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剛
六年的小學時光,猶如針尖上的一滴水,滑入記憶的大海。我?guī)е闷娑峙d奮的心情,跨入了初中大門,有幸認識了她——我的一位別樣恩師。
雖未曾謀面,她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我的哥哥曾是她的學生,哥哥不止一次在我面前神化過她。得知即將受教于她的門下,我既興奮,又好奇。
聽說她的課是游戲課,百聞不如一見。
“同學們,你們知道語文是什么嗎?語文就是游戲!”
看著講臺下一雙雙充滿疑惑的眼睛,她接著說,“不過,它可是聰明人的文字游戲。”
恍然大悟的我們饒有興趣地豎起了耳朵。
“比如,你們認為最難認最難寫的字不妨試試‘拆卸組裝法,邊玩邊學,所有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比如你們最討厭的作文也不用怕,不過是將熟悉的文字重新組合,只要拿到組合密碼,你們也一樣能成為這個游戲的贏家……”
果然,她的課堂就像一個巨大的花園,吸引著前來采花釀蜜的每一只小蜜蜂。我們情不自禁地愛上了這帶著甜味的語文課。
聽說她有特異功能,終識“廬山真面目”。
那天,正背對著我們在黑板上專心寫字的她突然轉過身,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可能是嫌我寫板書的聲音太單調,有人在給我伴奏呢,我請那位‘無名英雄自報家門,讓我們認識認識他,好不好?”
教室里的空氣凝固了片刻后,我的同桌在眾目睽睽下低著頭站了起來。頓時,那份驚訝在我心里引發(fā)了一場大地震,要知道離同桌最近的是我,而不是站在講臺上背對著我們的老師。連我都忽略掉的細節(jié),老師又是怎么捕捉到的?后來,老師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話解開了這個謎團:“我是在用心‘傾聽你們課堂上發(fā)出的每一種聲音!”難怪她有特異功能呢!
聽說她還擅長“治病”,終于,我親身體驗了一回。
那天,她抱著一大摞作業(yè)本走進教室,緊鎖著眉頭,對我們說:“我們班同學寫的這個字呀,真有個性,自成一體喲!有‘螞蟻體‘爬山體‘蜘蛛體……”
說著,便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很小的辨不清筆畫的字,真的像幾只螞蟻在黑板上爬。
“看,這就是我們班同學自創(chuàng)的‘螞蟻體!”我們都笑了。
接著,她又寫了幾個字,那些字筆畫中的“橫”都不是平的,而是傾斜向上的,可不就像是在‘爬山嘛!
“這就是‘爬山體!”
“哈哈!”我們又笑了。笑過之后終于明白,老師是在幫我們“治病”,治我們寫字不規(guī)范的“病”。這些“病號”中,當然也包括我。
就這樣,我們的許多小“病”,都在她的精心“治療”下痊愈了。
真的慶幸認識了她——我的那位別樣恩師,與別樣恩師一起的日子別樣精彩!
推薦理由
題目中的“別樣”令人眼前一亮,既吸引了讀者的眼球,又設置了懸念,讓讀者怦然心動。讀罷全文,讀者的心靈更是受到了震撼:幾個小巧而精致的材料,銜接緊湊,如一幅幅素描,令一位有血有肉、風格獨特的老師形象躍然紙上。生動而幽默的語言也是本文的獨特的調味料,使讀者感到別具風味。
【指導并置評:張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