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 中提出了四個自信重要理論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提出既是我們黨的一次重大的理論總結和理 論創(chuàng)新,也宣示了我們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的堅定決心。 強烈而自覺的文化自信心對于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至關重要。 中國廣闊的地域和歷史周期鑄就了中國浩瀚的文化長城和文化寶庫, 中國文化寶庫為文化自信提供了無限源泉,當代中國文化的文化覺醒 成為文化自信的現(xiàn)實基礎。近代百年國史,中國人經歷了從傲慢到失 落,再到回歸自信的曲折過程。目前,在“中國夢”的語境下,文化 自信越發(fā)重要。
關鍵詞:文化自信 基礎 重要性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所稟賦和擁有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發(fā)展的希望。既是一種從容應對多種文化之間交流交融交鋒的價值底氣,也是維護自身文化安全的思想堡壘,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思想源泉和力量根基。近代以來,西方中心論一直占據(jù)著世界權力格局的主導地位,而以西方民主自由為代表的文化訴求和文化傾向也牢牢霸占著世界主流文化的主導權。中國文化的地位和表達方式受到了嚴重的壓制和沖擊,削弱著中國文化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在改革開放之后,這種文化上的沖突和對抗就顯得尤為激烈和明顯,中國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主呼聲也開始高度凝結,我們開始認真思考“我們從何處來,我們要到何處去”。所以我們要實現(xiàn)偉大民族復興,一定是建立在強大的文化自信基礎上的,只有充分展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時,中國才能成為一個世界大國、文化強國。
文化自信來源于源遠流長的民族記憶和圓融大氣的中國智慧,來源于兼濟天下,和諧四海的中國情懷,來源于魏晉風度、悲天憫人的中國姿態(tài)。堅持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是要展現(xiàn)出中華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xiàn)代社會相協(xié)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傳播出去?!绷暯娇倳浉叨戎匾曋腥A文化獨特價值,并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源泉,注重中國語境和中國表達,體現(xiàn)了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梢哉f中華文化既包含著歷史,也涵蓋了現(xiàn)在,更指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因此,必須注重文化競爭和文化吸收融合。世界潮流正在朝著多極化趨勢緩慢前行,各種文化相互激蕩、碰撞,在這種大潮中,我們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賦予傳統(tǒng)文化新的時代內涵,真正打牢文化建設的根基,建立文化自信的堅定信念。
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我們歷來重視文化自信的培育和弘揚,特別是十八大新的領導集體履政以后,習總書記在內政外交的不同場合,多次宣示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丨目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進一步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之所以說它更基礎,就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基礎和思想源泉在于文化自信,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和價值前景,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否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扎根發(fā)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之所以說它更廣泛,就在于民族文化與普通民眾息息相關,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和民意基礎,每個中國人都會染上不同程度的文化烙印,這成為我們推進改革的共同共識。之所以說它更深厚,就在于文化本質決定了其自身非為一時之須,非為應一時之劫,中華文明的歷史連續(xù)性、和價值普遍性所帶來的文化能量既龐大又深厚,這種力量一經爆發(fā),勢必產生推進改革走向深入的“洪荒之力”。
在當代,文化己成為世界范圍內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價值維度。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劇的今天,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應為中國社會各界所重視與扶持。我們須知,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是文明的創(chuàng)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根,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持續(xù)健康成長。
當前改革浪潮風起云涌,改革形勢復雜多變,改革目標任務繁重,改革時間爭在眉睫,必須從中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中去吸取營養(yǎng),去培育敢為人先的改革勇氣,去踐行擔當作為的改革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通過文化自信把改革事業(yè)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 月1日.
[2]趙豐.文化自信的內涵[N].中國藝術報,2016年7月20日.
作者簡介
石雨昕(1990-),女,蒙古族,遼寧阜新人,中共阜新市委黨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