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山
【摘要】目的 探討l6層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術在主動脈病變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1月應用MSCTA檢查主動脈病例118例作為研究對象,本組118例患者行16層螺旋CT主動脈成像檢查,將CT軸位圖像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R)、表面遮蓋(SSD)及仿真自鏡(VE)等,進行分析評價在主動脈病變的應用價值。結果 118倒中正常8例,病變l10例,位于升主動、弓部及胸主動脈39例,腹主動脈33例,胸、腹主動脈38例,其中主動脈粥樣硬化(鈣化斑塊)48例,附壁血栓(軟斑塊)26例,主動脈夾層28例,(I型9例,II型3例,III型16例),主動脈瘤10例,腹主動脈閉塞1例,腫瘤侵犯5例(肺癌2例,胰腺癌2例,腎癌l例)。結論 16層螺旋CT血管造影由于掃描速度快,覆蓋范圍廣,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主動脈全程的掃描和圖像重建,因此,非常適合主動脈病主的檢查,在主動脈病變的診斷、治療和術后療效評價方面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主動脈病變;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
【中圖分類號】R814.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6.0.02
近年來,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后處理技術的廣泛應用于臨床,在大血管病變的診斷、治療方法的選擇及術后療效評價評估方面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適合于主動脈病變的檢查[1]。我院自應用MSCTA檢查主動脈病例118例,為臨床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依據,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l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1月應用MSCTA檢查主動脈病例118例作為研究對象,本組118例中男86例,女32例;年齡38~83歲,平均(64.6±1.2)歲,臨床癥狀胸痛57例,其中突發(fā)胸背部痛37例,而撕裂樣痛27例,胸悶、憋氣23例,上腹痛19例,腹部捫及包塊、有搏動6例,雙下肢浮腫5例,胸腔積液5倒,咯血2例,心包積液l例,無明顯癥狀6例,合并有高血壓70例,糖尿病10例。
1.2 方法
使用GEl ight speedl6層螺旋CT機,先行胸腹部常規(guī)掃描,層厚10 mm,層間距10n rm,掃描范圍自主動脈弓部至盆腔區(qū),再采用高壓注射器從肘前靜脈團注法行增強掃描,對比劑選用歐乃派克或優(yōu)維顯100~140 mL,速率3.5~4.0 ml/s,延遲時間掃描為25~31 s.對病變區(qū)進行容積掃描,層厚2 5~5.0 rnm,螺距l(xiāng)~1.5,行2.5 mm重建,將圖像傳至工作站進行MPR、VR、MIP、SSD及VE圖像重建,將滿意的圖像照片存盤。
2 結 果
118例中正常表現(xiàn)8例,其余110例均顯示有病變,病變位于升主動脈、弓部及胸主動脈39側,腹主動脈33例,胸腹主動脈均受累38例;主動脈粥樣硬化(鈣化斑塊)48例,附壁血栓(軟斑塊)26例,主動脈夾層28例(I型9例,Ⅱ型3例,Ⅲ型16例),主動脈瘤10例,腹主動脈閉塞1例,腫瘤侵犯5例(肺癌2例,胰腺癌2例,腎癌l例)。
3 討 論
3.1 MSCTA的特點
①掃描速度快,一次屏氣可完成主動脈全程的容積掃描,減少了呼吸及運動偽影。②具有層厚薄,分辨率高的特點。③配備有強大的后處理軟件,可全方位任意角度旋轉觀察,圖像達到與解剖圖譜近似的效果,可詳細了解病變內部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④也可評價血管移植術,重建術及內支架置入術后的效果,可顯示重建血管的通暢性及金屬支架置入后確定有無主動脈內膜增生或支架變形很有價值。
3.2 后處理技術的應用比較
MSCTA軸位圖像為評價主動脈病變的基礎,重建圖像包括MPR、VR、MIP、SSD及VE等提供的信息作為重要補充,對主動脈病變的診斷要以原始軸位圖像為基礎,與上述幾種重建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判斷。①MiPR對顯示主動脈病變的范圍,血栓與血管的關系,內膜破口及判定主動脈弓血管受累情況有優(yōu)勢,尤其是升主動脈,如對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夾層,有利于昱示I型及Ⅲ型主動脈夾層。但當撕裂內膜扭曲時,MPR對確定撕裂內膜及其相連的大血管有困難[2]。②VR是MSCTA主要后處理功能之一,可使靶血管重建為直觀的立體圖像,并可隨意旋轉角度觀察,還能立體顯示主動脈表面形志及其分支血管的關系,如對主動脈夾層的內膜顯示更直觀、全面,對主動脈狹窄及擴張等外形改變顯示清楚,但對升主動脈根部及血栓顯示不好。③MIP可顯示管壁鈣化,附壁血栓等,并可精確測量各段管腔,但在真假腔密度對比小時,不能很好顯示真假腔和內膜瓣的撕裂。④SSD能顯示病變的全貌、范圍、大小,如對主動脈夾層的表面形態(tài)及周圍結構的立體解剖關系顯示良好,有利于夾層的分型診斷,特別是與VR結臺起來效果更佳,但對夾層內部結構、血栓、鈣化顯示差,對撕裂瓣膜扭曲者難以成像。對動脈狹窄程度及附壁血栓的部位、大小均能顯示清楚,但對管腔很狹窄時難以顯示。
3.3 MSCTA對主動脈病變診斷的意義
本組發(fā)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狹窄、附壁血栓或閉塞者75例,占63.5%,表現(xiàn)為主動脈壁鈣化、管壁稍膨大或為棱形、新月形軟斑塊影、管腔狹窄、呈環(huán)形或偏心性,腹主動脈閉塞可見周圍多條側支循環(huán)建立1例。發(fā)現(xiàn)主動脈夾層28例,主動脈瘤10例;分別占23.7%和8.5%,MSCTA可顯示其位置、范圍及夾層的真假腔的部位、大小,為手術或支架治療提供了三維空間的圖像,同時MSCTA的原始圖像和后處理圖像的結合應用對主動脈病變的診斷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可對周圍的臟器情況全面顯示,這為臨床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重要的依據[4]。如本組顯示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和附壁血栓和5例癌癥的侵犯都清楚顯示,無疑這對臨床治療和評估預后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潘為領,王學廷,王 濤,等.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動脈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醫(yī)學影像雜志,2010,20(8):1110-1113.
[2] 唐繼海,趙 丹.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診斷價值.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23):152-153.
[3] 趙金國.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在主動脈夾層中的診斷價值,中國CT和MRI雜志,2010,36(4):108-109.
[4] 李勝梅.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CTA)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19(24):169-171.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