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質災害作為一種局域環(huán)境破壞,造成地球表面局部環(huán)境及生態(tài)變化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本文主要闡述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問題,著重論述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現(xiàn)狀和地質災害治理等關鍵問題。
[關鍵詞]地質災害防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P8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1-0105-01
1.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xiàn)狀
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從初期的慢慢摸索,到現(xiàn)在可以及時、有效地進行防治工作,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上,依然可以做到:及時周密地部署,相關工作人員及時進行災后抗戰(zhàn),領導深入災區(qū)進行指導,盡量減輕災害影響;健全應急支撐體系,應急反應迅速,出臺很多相應的災害防治條例,穩(wěn)步快速進行防治工作;預警能力提高,預案啟動堅決,減少損失,降低人員傷亡率;開展隱患防治工作,我國已經認識到災害防治工作重在“防”上,重點突出資金安排,技術給予支持,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等
2.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地質條件導致災害頻發(fā),工作量大
我國的地質條件復雜,多山區(qū)、丘陵等地形條件,不穩(wěn)定的地質區(qū)域較多;從2010年的四川地震來看,我國的地震強度與發(fā)生頻率都較高;另外,受經濟與科技的影響,居住在山區(qū)的農民受地質災害的影響更加嚴重;還有,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國的地質災害的發(fā)生率更是高于上個世紀。受到種種原因的影響,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工作量大,工作人員還要受到交通不便的影響,更加加大了地質災害防治的工作量。
2.2 地質災害防范意識不強
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的力度不夠,致使一些普通的群眾對于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沒有概念,防治地質災害的意識淡薄,缺少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另外,居住在落后山區(qū)的居民對于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更是落后,甚至還有相信神佛之說的封建思想,對于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基本沒有。另外,在山區(qū)建立廠房、開發(fā)煤礦、修筑隧道等,在不規(guī)范的劈山開路、攔水造壩等行為中,無形中增加了地質災害的發(fā)生率。
2.3 防范工作某些環(huán)節(jié)薄弱
我國南北地區(qū)、城鄉(xiāng)之間,經濟、技術的差異性大,致使在不發(fā)達的地區(qū),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無論是在人員配置上,還是在技術的支持上,都達不到有效防治地質災害的標準。另外,一些城鄉(xiāng)建設工程企業(yè),只注重效率,忽略質量。相關部門對這些違章的、不合格的工程沒有給予嚴格的管理,致使一些建筑在地質災害中坍塌,嚴重影響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影響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3.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應對策略
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的損失,從2008年以來,單是汶川、玉樹、雅安三場地震就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一個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被拆散,同時也給國家的經濟帶來重要影響。由此可見,地質災害的危害性,也由此說明,做好地質災害的治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3.1 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
①成立專門的地質災害治理小組在地質災害的治理要在兼顧全局的基礎上進行重點的治理,既要明確治理的目標,又得遵守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為此,成立專門的地質災害治理小組進行全局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其他各部門配合好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將預防地質災害治理的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此外,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要在地質災害的治理小組的規(guī)劃下,加強地質災害工作的餓監(jiān)督治理工作,并且積極從國家爭取地質災害治理的專項資金,保障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物質基礎,為突發(fā)性的地質災害監(jiān)測、治理及調查等做好保障工作。②編制地質災害治理的方案相關的部門可以編制地質災害治理的方案,下發(fā)到各機關以及鄉(xiāng)鎮(zhèn)等貫徹、執(zhí)行。對于已經發(fā)現(xiàn)的可能發(fā)生地質災害的地方,做好密切的監(jiān)督與調查,設置相應的管理負責人,編制一些關于地質災害發(fā)生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的小冊子,將其發(fā)到該地區(qū)人們的手中,并將發(fā)生危險應采取的撤離方案及路線等記錄其中,幫助人們在地質災害發(fā)生時,做好有序的撤離。③建立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有助于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有序高效開展。規(guī)章主要內容應具體體現(xiàn)為:明確地質災害在防治汛期的值班制度,地質災害在汛期危險點的巡查制度、地質災害的險情速報制度、地質災害治理的監(jiān)測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度、監(jiān)測資料匯編上報制度、異變危險點應急調查制度、地質災害的預防預報制度、以及地質災害的預警告示制度和地質災害治理的獎懲制度,將地質災害治理工作進行明確的劃分,讓地質災害的工作人員做到有章可循,對于表現(xiàn)好的工作人員給予獎勵,激發(fā)其工作的積極性。
3.2 積極做好宣傳工作
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相關工作人員要積極做好人們的宣傳工作,利用每年的土地日、地球日等特殊的日子,積極進行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宣傳,可以通過網絡將地質災害的相關信息進行宣傳,可以制作一些小動漫或者小漫畫,吸引大家的眼球,從而達到宣傳的目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在電視上播放公益廣告的方式,進行宣傳,將地質災害的嚴重性,以及地質災害的預防治理的意義通過網絡或者視頻告知公眾。此外,地質災害治理的工作人員還可以深入到地方,地方的人們對于地質災害的知識非常匱乏,并且在日常的活動中,可能會為地質災害的發(fā)生留下安全隱患,因此地質災害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開宣講會等方式,為一些基層的民眾講解地質災害的相關知識,并告知其如何做好地質災害的預防治理工作,向廣大群眾進行積極的宣傳,做好地質災害預防知識的普及,降低地質災害的人為誘發(fā)的幾率。
3.3 經費、科技的有效管理
①建立地質災害治理專項資金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小組要積極向國家財政爭取地質災害的治理資金,并且還可以通過與企業(yè)合作,或者拉贊助等方式增加地質災害治理的專項資金,交由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將其作為地質災害的治理資金,其他部門或事項都不得挪用,避免地質災害治理過程中因資金不足而導致被迫停工問題的出現(xiàn)。此外,對于國土資源的調查費用要進行合理的控制。地質災害的頻發(fā),致使地質災害的治理工作也越來越重要,對經濟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因此,必須調整原有的工作模式,加大對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投入,發(fā)揮其積極的作用。②加強科學技術水平的投入科學技術是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研究的技術保障,在地質災害的研究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的高科技設備,這些設備對于地質災害的監(jiān)督和研究預防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科技水平差,就不能準確地對地質地貌進行檢測,不能有效地做好地質災害的預防治理工作。因此,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相關部門必須重視對科技的投入,看到科技在地質災害的預防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地質災害工作的預防治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huán)境司,宣傳教育中心.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M].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3 .219-223
[2] 殷躍平.中國地質災害減災戰(zhàn)略初步研究[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4, 15(2):1-7.
作者簡介
潘智(1995-),男(苗族),貴州省,在校學生,大學本科,地質工程類。
中國科技博覽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