對夏的行為不滿,特別是在朝鮮族隊員中甚至有的已在醞釀怎樣驅逐他。到本年三月,從湯原縣鶴立岡方面綁架一名人質,夏主張割下人質的耳朵,當時游擊隊參謀長李仁根極力反對。因此,夏云階借口李仁根是民生團予以槍殺,進而企圖消滅李仁根部下全部朝鮮族隊員。朝鮮族隊員在三月下旬逃到方正縣,通過趙尚志部下,將此情況報告省委。起初,省委否認這一事實,但以后省委下達指示,令人民革命軍第三軍對已土匪化的湯原游擊隊予以積極的鼓勵。從此,趙尚志謀劃整肅湯原游擊隊的策略。[4]320
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到日本方面對湯原游擊總隊面上的情況有較為全面的了解,而且對三軍的動向也有了解。這說明在游擊總隊和三軍的下層有日本的耳目。將趙東國說成是人質無疑是為掩蓋他的真實身份。至于夏云階要割趙東國的耳朵,但是我方文件沒有記載,在當事人金宗瑞、李在德的回憶中也都沒提及。這可能是趙東國為討要功勞編造的謊話。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有的朝鮮族同志已在醞釀怎樣驅逐夏云階”。這也是處決事件發(fā)生后,朝鮮族同志沒有追究夏云階責任的根本原因。
從隊員反映情況來看,夏云階吸食鴉片是一個嚴重錯誤,其余九個問題均可視為夏云階吸食鴉片和雙方憤怒情緒的衍生,作為罪狀是得不到支持的。但鴉片止痛是當時東北最普遍采取的做法,也是當時條件下唯一能做到的辦法,省委領導也知情。而李仁根等不做群眾思想政治工作,在其養(yǎng)病期間就此發(fā)難,是不顧客觀實際的不負責任的偏激做法,給了奸細可乘之機。夏云階病愈后仍未戒毒這個錯誤,曾召開群眾大會檢討,并寫信向省委請求解除自己的領導職務。而他的這些做法沒有得到朝鮮族隊員的諒解,為其戒毒創(chuàng)造條件,反而揪住小辮子不放,繼續(xù)尋找問題,使危機不斷擴大化。在日偽殘酷討伐面前,游擊隊毫無動作,失去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夏云階內外交困、心情更加焦躁,戒毒只能是奢談。
一是,五支槍送給統(tǒng)戰(zhàn)部隊的問題。夏云階一手扶持起來的馮治綱文武隊,實質上就是游擊隊的一部分。但是為了給其他統(tǒng)戰(zhàn)部隊做榜樣,夏云階決定文武隊保留報號,暫不編入游擊隊。還未上隊的劉鐵石將家里僅有的五支槍送給游擊隊[5]25后,夏云階將槍轉送給配合作戰(zhàn)的文武隊。這本無可厚非,但也被朝鮮族同志列為罪狀。
二是,無力反擊民生團的攻擊;脫離群眾,工作態(tài)度消極,方法粗暴;信朋友不信群眾;群眾不聽總隊領導;任命士兵流氓陳紹賓為參謀長等五個問題,和經濟上過于不清楚、未解決民生團冬裝等兩個問題,都是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顯然是朝鮮族同志在極端情緒下的對抗,并且單方面夏云階的責任強調,而沒有檢討自己在造成不團結局面和經濟困難問題上應負的責任。
三是,干涉隊長戴鴻賓行使權力這個問題,就是朝鮮族同志強詞奪理。對此,省委已經明確政治委員是游擊隊的最高領導,對隊長行使權力加以監(jiān)督和調整是政委應有的職責和權力。相反,如果夏云階不“干涉隊長戴鴻賓行使權力”,就是失職行為。
當時滿洲省委、湯原縣委、游擊總隊以及小駱、楊樹明、周云峰、老柳(4)對處決李仁根等均表示支持,還指責田學文、夏云階在解決民生團問題上做得不夠徹底。1960年,馮仲云回憶此事時說:“他發(fā)現朝鮮族內有民生團奸細,槍斃了幾個朝鮮族人,隊伍鞏固了?!币虼?,在處決六名同志這個問題上,滿洲省委及代理政委田學文要負主要責任。而夏云階沒有按照省委指示和田學文、周云峰建議將斗爭擴大化。并為了求得湯原游擊總隊的重生,毫無怨言地承擔下民生團事件所有的責任,表現出一個黨員的政治擔當。
在事件中,游擊隊與縣委之間關系緊張也不是夏云階的責任。從領導體制看,游擊總隊由省委直接領導??h委只有支持配合的任務,沒有領導總隊的權力。危機發(fā)生后,縣委在給省委的信中,將二者互不通氣的原因總結為“省委不信(縣委)”和“他們(總隊)的情況不向縣委匯報”。[1]432可以看出縣委并沒有按照省委要求將自己擺在配合的位置上。同時縣委書記周云峰不去協(xié)助解決問題,反而“一切工作放下不做,專門罵老夏”。[1]445據時任縣委委員劉忠民回憶,周云峰在縣委內部也是不和諧因素。因此,這個矛盾主要是周云峰沒有擺正配角位置造成的。后來,周云峰被捕叛變,引發(fā)巴木東大搜捕,表明其政治品質的極端惡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成立后,周云峰請求到部隊工作,立即被任命為六軍三團政治部主任。這說明夏云階對周云峰并沒有個人成見。
關于日本情報部以游擊總隊所屬小隊單數編號為據提出的游擊隊匪化問題,是不成立的。這種編號方式是為擴大聲勢而常用的方式,與后來抗聯部隊編團、編師的目的是一樣的。僅僅因為東北綹子(5)曾經使用這種方式,就得出游擊隊匪化的結論,顯然是不充分的。
至于有人質疑,為什么除東滿和湯原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其他部隊沒有民生團這個問題?其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其他部隊不是省委認定的派爭分子為主要力量建立的,不存在派爭問題,也自然沒有轉化為民生團的前提條件,而不是其他部隊的主要領導人政策水平超越夏云階。因奸細問題導致的誤判誤殺、錯判錯殺現象在東北抗聯部隊中幾乎都出現過,許多案例危害程度也不弱于湯原民生團事件。
三、對夏云階同志的評價
湯原游擊總隊危機最終的妥善處理,使夏云階在思想更加成熟,視野更加寬闊,政治領導和軍事指揮能力得到提高。1935年12月,他與趙尚志、李延祿會師后,在政治軍事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先后作為主要力量協(xié)助趙尚志成功召開了東北反日聯軍軍政聯席擴大會議(湯原會議)、珠河湯原縣委、三六軍黨委聯席會議(珠湯會議),建立了統(tǒng)一的東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抗日聯軍以及北滿臨時省委。他還親手創(chuàng)建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和東北抗聯第六軍,開辟了湯東、湯西、依東抗日游擊區(qū),建設了抗聯小興安嶺后方基地。并率領六軍取得輝煌戰(zhàn)績,成為東北抗聯主力部隊之一。[6]40同時他妥善處理六軍內部以及進入下江地區(qū)友軍的關系,贏得了廣泛的擁護和愛戴。特別是六軍這支以工農為基礎的東北抗日主力軍,不論在軍事實力上,還是政策水平、根據地建設上,在十一個軍都是名列前茅。
