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杰+戎寒+趙玉然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轉型發(fā)展,高校大學生遇到了許多新的安全問題,從而出現人際關系敏感導致傷害事件頻出、網絡環(huán)境復雜導致安全問題頻現、就業(yè)形勢惡劣導致心理問題頻發(fā)等一系列心理安全事件,本文在分析新安全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的新問題及其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安全形勢;大學生;心理安全;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267-02
一、關注新安全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
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要力量,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隨著校園周邊環(huán)境更加復雜給高校學生安全帶來嚴重威脅、網絡等高新技術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低俗淫移文化的廣泛傳播影響青年大學生的健康和安全等新安全問題的頻頻出現,導致大學生在新安全形勢下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安全心理問題,如馬家爵殺人案、劉海洋嗜殺案、薛榮華殺母案、女大學生失聯(lián)等,還有因為心理問題而引發(fā)的行為偏差更是時有發(fā)生。
根據2015年一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的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傾向的人數占總人數的6.5%,而有顯著心理異常的學生約占總人數的15.5%。調查表示,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同學表示會因此一蹶不振。
高校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以及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直接關乎著新形勢下世界各國價值觀發(fā)展的較量、關乎著國家的和諧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關乎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精神文明的發(fā)展。
因此,在新安全形勢下,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核心,構建大學生心理安全屏障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在新安全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的新問題及其成因分析
(一)人際關系敏感導致傷害事件頻出
當代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使他們在大學中迷失自我,不能夠獨立生活,同時也不能理解和關愛他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生活經驗,無法融入到集體中去。此外,許多大學生過分依賴網絡,沉溺于網絡交友、游戲中,變得孤獨冷漠、心理扭曲,有的甚至失去了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的能力①。家庭、學校、社會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不足,導致其法律意識淡薄、對安全認識有偏差,一些人際關系敏感事件時常發(fā)生。
(二)網絡環(huán)境復雜導致安全問題頻現
當前,網絡已然成為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網絡環(huán)境的復雜導致大學生傷害事件頻發(fā)。鋪天蓋地的校園網絡貸款,為大學生帶來了便利,卻也成為了大學生過度消費的幫兇,有些學生迫于壓力,為了躲避償還高額利息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還有越來越猖獗的電信詐騙,已經導致眾多“徐玉玉”們因心理壓力過大出現猝死、自殺事件;還有的大學生被一些利益所誘惑,參與到網絡傳銷、網上詐騙、非法交易的不法活動中,不勞而獲,利用獲取的不法財產來滿足自身的虛榮心,最后滑向了犯罪的深淵②。
(三)就業(yè)形勢惡劣導致心理問題頻發(fā)
隨著國際經濟大環(huán)境不斷惡劣、畢業(yè)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yè)難越來越困擾著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導致很多人開始產生就業(yè)心理問題。
有些學生因所學專業(yè)不景氣、所上學校不出名而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缺乏自我判斷能力和獨立意識而依賴于父母老師,從而產生依賴心理;有些學生在找工作受挫后容易出現焦躁、憂慮、困惑、緊張等不良心理問題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出現極端問題。
三、新安全形勢下構建大學生心理安全屏障的對策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應通過多種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傳遞到每個人的心中,鼓勵大學生自強自立,培養(yǎng)出有朝氣、肯努力的一代人。建立健全與網絡相關的法律,“綠化”網絡環(huán)境,嚴格管理大學生網貸,努力為大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
高校也應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機制和規(guī)章制度,努力營造人性化、現代化、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幫助學生脫離心理陰霾,構建完善的高校心理安全體系,提高教育隊伍質量。
(二)加大社會關愛力度,為大學生提供和諧的成長成才氛圍
社會大眾不僅要加大對大學生的關愛力度,還要積極參與到構建大學生心理安全屏障中來,聯(lián)手凈化網絡環(huán)境,提高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媒體應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多報道社會產生正能量影響的人或事,提高公信力,從容應對重大突發(fā)事件。
通過建立一個良好的“微環(huán)境”,提升認知環(huán)境的優(yōu)質化,使網絡中的意見領袖與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官方載體帶動普通網民,構建一個虛擬的“微文化”氛圍,傳播良好的文化元素與正能量的行為③。
(三)加強安全教育,引導大學生重視新形勢下心理健康問題
學校應與家長聯(lián)合,建立學校與家庭的二級聯(lián)動機制,共同培養(yǎng)大學生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此外,學校有必要與專業(yè)醫(yī)院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24小時心理自學與輔導援助熱線④。
開展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⑤。父母不要具有功利性的眼光而對孩子抱有極大的期望,也不要利用自己的權利為孩子帶來特殊待遇,給予孩子應該有的溫暖和安全感的同時,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與孩子多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內心變化,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消費觀,杜絕盲目攀比。
(四)注重自身心理素養(yǎng)的提升,構建360度心理安全屏障
首先,大學生應努力全面提升自身素養(yǎng),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用健康的心理積極樂觀的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和承受挫折、應對心理危機、克服性格缺陷的能力⑥;
其次,提高自身的能力來抵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有正確的認知,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用法律心理約束自己⑦,不偏執(zhí)不暴戾;
最后,要在相對寬松的大學環(huán)境中嚴格自律、自覺,堅守基本的原則和底線,要有正確、堅定的是非觀,把愛國愛黨,自強自立,重徳守信,求真向善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⑧。
注釋:
①③陳明明.“90”后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40):217-219.
②郭書利.網絡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研究[J].時代教育,2014(21):128-129.
④張燕.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范[J].企業(yè)導報,2015(07):134.
⑤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14(02):67-69.
⑥程詩敏.風險社會視域下大學生安全素質提升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⑦廖建秀.大學生安全意識狀況及教育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⑧孫建青.當代中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