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誠成 潘宇寧 王國耀 唐一帆
[摘要] 目的 探討東芝 320排動態(tài)容積CT(dynamic volume CT,DVCT)血管成像技術與超聲對動脈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的應用價值。 方法 門診性聽覺視覺刺激試驗(auditory visual stimulation test,AVSS)、陰莖海綿體血管活性物質注射(intracavernous injection,ICI)后疑診為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患者38例,陰莖海綿體局部注射罌粟堿30 mg誘發(fā)勃起后在320-DVCT下進行檢查。 結果 320-DVCT可以清楚顯示陰莖海綿體動脈、陰莖背動脈、陰部內動脈。42例患者中,陽性33例(陰莖海綿體動脈16例、陰莖背動脈7例、陰莖內動脈10例),陰性9例。 結論 320 CT 陰莖動脈造影是診斷動脈性勃起功能障礙的可靠方法,應用多種后處理技術、四維立體成像能準確顯示病變的部位。
[關鍵詞] 陰莖;勃起功能障礙;320排容積CT;診斷
[中圖分類號] R816.7;R698.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1-0087-04
Application value of 320-DVCT in the diagnosis of arterial penile erectile dysfunction
XU Chengcheng1 PAN Yuning1 WANG Guoyao2 TANG Yifan1
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Ningbo First Hospital, Ningbo 315010, China; 2.Department of Urology, Ningbo First Hospital, Ningbo 315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oshiba 320 row dynamic volume CT(dynamic volume CT, DVCT) angiography and ultrasound on arterial penile erectile dys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38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vascular erectile dysfunction after auditory visual stimulation test(AVSS), intracavernous injection(ICI) of vasoactive substances were examined under 320-DVCT after local injection of papaverine 30 mg to induce erection in penile corpus cavernosum. Results 320-DVCT could clearly show the penile cavernous artery, penile dorsal artery, internal pudendal artery. Of the 42 patients, 33 cases were positive(16 cases of penile cavernous artery, 7 cases of penile dorsal artery and 10 cases of internal pudendal artery), and 9 cases were negative. Conclusion 320 CT penile angiography is a reliable method to diagnose arterial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using a variety of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four-dimensional imaging can accurately show the site of the lesion.
[Key words] Penis; Erectile dysfunction; 320 row volume CT; Diagnosis
陰莖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發(fā)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是指陰莖持續(xù)性出現不能保持和(或)達到充分勃起以致不能獲得滿意的性活動。臨床上目前常選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如萬艾可等為代表對ED進行治療,但部分ED患者對此類藥物治療不敏感。ED作為臨床中一種極為常見的男科疾病,其在40~70歲男性中的發(fā)病率達52%,嚴重影響著男性的身心健康,該疾病的就診率較低,為10%左右,因此對ED病因機制探討、治療方案研究顯得尤為重要[1,2]。國外學者Lue TF等[3]在1985年最先提出采用高頻超聲及多普勒技術對患者的陰莖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進行評估。目前臨床中將彩色多普勒超聲作為診斷ED血流動力學異常的金標準[4]。隨著CT技術的迅猛發(fā)展,320-DVCT能清楚顯示心臟冠狀動脈、腦血管、脊髓動脈等細小血管,有高速、低輻射、高清晰度、動態(tài)多參數成像及多種后處理技術,使發(fā)現動脈性ED患者的微小病變成為一種可能。