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冬季盲目晨練刺激血管
喜歡晨練的人常常天不亮就外出,冬季室內(nèi)外溫差較大,受寒冷刺激,容易感冒、胃痛、關節(jié)痛,甚至引發(fā)支氣管炎、哮喘等病。加上寒冷會使血管快速收縮,造成心腦供血減少,從而增加了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血壓不穩(wěn)的老人風險更大。
冬季,最合適的晨練時間應該是9時以后,晨練不要空腹。鍛煉結束后,應擦干身上的汗水,立即換上干爽衣服。也可以選擇下午四五點鐘去公園鍛煉,此時公園里的樹木進行了一天光合作用,空氣含氧量高,這種環(huán)境適合鍛煉,健身操、太極拳、快走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鍛煉方式。
爬山爬樓梯損害膝蓋
膝關節(jié)在30度~60度負重狀態(tài)下壓力負荷最大,上下山或爬樓梯時關節(jié)活動恰好在此之間。爬山、蹲起、打太極、上下樓梯時,腿是彎曲的,全身的重量轉移到膝關節(jié)上,導致膝關節(jié)的壓力增大。上山時,膝關節(jié)會承受平路時3~5倍的壓力,而下山時這壓力就增加到了5~7倍。爬山、蹲起、打太極、爬樓梯都會加重髕骨及膝關節(jié)的壓力,長期高強度地做這些動作,會致使雙膝關節(jié)磨損,導致膝關節(jié)炎、骨刺、增生等,且這種磨損是不可逆轉的。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防老先護膝。膝關節(jié)的保護,要注意保暖防寒,不運動過量。膝關節(jié)損傷并不是中老年人才會遇到的問題,酷愛運動的青年人也是易受傷群體。如果22歲前傷膝一次,50歲前患膝關節(jié)退化癥風險比常人高出三倍。
熱水泡腳也能危及生命
2014年11月初,46歲的劉女士邊看電視邊泡腳時突然昏倒在地,被送往醫(yī)院急救。當時,劉女士心跳、血壓、脈搏都檢測不出,第二天凌晨離世。
為何泡個腳就猝死?原來,劉女士頭部腦血管的動脈瘤突發(fā)破裂是禍首。腦動脈瘤在未破裂前少有征兆,很難發(fā)現(xiàn),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血管炎與動脈瘤的發(fā)生有關。寒冷季節(jié)是腦血管疾病發(fā)病高峰期,劉女士發(fā)病時,正好遇到兩大誘因,一是天氣轉冷,二是深夜用熱水泡腳,令血管受到強烈刺激,一定程度上誘發(fā)疾病。
泡腳雖好,卻并非人人適宜,特別是三種人不能泡,否則會加重病情:當重癥的糖尿病患者腳上有了傷口的時候。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jīng)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一旦被燙傷,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時就醫(yī),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截肢。心腦血管病患者,過熱的水泡腳會引起心跳加速,血管擴張,血液回流到心臟減少,時間一長會影響心腦的供血;凍腳,剛剛受到寒冷凍傷的機體——通常雙腳常見,從寒冷到驟熱會加速凍腳病情。應該用按摩的方法,使受冷的肌膚慢慢恢復溫度。
喝水太多會覺得無力
有的人認為,多喝水有利于排毒,對身體和皮膚好。其實,水喝多了也有害。開水的滲透壓很低,一個人如果一天到晚大量喝開水,在低滲狀態(tài)下人體正常分泌的一種“抗利尿激素”被抑制,大量喝水后體內(nèi)排出的尿液量可能比喝進去的水還多,帶走體內(nèi)的鈉、鉀、氯等電解質(zhì),人會覺得無力,嚴重者會引起低鉀血癥、腎小管功能下降,導致腎臟和心臟的損害。所以,過多喝水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很多人聽說過“每天8杯水”,究竟用多大的杯喝多少水,人們的說法不一。有的人說喝1200毫升,有的人說喝1800毫升。其實,每人每天正常補水1000~1500毫升足夠,怎樣判斷自己每天的喝水量是否合適?第一,可以“量出為入”,正常成年人每天小便次數(shù)不超過8次,超過8次可認為尿次過多。成年人每次的尿量平均200毫升左右,8次就是1600毫升。第二是看尿液的顏色。正常的尿液為淡黃色澄清液體,尿色加深可能水攝入少了,應適當增加喝水量;尿色過淡也可能是飲水量過多的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