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仁飛
[摘 要]滿堂支架法是目前橋梁上部現(xiàn)澆連續(xù)箱梁采用最多的、最普遍的施工方法。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現(xiàn)澆箱梁滿堂支架的施工技術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現(xiàn)澆箱梁 滿堂支架 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F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1-0177-01
滿堂支架法是目前橋梁上部現(xiàn)澆連續(xù)箱梁采用最多的、最普遍的施工方法。滿堂支架的施工,是整個現(xiàn)澆箱梁施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的工藝環(huán)節(jié)。支架地基的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支架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是否符合要求,支架壓載試驗的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真實,這些環(huán)節(jié)將直接影響到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現(xiàn)澆箱梁滿堂支架的施工技術作一些探討。
一、工程概況
某市政互通立交橋型布置為27.2+30+27.2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采用滿堂式碗扣支架現(xiàn)澆,支架高度8-17m,梁體高度1.8m,頂板寬度L=12-16m,底板寬度8-12m,在與匝道連接部橋梁變寬,為單箱三室箱梁。橋面縱坡3.00%,橋面橫坡2%。箱梁采用C50混凝土。
二、滿堂支架施工技術
1、支架地基的處理
(1)場地平整。用挖掘機和推土機對原地面進行整平、壓實,壓實度達到96區(qū)要求,地基承載力在200Kpa以上,且無軟弱下臥層。地基的處理范圍至少寬出搭設支架之外0.5m。同時,為便于施工,同一跨內的標高盡量與路線設計標高一致。
(2)防積水措施為防止下雨積水造成地基浸泡,造成地基承載力降低,產生地面不均勻下沉,對梁施工質量造成影響,在支架順橋向兩側設排水溝,以便將雨水及時排除,如逢下雨安排專人負責排除積水。
2、支架搭設
(1)支架的搭設采用WDJ滿堂落地式碗扣支架,支架布距60cm×60cm。碗扣式支架型號為:WDJ48×3.5型,要求每根桿件做到無變形、無彎曲,桿件有變形和受傷以及碗托有破裂的嚴禁使用。立桿布距為60cm×60cm。橫桿步距為90cm間距??v橫向水平拉桿按2個步距的間距設置??v橫向加設剪刀撐,其縱向角度控制在45°-65°,其下部在縱橫向設置交會,交會點距地面的高度大于40cm,剪刀撐采用9米鋼管,鋼管長度搭接大于60cm,并采用雙扣聯(lián)接,扣件接頭部位的外露鋼管長度大于10cm。縱向鋪設15cm×15cm方木;橫向鋪設10cm×10cm方木,跨中凈間距為15cm,小橫梁處凈間距10cm。支架高度根據(jù)現(xiàn)場實測在為8-17米。
(2)腹板及翼板位置做定型排架,支架均為10cm×10cm方木。在排架上釘10×4cm木板條,凈距10cm,以防止竹膠板變形過大。
(3)木排架的加固,除了縱向用木板兩兩相連,有部分加固作用外,在縱橫方木相交處C20鉆孔,用螺栓擰緊。
(4)通過底腳螺栓初步控制支架底面標高,計算立桿長度。
(5)測設頂托實際標高,并通過調整頂托螺旋來調整支架標高,調絲器不使用偏心桿件,出絲長度保持一致,并要求越短越好。
(6)模板拼裝時,必須對縫平整,底板與腹板結合部,為防止漏漿采用“底包側”方式,并加墊“L”型橡皮墊;腹板與翼板結合部采用“腹頂翼”方式,防止?jié)仓^程中,因受擾動而造成漏漿。端部模板制作時應準確量測各部尺寸。
(7)頂托標高調整完畢后,在其上安放15×15cm的方木縱梁,在縱梁上間距30cm安放10×10cm的方木橫梁,橫梁長度隨橋梁寬度而定,比頂板一邊各寬出至少50cm,以支撐外模支架及檢查人員行走。安裝縱橫方木時,應注意橫向方木的接頭位置與縱向方木的接頭錯開,且在任何相鄰兩根橫向方木接頭不在同一平面上。
(8)人行坡道坡度可為1:3,并在坡道腳手板下增設橫桿,坡道可折線上升;人行梯架設置在尺寸為1.8×1.8m的腳手架框架內,梯子寬度為廊道寬度的1/2,梯架可在一個框架高度內折線上升。梯架拐彎處應設置腳手板及扶手。