本研究對應用320-DVCT對臨床AVSS、ICI篩查診斷為血管性ED的38例患者進行綜合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間收治的38例ED患者,年齡19~52歲,平均(26.3±0.8)歲。病程2個月~8年。其中9例有明確外傷病史。血管性ED篩查診斷標準:(1)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包括性生活史、婚姻、生活習慣(吸煙和飲酒)及服藥史,詢問所有患者詳細病史,實施體格檢查及實驗室常規(guī)檢查,排除神經性、內分泌性及其他因素所致的ED患者。排除血友病、上消化道出血、毛細血管脆弱癥、咯血、尿路出血、眼底出血等出血性疾病及心肌梗死、心絞痛、肝功能異常者。(2)門診AVSS、ICI檢查顯示有勃起功能低下。入組38例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5]。
1.2 檢查方法
采用儀器為東芝(Aquilion ONE)320排螺旋CT。檢查方法:造影30 min前行碘過敏試驗。將陰莖海綿體血管活性藥物注入患者陰莖根部,分別為酚妥拉明1 mg、罌粟堿30 mg,停留5 min,指導患者取仰臥位,確定掃描范圍髂內動脈至陰莖全部。經肘靜脈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50~80 mL,速度4.5~5 mL/s。掃描方式為320排動態(tài)容積CT掃描,其能夠覆蓋16 cm范圍,掃描層厚為0.5 mm。掃描單圈旋轉時間設置為0.75 s,掃描管電壓為80 kV。
圖像處理:通常圖像層厚保持在0.5 mm左右,每個容積數據能夠容納320幅CT圖像,每次檢查大約能夠產生3200多幅圖像。檢查后由東芝公司4D-DSA軟件包對所有數據導入,生成動態(tài)血管四維成像,然后分別對圖像實施多方位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以及容積演示(volume rendering,VR)等技術處理,使病變部位顯示更加清楚,診斷標準:陰部內動脈、陰莖海綿體動脈、陰莖背動脈狹窄或未顯影,考慮動脈性ED。
2 結果
結果顯示,320-DVCTA陰性患者9例,能清楚顯示陰部內動脈、海綿體動脈、陰莖背動脈,造影劑充盈良好、未見明顯狹窄和未顯影(封三圖4)。320-DVCTA陽性患者33例,陰莖海綿體動脈16例(封三圖5)、陰莖背動脈7例(封三圖6)、陰莖內動脈10例(封三圖7),病側血管狹窄或未顯影。
3 討論
由于環(huán)境因素、生活和工作壓力、外傷等因素,動脈性ED的發(fā)病率近年有逐年增高的趨勢,陰莖勃起的生理過程是一系列神經血管活動,勃起的程度取決于動脈血流入量和靜脈流出量之間的平衡狀態(tài)[6]。勃起障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男性性功能障礙,既往稱為陽痿。通常是指在有性欲和性刺激情況下,成年男性陰莖至少持續(xù)6個月不能勃起或發(fā)生勃起不堅、勃起時間短促,以致不能插入陰道完成性交過程。臨床上通常遇到幾種現象:僅在性興奮時不能勃起,膀胱充盈或睡眠時不自覺勃起,但反而在接受任何性刺激時均不能勃起;也有開始興奮時勃起,但要進行性交時又軟弱無力,無法過正常的夫妻生活者。在人們的頭腦中,當今社會性文化的意識越來越強,對性能力有一定的要求。ED往往使男性感到挫敗,嚴重時持有自我否定態(tài)度,以致于影響到患者其他多項社會功能,患者心理受到強烈地傷害,極端情況下甚至考慮自殺。男子“性無能”既往被泛稱為“陽萎”,其名稱帶有歧視性。直至1992年,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經有關專家討論,決定將陽萎一詞用勃起功能障礙一詞代替。美國精神病學會在第4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的診斷術語為勃起功能障礙。2000年出版的第4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修訂版中又將其更名為男性勃起障礙。該手冊第5版于2013年5月面世,又將之修訂為勃起障礙。
陰莖勃起機制較為復雜,海綿體小梁平滑肌的舒張和陰莖動脈的擴張是勃起的基礎。產生和維持勃起的過程中,關鍵神經遞質是NO,而海綿體內的PDE5可分解cGMP,從而減弱NO的作用。當今治療ED的首選藥物是以萬艾可為代表的PDE5抑制劑。有20%~30%患者對此類藥物的治療無效。前列環(huán)素(PGI2)是血管活性物質,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結合血管平滑肌及血小板前列環(huán)素受體,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升高細胞內環(huán)磷酸腺苷(cAMP)的濃度,抑制血栓素A2生成、Ca2+內流,發(fā)揮擴張血管及抗血小板的作用。但單純的PGI2藥理作用有限,半衰期較短,必需靜脈注射,產生血管刺激,因此不良反應大大限制了其應用。貝前列素具有PGI2的生物學特性,能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聚集、趨化、活化、粘附、氧自由基的產生及顆粒酶的釋放等多種功能,有擴張血管和抗血小板的作用。有半衰期長、口服方便、結構穩(wěn)定等優(yōu)點,安全可靠。
混合血管性ED病因不明[7],靜脈顯像是一項新無創(chuàng)檢查技術[8-10]。血管造影有創(chuàng)且操作復雜[11-12],既往均通過多普勒超聲對陰莖海綿體動脈進行血流動力學檢查判定,由于超聲的局限性,并不能對陰莖背動脈特別是陰部內動脈進行良好的顯示及檢查,近年來也有放射核素檢查方法[13-15],雖無創(chuàng)傷、快捷[16-17],但有可能對患者造成放射損傷。
