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條件及材料
·中間有糖心的夾心餅干,我們用的是奧利奧餅干
·勺子
·盤子
·黃色的圓形紙作為“太陽”(也可以用一個黃色的紙杯蛋糕或者一片橘子)
·藍色的圓形紙作為“地球”(也可以用一個藍色的紙杯蛋糕)活動步驟
(1)取出8塊夾心餅干,然后將所有餅干的上下層分開。
(2)保留粘有夾心的那半塊餅干做實驗(你可以把另一半吃掉)。
(3)現(xiàn)在開始擺盤子,將餅干沿著盤子的邊緣擺成一個圓形,如圖所示。然后將“地球”放在圓圈的中心,而將“太陽”放在盤子的右側(cè)。
(4)從盤子上最右邊的餅干開始,用勺子將餅干上的糖心全部刮干凈,這樣你的新月就完成了。
(5)沿著盤子邊緣按照逆時針方向工作,將多余的糖心刮掉做一個月牙的形狀(新月,也就是四分之一滿月)。在盤子頂部位置完成第一個月相(上弦月,也就是半滿月)。
(6)完成上弦月后,在下一塊餅干上用勺子刮去月牙大小的糖心,這樣就做好了上凸月(也就是四分之三滿月)。下一步就是滿月了,不用刮掉任何糖心。滿月應該是在盤子最左方的位置。
(7)重復以上步驟完成整個月亮變化的過程,不過這一次是逐漸變小的過程。在滿月之后,制作一個下凸月(也就是四分之三滿月)。然后是下弦月(半滿月),接著是殘月(四分之一滿月)。最后就會回到最開始的黑色月亮。
(8)最后,旋轉(zhuǎn)制作好的餅干,將它們發(fā)亮的一面(就是帶有糖心的部分)指向(黃色圓紙)太陽。活動概述
每天晚上我們看到的月亮都與前一天晚上的不同。由于地球也在同時圍繞太陽轉(zhuǎn)動,月亮圍繞著地球轉(zhuǎn)動一個完整的周期大約是29.5天(一個朔望月)。在整個運轉(zhuǎn)周期中,月亮會經(jīng)過一系列不同階段的變化,這就被稱為月相。
我們看到的月光其實是月亮反射的太陽光。太陽光照射到月亮然后反射到我們所在的地球上。太陽總是照亮著月球的半個表面,將月球分為日和夜。根據(jù)月亮、地球和太陽的位置.我們能夠看到的月亮大小也不同。這就是月亮的不同相位。
當月亮在地球和太陽之間時,來自月亮的反射光線我們是看不到的,這樣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嶄新的“黑色月亮”;當?shù)厍蛟谠铝梁吞栔g時,我們能看到月亮部被照亮了,這時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滿月。
活動應用
如果你使用望遠鏡來觀察月亮的話,在某些月相,你可能會認為月球上的山脈和隕石坑邊緣十分高聳、尖銳或是鋸齒狀的,其實這是因為它們投射的陰影造成的。
事實上,它們都是圓形的及磨損的、光滑的輪廓。在某些月相的時候,例如從新月到上弦月的過程中(就是月亮逐漸變大的過程),照射到月球的太陽光以一個角度進入我們的眼睛。這就使得任何小突起都會投射出一個鋒利的鋸齒狀陰影。你可以試試用一個睡袋和一個手電筒親眼證實一下。當你用手電筒從側(cè)面照亮睡袋的時候,仔細觀察睡袋的鼓起部分投射的陰影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