3、支架的預壓及預拱度
(1)預壓的目的。為檢查地基承載力及支架承受梁體荷載的能力,減少和消除支架產生的非彈性變形、方木間的間隙、地基瞬時沉降等并獲取支架預壓沉降觀測值用來做設置預拱值的參考數(shù)據(jù)。
(2)加載的方法。支架的預壓方式擬用沙袋或水袋預壓。預壓時間不少于7天,在預壓前必須進行整體支架檢查和驗收,并對臨時荷載的重量進行檢驗。預壓時,根據(jù)箱梁的結構形式計算箱梁的重量,然后用沙袋(沙袋容砂體積1立方米,帶吊帶)或水袋按上部混凝土重量分布情況進行布載,加載重量按設計要求不小于恒載,擬定為恒載的1.2倍。因沙袋在下雨過程中會吸水增重,對支架穩(wěn)定定造成影響,現(xiàn)場必須準備彩條布,下雨前及時將所有沙袋全斷面覆蓋遮雨。
(3)布點及觀測。
①加載前布設觀測點,在地基和底模上沿支點、跨徑的L/4、L/2等截面處橫橋向腹板處各布設3個觀測點,在跨徑的L/2翼板處各布2個觀測點,觀測點的布設要上下對應,目的是既要觀測地基的沉降量(墊木上),又要觀測支架、方木的變形量(底模上),在觀測點處采用鋼釘標識或預埋鋼筋的方法,保護觀測點不擾動,以便測量預壓前后及卸載后的標高。
②加載順序按混凝土澆筑的順序進行,加載時沙袋堆放均衡平穩(wěn),不可重放或加載過于集中而損傷支架。加載時分三次進行,各次加載的重量分別為總重(梁體重量的1.2倍)的30%、30%和40%。加載完成后觀測一次,加載12小時、加載24小時、加載48小時和加載完畢各觀測一次,加上加載前觀測一次,共6次,連續(xù)兩次觀測累計沉降量不超過3mm,即為趨于穩(wěn)定,沉降穩(wěn)定48小時且總預壓時間不小于7天后,經監(jiān)理工程師同意,即可進行卸載。卸載時先卸載完上層砂袋(卸載時要保證均勻,防止支架受過大偏壓),再卸載下層砂袋,使支架受到的壓力均勻減少。
③支架的預壓應加強穩(wěn)定性觀測,確保安全,一旦發(fā)現(xiàn)變形量不收斂則立即采取卸載或緊急撤離等措施。
④卸載后及時進行回彈后觀測,根據(jù)觀測記錄整理出預壓沉降結果,計算支架、地基綜合非彈性變形值及支架彈性變形值,作為在支架上設置預拱的依據(jù),通過測量調整箱梁底模高程。
⑤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加強對支架的觀測,在箱梁的不同點位懸掛標尺,用水準儀對支架沉降情況進行測量,根據(jù)測量結果決定下一步混凝土的澆筑方案和對支架安全性的評估,及時調整澆筑方案并對支架進行加固處理。
(4)數(shù)據(jù)整理分析。觀測結束對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根據(jù)總沉降值和卸載后觀測值計算彈性變形量。根據(jù)試驗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對本工程所設計的預應力現(xiàn)澆箱梁模板支架進混凝土澆筑時產生的變形進行有效的控制??梢罁?jù)變形量調整箱梁的底標高,實現(xiàn)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能達到設計所要求的梁底標高。如發(fā)現(xiàn)立柱下沉比較明顯,需對地基處理進行加強。
(5)預拱度的設置。預拱度設置按設計注明考慮,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除為抵消支架彈性變形而設置的預拱外,支架不另設預拱?;炷翝沧⑹┕で皯ㄟ^計算出跨中預拱度,其它各點的預拱度以此點按直線或二次拋物線進行分配。
三、結束語
滿堂支架的施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施工工藝環(huán)節(jié),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對地基的處理,支架體系的設計和搭設,支架的壓載試驗等工序給予充分的重視,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范和要求施工,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
參考文獻
[1] 林鳳飛,現(xiàn)澆箱梁滿堂支架的施工技術,《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年第5期
中國科技博覽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