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一旦當我們明晰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學生的真實生活應用與生命成長本身”,習作的真實特性必須“基于學生的寫作學情”,習作教學所創(chuàng)設的語境應貫穿于寫作的全過程,這一切的難點也就找到了突破的方向。
榮維東教授在談到交際語境寫作時指出:“真實的寫作應該是基于生活、工作、學習以及精神、心靈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真實語境下的表達和交流,它總是針對特定的讀者、語境,為著實現(xiàn)特定意圖的言語表達行為,是有機的結構體和意義表現(xiàn)物?!睆慕虒W的實踐來看,無論是對起決定作用的讀者、目的、話題等語境要素的把握,還是對構成語篇的內容、體裁、語言的最終“賦形”,基于學生習作學情的把握才最為關鍵。唯有基于學生寫作學情的把握與研究,才能讓習作具有真實的意義與生命成長的價值,讓習作在交際語境中真實地發(fā)生。
一、題材選擇:基于現(xiàn)實生活的真需求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可見,習作題材的選擇首先得源自學生的真實生活,表達學生的真實需求。
以我曾上過的《制定周末計劃》一課為例,最先選擇的題材是“曬周末”,后改為“玩轉周末”,再改為“玩嗨周末”,之后又回到“曬周末”。題材的選擇雖然都沒有離開“周末”的范疇,但適切的題材選擇這一難點始終沒有被突破,為什么“曬”周末?孩子們的周末都玩得“嗨”嗎?在這樣理性的追問下,我們發(fā)現(xiàn)題材的選擇始終站在教者的角度,進行一種理想化的設計,試想當我們的孩子一到周末不是從一個補習班奔向另一個補習班,就是待在家里玩手機等電子產品,他們的周末能玩得“嗨”嗎?離開學生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下的習作,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動機嗎?后來,我們將思路放“開”一些,放眼學生周末生活的真實世界,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周末生活的真實現(xiàn)狀與真實需求,進而找到習作的一個切入點——學生周末生活普遍缺乏安排,從而“收”(聚焦)于“制定周末計劃”這一實用題材,同時也實現(xiàn)了由文學性寫作向實用性寫作的重大跨越,建立了適合學生實際需要的寫作類型,完成了一次有意義的“寫作課程的重構”。
二、任務改寫:基于真實目的的新改造
任務改寫,是交際語境習作教學的又一難點??v觀現(xiàn)行教材,習作任務內容空,方法泛,年段目標模糊,學生不愿寫、不會寫的情況較為突出。因此,為了讓習作任務更具體、目標更明確、學生更愿寫,習作任務改寫這一話題也就順應而生。
以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習作二為例。原任務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自己的本領。同學們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長處、本領,選擇自己最得意的一個方面寫下來。寫完后讀給別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你。題目可以是“請為我豎起大拇指”“埋在心底的自豪”“請將贊許的目光投給我”。當然,題目也可以自擬。
改寫后的任務是——“校園達人”招募啦!××實驗小學已整整一周歲了。一年來,同學們勤奮學習,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成績。學校決定舉行一周年校慶活動。為此,特在四年級招募有長處、有本領的同學組建“校慶展演特長班”,請你寫一封推薦信,注意將你最得意的一項長處、本領有序地寫清楚。最后落款是:××實驗小學校長室。
對比兩個任務,明顯感受到改寫后的習作任務語境更真實。同時,改寫后的習作任務方法更聚焦,知識更精準。原習作任務方法的指向欠聚焦,“選擇自己最得意的一個方面寫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你”,習作方法不明確,教師不知如何教,學生更不知道怎樣寫。改寫后的習作任務將方法直接指向“有序地寫清楚”,年段目標更明確,習作知識更精準。
三、語境創(chuàng)設:喚醒表達沖動的真寫作
語境創(chuàng)設是一大難點,是因為“作文應該是真實語境下有意義的交流,而不僅僅是‘文章制作”。
(一)語境的創(chuàng)設首先應基于學生的真實需求
以《最嗨假日》為例,老師曾創(chuàng)設過這樣的語境——親愛的小朋友們,假如《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就要開播啦!導演組要增設一個“最嗨假日”欄目。你有什么玩得很嗨的事情可以向他們推薦?
