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華 趙新海 鐘麗娟 關艷麗
(遼寧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遼寧朝陽122000)
菌糠(渣)是指栽培食用菌后的廢渣,其中含有大量的粗纖維、木質(zhì)素和菌絲體,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目前大部分食用菌菌糠得不到及時處理,這不僅給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污染,而且會給之后的食用菌栽培帶來很大隱患。菌糠的資源化利用不僅可以解決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問題,而且可變廢為寶、生產(chǎn)有用物質(zhì),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產(chǎn)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水平。研究以菌糠為主料進行堆肥化處理,監(jiān)測不同階段的溫度、pH、纖維素及木質(zhì)素含量的變化,為下階段的菌糠發(fā)酵工藝提供技術參數(shù)。
1.1 供試材料①菌糠:香菇菌糠,取自遼寧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栽培主料為木屑);
平菇菌糠1,遼寧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栽培主料為玉米芯)、平菇菌糠2,取自朝陽市龍城區(qū)聯(lián)合鎮(zhèn),栽培主料為玉米芯)。②菌種:康寧木霉、酵素菌(山東濰坊島本微生物技術研究所)。
1.2 試驗方法
1.2.1 配方設計 詳見表1。
表1 不同處理菌糠初始水分和p H
1.2.2 發(fā)酵方法 菌糠650 kg,1∶2加水,潤水過夜后,加10%氮源,1%菌種。料堆長1.5 m、寬1.5 m、高1.0 m,料堆好后,用塑料膜蓋嚴。定期取樣檢測。
1.2.3 測定方法
1.2.3.1 pH測定 將各樣品按1∶10加入去離子水,160 r/min搖床震蕩20 min后,用Star A211臺式pH測量儀測量pH。
1.2.3.2 酶活力定性測定 將上述測pH的液體,用脫脂棉過濾后裝入試管中,每支試管放入1 cm×6 cm的濾紙條,30℃放置48 h,觀察濾紙條的崩解情況。
1.2.3.3 纖維素、木質(zhì)素含量的測定 采用范氏法測定。
2.1 第一次翻料時的物料外觀及微生物的生長情況詳見表2。
由表2可見,1~4號物料初始pH為6左右,有利于真菌生長,菌絲生長旺盛,下層因透氣性不好生長微弱,同時1~4號中心部位有咸酸味,pH的檢測也證明了這一點,1~4號下層的pH分別為3.94、3.97、4.94、4.62,而上層分別為 4.68、4.32、7.20 和7.56。5~8號初始pH8~9,有利于細菌生長,中心缺氧部分惡臭,物料呈綠色,堆料前后pH變化不大。
2.2 菌糠發(fā)酵過程溫度變化1~4號溫度變化幅度不大,堆料72 h 1~4號達到60℃,5~8號96 h達到60℃。堆積33 d時,物料溫度仍能達到50~50℃,而5~8號堆積33 d時溫度為34~42℃。1~4號物料溫度始終高于5~8號。1~4號最高溫度分別為64℃、68℃、68℃、70℃,5~8號的最高溫度為64℃、60℃、59℃、63℃,能有效殺滅病菌。前4種菌糠是室內(nèi)試驗研究的菌糠,因出菇潮次少,營養(yǎng)豐富,所以高溫維持時間較長。(圖1、圖2)。
表2 堆料一周的物料外觀及微生物生長情況
圖1 1~4號物料溫度變化曲線
圖2 5~8號物料溫度變化曲線
2.3 菌糠發(fā)酵過程pH變化堆料過程中,1~8號pH都呈上升趨勢,1號:4.23~4.78;2號:4.03~4.62;3號:6.08~6.40;4號:5.27~7.06;5號:7.96~8.50;6號:8.11~8.59;7號:7.86~8.49;8號:7.96~8.38。
圖3 菌糠發(fā)酵過程中p H變化
2.4 不同階段物料纖維素酶活力變化前四次取樣1號和2號對濾紙崩解較好,其余不明顯。
到第五次和第六次取樣時,2號酶活力明顯減弱,5號和6號酶活力略有增強。
從定性分析結果看,接種木霉的2號的纖維素酶活力并無明顯優(yōu)勢,且后期酶活力變小,有待于用定量方法測定。不同物料的纖維素酶活力大小也說明各物料菌群的差異。
表3 2~6次翻料時的纖維素酶活力
2.5 菌糠發(fā)酵過程中纖維素含量、木質(zhì)素含量的變化菌糠在整個降解過程中,纖維素含量在逐漸降低,在堆積33 d時,纖維素由20.46%下降到12.24%,下降了40.17%。木質(zhì)素不降反升,主要是由于秸稈降解、失水等因素造成物料失重,導致木質(zhì)素相對含量上升,這也說明木質(zhì)素在短期內(nèi)很難發(fā)生降解。下一步研究引入木質(zhì)素降解菌黃孢原毛平革菌、東方栓菌和裂褶菌等加速木質(zhì)素的快速降解。
表4 處理1不同階段纖維素含量及木質(zhì)素含量的變化
通過以上研究,菌糠發(fā)酵具有以下特性。
從升溫的過程看,無機氮源可以代替有機氮進行菌糠的發(fā)酵處理,有利于菌糠工藝的控制。
堆肥2周時,纖維素降解率為41%,這說明大部分纖維素在菌糠發(fā)酵前期就很快被利用。可以通過縮短發(fā)酵周期,降低生產(chǎn)成本。
此次發(fā)酵試驗高溫維持時間較長,物料損失嚴重,下一步通過降低碳氮比,縮短高溫維持時間,減少失重,可大大降低生產(chǎn)成本。
通過纖維素酶活力顯示,發(fā)酵后的香菇菌糠酶活力較強,下一步研究可將香菇菌糠開發(fā)成反芻動物的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