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之德】
父親南懷瑾的離世,對所有的人來說都超乎想象的早。不論是子女還是學生,每個人都懷著尊崇,期盼這盞燈能長明,讓自己在為人處世上不致迷茫。
父親常教導我們,人貴自立。以他老人家為例,他從不愿意接受子女的回報,也從不要求子女參與他對國家和社會的工作。父親對一生取得的成就,都秉持“為而不有”的原則,父親的出生地——地團葉故居的捐贈如是,金溫鐵路的建設亦如是。父親為了保護子女免受爭名奪利的無妄之災,從來沒有要求我們參與任何他做的事。我們似乎也天生與他有著觀念上的契合,從未因任何自身的利益向父親開過口。我們從小就學習著“放下”,對名利權情,對世俗世事,對物質欲望,大多沾而不黏。
父親的朋友圈,亦對我們影響很大。我們從小接觸的都是才華橫溢的長者,像王鳳嶠先生、劉大鏞先生。每次這些朋友來的時候,我們小孩子們也很高興地跟著大人“吃喝玩樂”,搬藤椅、凳子到住宅外、到房子前,把門口當院子,坐在外面喝茶、吃柚子、聊天、笑鬧。父親跟朋友聊天時,我們小孩也會旁聽,那些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的詩詞典故,在我耳中如雅樂般動聽?,F(xiàn)在回想起來,那些時刻是多么幸福。
(節(jié)選自南一鵬《家風家教是我一生的功課》,題目為編者加)
閱讀點滴
作為國學大師南懷瑾的長子,南一鵬始終秉承著父輩傳下來的原則——“人貴自立”“為而不有”生活著。其父南懷瑾對他的言傳身教以及開明自由的家風,對他一生的工作及生活都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