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哲
提到古生物,對中國人來說,最為熟悉的莫過于北京猿人,人們總是熱衷談論于其傳奇的發(fā)現經歷和在戰(zhàn)亂中顛沛流離的各種傳說。殊不知,北京猿人僅僅是生活在距今大約70萬年前的一種直立人。相對于地球生命46億年的演化歷史來說,北京猿人只能算是一個相當年輕的物種—僅比我們現代人古老一點點。
史前巨獸去哪兒了
最近一個半世紀以來,隨著古生物學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很多在人類誕生前很久便已滅絕的古生物,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其中,人們最感興趣的就是那些身形碩大的遠古巨獸,而最惹人關注的就是恐龍。1841年,英國博物學家理查德·歐文用拉丁文“恐怖的蜥蜴”命名了一個新發(fā)現的古生物物種,這就是后來被人們所熟知的“恐龍”。19世紀50年代初,在英國首都倫敦郊外一座小鎮(zhèn)人工湖中的小島上,建成了世界上首個恐龍主題公園。雖然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座公園里的很多恐龍模型與真實的恐龍有很大差距,但這座公園的建成,卻實實在在地點燃了公眾對這種史前怪獸的好奇心。于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問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怪獸都去了哪里?
對此,科幻小說家們很快就給出了答案。1864年,儒勒·凡爾納出版了長篇小說《地心游記》。小說中描述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地下世界,這個世界靠地熱能存續(xù),包括恐龍在內的眾多史前巨獸都生活在其中。而以“福爾摩斯系列”名揚天下的英國作家阿瑟·柯南·道爾,則在1912年出版了冒險科幻小說《失落的世界》。在這部小說中,包括恐龍在內的眾多史前怪獸們又出現在了南美洲一個不為人知的高原上。有了兩位大師的引領,眾多跟風者也接踵而至。一時間,史前巨獸成為人們熱衷的科幻題材之一。
劃時代的巨獸科幻電影
然而,真正讓全世界的人們都為巨獸而瘋狂的,則是1933年上映的巨獸科幻史詩大片《金剛》。影片中,好萊塢導演卡爾·丹漢姆為了拍攝電影來到骷髏島,得知這座島潛藏著很多史前巨獸,其中最利害的是一只體型碩大、身高七米的巨型猩猩金剛。于是,他們用詭計逮住了金剛,并用堅固的牢籠和鎖鏈,把它帶到了紐約賣票供人觀賞。當金剛被展示在大庭廣眾前時,驚恐而羞憤的它掙脫了身上的枷鎖,在紐約的大街上肆意穿行,并爬上了當時的世界第一高樓—帝國大廈的頂端。隨后趕來的陸軍航空隊的雙翼戰(zhàn)斗機對它展開了圍攻。最終,金剛寡不敵眾,從帝國大廈的頂端墜落而亡。
《金剛》是科幻電影史上一部劃時代的巨作,不僅開創(chuàng)了巨獸科幻電影的新類型,而且開啟了科幻電影劇作與視覺特效技術相互促進的先河。隨著《金剛》在全球各地的熱映,遠古巨型生物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在日本、印度等國還出現了許多仿作,這也間接成就了21年后科幻影史上另一頭怪獸的誕生。
1954年,日本東寶電影公司攝制的巨獸科幻災難片《哥斯拉》上映。片中首次出現了因為遭受氫彈試驗的輻射而變異成巨怪的恐龍型怪獸。這部影片開啟了一個龐大的日式巨怪科幻片系列,至今日版共29部,再加上東寶電影公司拍攝的其他關聯(lián)性科幻影片,共同形成了“東寶空想科學世界”體系。從1954年版《哥斯拉》開始,這個系列的很多電影也被輸出到北美市場,培養(yǎng)了無數哥斯拉的科幻粉絲。
風靡世界的巨獸熱
其實,以恐龍為核心的遠古巨獸熱,貫穿于歐美20世紀的流行文化中,并最終造就了邁克爾·克萊頓的科幻小說杰作《侏羅紀公園》。好萊塢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本土巨怪的寶庫,相繼拍攝了侏羅紀公園三部曲以及最新版的侏羅紀世界。這些橫行于大銀幕上的史前巨獸,不僅征服了美國觀眾,也讓世界各地的科幻影迷們大呼過癮。以至于很多古生物學家都承認,侏羅紀公園系列帶來的文化熱潮,讓他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這股風靡世界的巨獸熱也影響到了中國。事實上,中國也有很出色的原創(chuàng)巨獸科幻作品。著名兒童文學家趙長發(fā)先生創(chuàng)作的《夢回冰河時代》就是用時空旅行的方式,帶小讀者們回到了巨獸統(tǒng)治的遠古時代,進行了一場緊張刺激的史前大冒險。這部小說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非常值得一讀。
其實,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人們對于巨獸的興趣,并不止于他們龐大的身軀和突然消失的謎團,更在于決定它們產生、演化直到滅亡的內外因素。而對這些因素的研究,其實是為了讓我們這個物種,不再重蹈巨獸們的覆轍,與地球環(huán)境和諧共存,直到永遠!
(責任編輯/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