這樣的語境自然會受到質疑:《爸爸去哪兒》還會開播嗎?導演組會向孩子們征集節(jié)目素材嗎?顯然,“高大上”的語境遠離學生生活的真實需求,又怎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動機呢?
(二)語境的創(chuàng)設還應基于學生的興趣起點,以能激發(fā)學生真實的言語動機為目的進行語境創(chuàng)設才最關鍵
重慶市特級教師黃蘭在執(zhí)教《我要去看?!分?,開課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語境——猜猜看這是誰的夢想?是菜園子里的一條毛毛蟲的夢想,要知道他只是一條小小的毛毛蟲,唯一的榮譽是在“超級慢”比賽中和蝸牛先生并列第一。聽說山那邊有一片藍色的大海。他一直想去看看。愿意幫助他實現(xiàn)這個偉大的夢想嗎?來,我們和毛毛蟲一起踏上追尋夢想的習作之旅。
這個語境關注了兩個點:一是基于兒童。首先將學生置身于角色體驗之中,再向外表達精神上的需要——冒險、做夢、成長,這符合四年級孩子的興趣特點。二是關注童話。毛毛蟲代表了大多數(shù)孩子的夢,在語境中通過創(chuàng)設童話的意境,激發(fā)學生大膽想象,和毛毛蟲一起經歷喜怒哀樂,最終讓學生實現(xiàn)“忘我”的表達。
四、嘗試先寫:辨析問題生成的真困境
在真實情境下的先寫作,更能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的起點,從學生習作的真實需求出發(fā),制定相應的習作策略,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者、引導者。
(一)辨析困境,提前預設搭支架
上海市一師附小譚姍姍老師在執(zhí)教滬教版四年級上期習作《我》的課例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存在不能很好突破“通過對事例清楚、具體的描寫,體現(xiàn)自己鮮明的特點”這一難點。于是,譚老師采用課前預設一篇習作作為支架。該習作寫了小作者給爺爺畫八字胡一事。啟發(fā)學生想一想給爺爺畫八字胡“有沒有不清楚的地方”,學生通過討論后提出,如果將小作者給爺爺畫八字胡時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寫清楚,更能體現(xiàn)出小作者的調皮,進而也讓本課“清楚、具體”的習作知識深入學生內心。
(二)生生互助,現(xiàn)場分析悟方法
以《制定周末計劃》課為例,在讓學生嘗試先寫之后,通過全班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在擬定時間和內容方面困難不大,只需進行點撥就能總結方法。所以在現(xiàn)場分別選取在時間和內容擬定方面能作為范例的優(yōu)秀習作,讓學生邊展示邊講述自己為什么這樣擬定,總結出制定計劃的方法,讓學生教會學生。針對學生制定措施有困難的情況,利用課前的預設,通過兩篇例文的對比,讓學生明白制定措施要“具體且可行”,從而突破課堂的難點。
五、一課一評:關注知識增長的真落實
崔允漷教授認為:“讓評價引領教學。習作評價的目的不應只是為了說作文的好,而是為了激勵學生將作文寫得更好。”由此可見,習作教學要關注評價,根據(jù)習作目標制定出相應的評價策略,引導學生進行一課一評,引領學生對自己的習作或他人的習作做“深度分析”,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增長。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高新實驗一小鄧劍東老師在執(zhí)教《小象變形記》課例中,通過對童話這一文體的精準知識進行梳理,讓學生感悟到“魔力、變形、假扮”等夸張手法,是將小象嘟嘟“怎樣變”寫具體的好辦法,進而形成修改目標,引導學生完善對童話的進一步修改?!傲曌骶褪侵貙懟蛐薷摹保瑥慕浑H角度看,修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更好地組織文章的內容和觀點,還能使自己的寫作意圖更好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更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作習慣。
梳理交際語境習作教學的一個個難點,既有習作前的題材選擇、任務改寫、動機激發(fā),又有習作中的嘗試先寫,還有習作后的方法支撐、評改增值。而難點的突破其實都源自一個“真”,既有問題情境的真需求,也有原始經驗的真表達,還有表達困境的真辨析,以及目標達成的真落實。一旦當我們明晰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學生的真實生活應用與生命成長本身”,習作的真實特性必須“基于學生的寫作學情”,習作教學所創(chuàng)設的語境應貫穿于寫作的全過程,這一切的難點也就找到了突破的方向。
作者單位:重慶市合川區(qū)高陽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