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日報編輯部
孩子的安全牽動著無數(shù)父母的心,沒有安全,健康就成為無本之木。要想子女一生健康平安,父母要從小培養(yǎng)其應對周圍復雜環(huán)境的能力。《“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強調(diào),加強預防和干預兒童意外傷害。因此,培養(yǎng)安全意識要從小抓起。
心肺復蘇早知道
心肺復蘇術(shù)是世界公認的“第一救命術(shù)”,在“黃金四分鐘”內(nèi)搶救成功率可達50%~60%。在美國,大多數(shù)12歲兒童已經(jīng)掌握。遺憾的是,在我國普及率不到3%,兒童接觸者更是少之又少。66
“不得不說,這與我國過去欠缺兒童急救教育關(guān)系密切。”北京急救醫(yī)療培訓中心急救高級講師溫新華表示,雖然我們不鼓勵孩子為他人做心肺復蘇,但相關(guān)的學習從學齡前就可以開始了。父母可帶著孩子參加講座,觀察心肺復蘇流程,簡單了解這項技術(shù)的作用。
溫新華表示,12歲前的心肺復蘇教育可從三方面人手:一是評估能力。讓孩子學會判斷一個人是否需要急救,其實是有一些信號的,比如有人突然倒在地上,詢問也沒有反應,說明可能需要急救;二是呼救技巧。遇到上述情況,要讓孩子有意識地找身邊可以信賴的大人幫忙,“這個人生病了,請幫我打一下急救電話”;三是生命教育。給孩子上一堂生命教育課,告訴孩子,人在什么情況下會失去生命,比如溺水、觸電、中毒等。12歲后,具備一定力氣的孩子可以參與施救,但沒有能力的情況下,一定不要貿(mào)然施救。溫新華建議,孩子可以守在患者身邊,尋求周圍人幫助。
心肺復蘇有個“四步走”原則:判斷有無意識和呼吸、胸外心臟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操作方法是:大聲呼喊、拍肩膀,查看患者有無意識,若沒有反應,且呼吸停止,立即實行心肺復蘇。救護者將一只手掌放在患者胸骨正中兩乳頭連線中點,雙手掌根重疊,十指相扣,掌心翹起,兩臂伸直,以髖關(guān)節(jié)為支點,用上半身力量垂直按壓,深度5~6厘米,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鐘,連續(xù)按壓直至蘇醒。
交通安全守規(guī)矩
安全機構(gòu)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我國有近2萬起道路交通事故涉及兒童。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區(qū)首席代表崔民彥表示,分年齡培養(yǎng)孩子自身對交通的認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十分重要。
3~4歲 了解道路危險,警惕駐停車輛。3歲后,孩子活動范圍擴大,但還是應該有家長跟隨。警惕小區(qū)內(nèi)人車混行的道路,遠離駐停路邊的車輛,叮囑孩子千萬不要在車后及車的周圍玩耍。同時,家長要特別注意小區(qū)門口和車庫,這兩個地方是車禍高發(fā)地。
5~6歲 了解行車規(guī)則,不要靠近馬路。讓孩子簡單了解人車關(guān)系,分清紅綠燈、了解斑馬線的意義。孩子的童車、滑板車等只能在小區(qū)內(nèi)使用,不能上路。告誡孩子不可以在沒有大人的陪同下自己上馬路、過馬路。
7~10歲 找到斑馬線再過,左看右看再左看。該階段交通安全教育,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特別是過馬路前,一定要找到斑馬線再通過,不可以提前橫穿馬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要等到車輛停穩(wěn)再上下車。
10~14歲 騎車有個年齡坎兒,戴好裝備更安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能會單獨上街,要教他們關(guān)于機動車的知識,學習基本的交通行車規(guī)則。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未滿12歲的兒童,不準在道路上騎自行車。