在部隊性質問題上,就連日本情報部門都認為:湯原新的游擊隊是由于有大批金礦工人和農民加入義勇軍而成立的。多數中小地主加入反日聯盟并擁護義勇軍。湯原游擊隊從服從國民黨指揮、以地主資產階級和富農為基礎的舊吉林軍這種部隊,變?yōu)閲顸h影響較小,以農民、小資產階級以及工人為基礎的反日義勇軍方向轉變。[4]319
在對六軍實力評價上,趙尚志在《關于東北抗日游擊隊過去與現狀的略述》中寫到:各軍人數不等,除一、二、三軍人數武器有相差不多的情形外,六軍飛躍般的發(fā)展到將及同等的地位。[7]322
在執(zhí)行群眾路線、統(tǒng)戰(zhàn)政策上,馮仲云回憶:馮治綱、張傳福部隊結合起來,便有了這樣的特點:抗聯六軍同湯原地方群眾關系好;隊員質量高,紀律性強;領導有力。
在根據地建設上,日本關東憲兵隊警務部稱湯原縣為“滿洲第一赤化地區(qū)”。馮仲云給出了最光榮的評價:六軍與當地人民的關系是非常密切,幾乎成了湯原縣的子弟兵,湯原縣為抗日斗爭中最有光榮歷史的一個縣,這個抗日游擊區(qū)曾支持了六、七年之久,差不多每家都有光榮的犧牲者,六軍所受該縣人民的擁護和幫助特別多,因此,六軍幾乎是北滿抗日中基干部隊數量上最多的一個軍。[8]46
三江省公署警務廳昭和十一年八月情報顯示:夏云階匪每天實行兩小時訓練,食物為高粱、小米,士兵的薪俸每月一元五角。到目前為止,在湯原亮子河金礦已無一間房子。然而在該地方約二十余華里處有小房子十余間。此處是他盤踞之地,并且是病人的療養(yǎng)所。[4]350
1936年11月21日,夏云階遭到偽湯原縣治安隊的伏擊,大腿根部被擊中,傷及內臟。26日壯烈犧牲。彌留之際,他仍再三囑咐身邊的戰(zhàn)友、妻女,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把抗日民族解放事業(yè)進行到底,充分體現他對共產主義、愛國主義理想和信念至死不渝的追求。[6]70
[注釋]
(1)親日組織,頭目為指認鶴立岡十二烈士的特務李廣鎬。
(2)這里指湯原游擊總隊朝鮮族隊員。
(3)指當時游擊隊8個小隊番號是1、2、3、5、7、9、11、13。
(4)周云峰之后的繼任縣委書記。
(5)有名號的土匪隊伍。如“老來好”。
[參考文獻]
[1]中央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黑龍江省檔案館.東北地區(qū)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甲37)[G].1990:405406,390392,445,418,437,437,445.
[2]李在德.松山風雪情(第二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77.
[3]于文生.北滿“民生團”事件[J].日本侵華史研究,2014(4):4855.
[4]李鑄,賈玉芹,高書全.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關于東北抗日聯軍的資料(第二分冊(下))[M].北京:中華書局 1982:320,319,350.
[5]李偉,叢樹春.征途坎坷立鐵石——劉鐵石回憶錄[M].長春:長春出版社,1992:25.
[6]趙亮,孫雅坤.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4063,70.
[7]中央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黑龍江省檔案館.東北地區(qū)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甲59)[G].1990:322.
[8]馮仲云.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苦斗簡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46.
[9]張磊.東北抗聯教導旅在抗戰(zhàn)后期斗爭中的作用及歷史貢獻[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17-21.
[責任編輯]王立國
The Whole Story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Group Event in Tangyuan Guerrilla Corps
——And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Status of Xia Yunjie in Chinese People's War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Northeast China
YU Yongkui
(Research Center of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Amalgamated Army Tangyuan Research Office,Tangyuan, Heilongjiang, 1547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onducts detailed research into, the emergence of group conflicts of Tangyuan county committee and its evolution into the livelihood group event of the guerrilla corps,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related par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stakes made by Xia Yunjie and his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demonstrat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Xia Yunjie, Korean comrades and allied forces in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Keywords:people's livelihood group; Xia Yunjie; Tangyuan;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