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生
高中新課標如火如荼地開展了幾年后,高中新課標試卷也已于2013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落實。此外,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論文中,教育談論最多的往往都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倡導最多的也是“生本”研究,而非“升本”研究,呼聲更高則都是“素質(zhì)”而非“速成”。
如果說這些行為的逐一落實就代表“語文教學改革和探討”已初見成效的話,那么,為什么在時隔幾年后的今天,學生們還會存有一種“語文課耽誤了無所謂”的認識?究竟是以上的科學理念還不夠人性化、科學化,還是因為語文改革一直都處在自我感覺良好的虛幻中?究竟語文教學的路在何方?想必每一個語文人都可能會不由地質(zhì)疑。
此外,隨著大語文的呼聲日益高漲和語文分值增加的現(xiàn)實一步步逼近,當下的語文人是時候該清醒地思考一下語文的未來了。
語文教學的基本定位
就此問題筆者多方聽課,跟一線教師積極研討,定期抽取學生進行座談,動態(tài)地關注語文學科成績的變化趨勢,而且還帶領和鼓勵語文教師積極地走出去、請進來,與多方的思想進行碰撞,既與社會大眾思維同步,又告誡教師們敢于另辟蹊徑,但是有一點必須遵守:語文教學循序漸進的科學規(guī)律牢不可破。語文的學習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速成教學。教育是百年大計,語文教學同樣是百年大計,因為價值觀在語文學習中可以被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同樣會在語文學習潛移默化。
雙基訓練,語文素質(zhì)的基石
隨著網(wǎng)絡用語的逐漸流行,火星文、異形文大有來勢洶洶之態(tài)。語文的規(guī)范化同樣是語文教學必須捍衛(wèi)和堅守的陣地。從廣義上而言,文化的涵蓋面非常廣,但是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播和豐富都不能離開其文字的傳承與發(fā)展。當然,教育者也不否認有些詞語的出現(xiàn)的的確確帶有時代的印記,并非人力所能為之。但是規(guī)范語言的發(fā)展,在書面語的應用范圍內(nèi)規(guī)范文字,仍然是文化傳承所能做、所該做的,這不僅關乎到眼前利益——語言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更關系到長遠利益——漢語言的傳承和發(fā)展,漢文化的純正和豐富。
思考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思考力是一個人思維深刻性的量化程度,也是一個人內(nèi)心豐富的一種客觀表現(xiàn),還是一個民族健康深入發(fā)展的動力,更是民族文化價值的外化表現(xiàn)之一。古今中外,但凡思考力強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在自己的事業(yè)上、國家民族的事業(yè)上有所作為,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碧拼艹龅奈膶W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則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p>
筆者認為,除了在自然科學的課題要積極落實思考的作用之外,在以語文為首的文科類課堂也要把思考力的提升當作重要任務來抓。只有這樣,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鍛煉思維,培養(yǎng)思維力,讓他們真正地學會對人生、對未來進行思考,進而激發(fā)內(nèi)在更大的潛能,并且有效地推動各個學科的思考。如此一來,教育培養(yǎng)的學生絕對不是只會背誦幾個成語那么簡單,他們將較其他同齡人更習慣思考、習慣規(guī)劃。培養(yǎng)高分高能的優(yōu)秀學生將是教育看得見、達得到的目標。
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語文教學很多時候都可能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教學,因為大家覺得母語的識字量都已經(jīng)在初中之前基本完成,而閱讀和寫作能力大家又都錯誤的認為必須是從咿呀學語時開始培養(yǎng),一旦錯過了小學讀書期,那初中就要緊張;如果再錯過了初中讀書季,那到高中就意味著只能在貧乏的語言詞匯里苦守分數(shù)了,三年的高中時間忙碌而又抓緊,哪有時間去做讀書、寫作這么奢侈的事情。再加上語文見效的速度較慢,甚至不如英語提高快。久而久之,語文這塊營養(yǎng)豐富的蛋糕長期被擱置,直至發(fā)霉變質(zhì),也少人問津??墒且坏W生學識提高了、價值觀常識反而滑落了的時候,大家除了感慨之外,似乎也并未反思當下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錯。其實,并不是當下的教育出了問題,而是當下有限的教育資源并未合理地利用;教育者對于人才的定位和培養(yǎng)方向理解得較為膚淺,由此而采取的行為也多為短視。談到此,語文的價值觀教育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把利刃,應該被更多的教師或是學校牢牢握在手里。
打造靈活、高效的理想課堂
有人說:終結(jié)的考察角度不變,我們打靶訓練的角度就不能不變。筆者也同意,但是,筆者覺得角度變,但是并不影響我們多幾個角度,而且更不影響在該角度的深度上做文章。
也就是說,筆者覺得高考需要學生具有“看天下”的能力、快速的閱讀能力、準確的答題能力,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教育者還應該多訓練學生高效的閱讀技巧和深刻的閱讀體驗。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課堂更適合這種高效的能力培養(yǎng)呢?筆者認為,方式其實并不唯一,只要教師能堅持挖掘語文課堂價值,并把思考時間利用率當成習慣,把豐富學生的收獲當為己任,那靈活多樣而高效的課堂都將是理想的課堂。
除此之外,關于語文教學的未來之路仍然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需要眾多的語文人為之做不竭的努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南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