崔民彥提示,騎自行車要注意檢查手閘、車鈴、車后燈是否有損壞。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頭盔、亮色服裝、反光條等。青少年騎車時不要超速,不要帶人,不與機動車混行,不要和同學打鬧,不要戴耳機、撥打手機等。
遭遇意外會求救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著名預防犯罪專家王大偉說,警察的職責是不能讓孩子落入虎口,但單靠警察是遠遠不夠的,孩子最好學會一些重要的求救話,這樣碰到各種狀況就懂得該怎么辦了。
“我不認識他/她?!鄙虉?、小區(qū)、學校周圍都是兒童失蹤的高發(fā)地帶,王大偉說,如果有陌生人用糖果、玩具等引誘孩子跟他走,小朋友一定要拒絕。如果有人強行抱走你,一定要大聲呼救:“救命啊,我不認識他/她!”同時,盡可能地把手中的書包、手套、眼鏡等往外扔,只要爸爸媽媽認得清。
“不要隨便摸我?!碑斢腥艘愕碾[私部位時,要大聲說:“不可以?!蓖醮髠ヌ崾荆绕湟⒁獗承?、褲衩覆蓋處不許別人摸,對熟悉的人也要提高警惕。特別是女孩,有小秘密容易藏在心里,一定要告訴老師或父母:“有人欺負我了?!?/p>
“爸爸,快去開門。”爸媽暫時不在家,一定要告訴孩子,只有父母回來了才能開門,即使是查看水電表的叔叔/阿姨,也不能開門。若有陌生人一直敲門,可以大喊:“爸爸,快去開門?!币源藖砻曰髮Ψ?。
“幫我給爸爸打個電話?!蓖醮髠ソㄗh,家長平時應該讓孩子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或制作身份識別卡。告訴孩子一定不能亂走,一旦走散也不要大哭,找到附近的警察、保安、環(huán)衛(wèi)工人,給爸爸(媽媽)打電話。
救災動作抓要領(lǐng)
天災人禍防不勝防,第一時間自救非常重要。溫新華說,下面常見的三種災害應對,必須教給孩子。
火災彎腰、濕布、掩口鼻。發(fā)生大火時,小孩不要參與救火,第一時間逃離。先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壓低身體,避免煙霧中毒。冷靜判斷火情,反向躲火,如果火源在樓下,可向樓上跑,反之亦然。如果困在教室或宿合里,煙霧從門縫進來,門把手也很燙,就不要沖出去了,立即開窗通風。樓層很高時,不要盲目跳樓,可選擇攀爬墻外的管道,或用被單結(jié)繩輔助滑下。
溺水別急著呼救,別盲目救人。溫新華強調(diào),溺水重在預防。從小家長就要告訴孩子不要游野泳。如果不幸落水,不要急于呼救,當身體平衡,口鼻浮出水面后再呼救。可采用俯仰漂流的方式維持體力,切勿掙扎。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漂浮物。另外,目擊溺水的小朋友不要去冒險救人。
地震頭頂書包躲在課桌下。地震時,若剛好是平房或低層樓房,應迅速跑到室外空曠處;處于高層內(nèi),要先用書包、坐墊等頂在頭部,迅速彎腰躲在課桌下。等地震稍微暫停,立即有序向樓下跑;地震時,還可第一時間躲在承重墻、墻角等較堅固的地方。
急救電話記得牢
災害發(fā)生或需要他人救援時,第一時間撥打下面4個號碼,交代重要事實,使急救能更陜、更準、更有效。目前,實行“三警聯(lián)動”,小朋友撥打哪一個電話號碼都行。
120醫(yī)療急救電話。遇到危及生命的疾病、創(chuàng)傷、中毒、車禍等時可撥打。電話接通后,說明你的姓名、電話、地點或周圍有什么標識;遇到病人最危急的情況,不要先掛斷電話,等調(diào)度員先掛斷。
110匪警電話。遇到危及生命財產(chǎn)或社會治安性事件、溺水,自殺、走失等情況可撥打。報警時,說清案發(fā)位置,越具體越好,約定好接車或帶路地點。依照民警提示,提供一些有益的目擊信息,維護好現(xiàn)場。
119火警電話。發(fā)生火災、煤氣泄漏可撥打,如果不幸被困電梯、被某些物體卡住、人掉落深井里,也可撥打求救。接通后,應特別說明起火原因,留下姓名,交代事發(fā)地點、周邊情況、火災嚴重程度、事發(fā)時間等。
122交通事故報警電話。詳細說明事故地點、時間、受傷人員人數(shù)、車輛損傷情況。如果肇事車輛逃逸,盡量提供肇事者車牌號、型號、顏色、性別等信息。并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聯(lián)系電話。
(摘自《南陽日報》2017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