1998年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問世使無創(chuàng)、準確、可靠診斷血管立體結構成為可能。近年來16層、64層、128層螺旋CT隨著MSCT成像技術、軟件和硬件技術的飛速進步、無創(chuàng)冠狀動脈成像的發(fā)展被大力推動,相繼出現,320排動態(tài)容積CT(320-slice dynamic volume CT,320-DVCT)于2007年問世。隨著CT設備和技術的迅猛發(fā)展,320排動態(tài)容積的出現并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層厚薄、后重組功能好、掃描速度快[18],特別是心臟、腦血管等,其達到了單圈掃描320層的能力,在探測器寬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掃描范圍能夠達到16 cm,球管熱容量大大提高,與前一代CT 比較,320-DVCT最大的突破在于檢測大大提高了覆蓋范圍,是64 排的5倍。心臟是人體最難檢查的器官,該項技術在心血管中的應用是可以將心臟完全覆蓋起來,進行掃描和重建不再需要高度重疊的掃描,也可以不需要移動床體。在臨床上完全覆蓋心臟的掃描320-DVCT單次就可以,由原來的6~10 s縮短到0.35~0.5 s,大大縮短了檢查時間,將整個器官瞬間顯示成像最短僅用0.35 s。320-DVCT在軟件與硬件技術方面的改進,提高了時間和空間分辨力,明顯縮短了掃描時間,在心血管方面的應用優(yōu)勢在于將心臟運動偽影減到了最低,心率70次/min以下時也可避免呼吸偽影呈現掃描畫質,圖像質量有相當大改善。一直困擾CT廣泛使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放射劑量因素。一次心臟檢查時64排CT 整體輻射劑量達(20±3.5)msv,320-DVC可明顯減少射線曝光量,其一次曝光量僅需3~4 msv,個別患者甚至可通過更低的劑量如1 msv以下即可完成掃描,而一次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患者所收到的輻射劑量達5~10 msv,因為其采用前瞻性心電門控技術,掃描時間縮短,可取得高質量的血管圖像,現已成為冠狀動脈內支架術后復查、冠心病篩查等檢查的首選方法。
由于320-DVCT采用覆蓋寬度達16 cm的大面積高效量子探測器,因此只需旋轉兩圈即可獲取從陰莖海綿體動脈到髂內動脈范圍的掃描數據,且掃描速度快、輻射劑量低、清晰度高,為醫(yī)護人員在動脈性ED檢查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技術。特別在CT診斷動脈性ED方面,國內外均罕有報道,由于320-DVCT能四維動態(tài)顯示器官及血管的立體結構,為動脈性ED的診斷提供了新的檢查方法。一般情況下,在陰莖海綿體表面位置,陰莖背動脈會分出環(huán)動脈,進而發(fā)出多個分支供應陰莖海綿體,其中有部分陰莖海綿體將會與海綿竇相通[19]。海綿體中央會存在陰莖海綿體動脈行走現象,進而分出螺旋動脈,最終進入到海綿竇[20],所以陰莖海綿體動脈、陰莖背動脈、陰部內動脈這三者任意一動脈的病變均會一定程度上影響陰莖的勃起功能。
320排動態(tài)容積CT基礎上的陰莖動脈CTA相對于超聲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病變診斷及定位準確,可清楚顯示陰莖海綿體動脈、陰莖背動脈、陰部內動脈三維空間立體結構,實施容積演示、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多方位重建等技術處理,與此同時,對任意角度進行旋轉,并對局部進行屏蔽或放大處理,其能夠明確病變位置,使病變定位更加精確,提升密度分辨率,從而對細小異常狹窄進行分析。而超聲只能顯示二維的影像資料,并不能很好地顯示陰莖背動脈、特別是陰部內動脈,所以病變的明確定位相對困難。②超聲陰莖海綿體動脈檢查要依賴操作醫(yī)師的熟練度及經驗,否則就容易造成檢查結果的假陽性、假陰性或者診斷影像圖片的不滿意,而320-DVCT掃描后原始圖像數據可以保存,反復調閱,可重復性高,還可以依賴PACS系統(tǒng)進行遠程會診。③320-DVCT在同時顯示陰莖血管同時,也能發(fā)現骨盆骨折的患者,為臨床了解病因提供可靠資料。
總之,320 CT下4D-CTA診斷動脈性ED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僅操作簡單、快捷,而且成像清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檢查時間,降低CT掃描輻射劑量,成為診斷動脈性ED的首選方法,其能對病變動脈位置進行精準地顯示,通過4D-CTA動態(tài)顯示血流從陰部內動脈至陰莖海綿體動脈、陰莖背動脈整個擴張充盈生理過程。對比傳統(tǒng)的超聲下診斷動脈性ED,具有獨特優(yōu)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然而320-DVCT下的CTA檢查畢竟存在一定的輻射劑量,如何進一步在不影響成像質量的基礎上減少320-DVCT的輻射劑量、最大程度地保護患者的性腺器官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 郭應祿,胡禮泉. 男科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74-713.
[2] Popken G,Katzenwadel A,Wetterauer U. Long-term results of dorsal penile vein ligation for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erectile dysfunction[J]. Andrologia,2013,31(2):77-82.
[3] Lue TF,Hricak H,Marich KM,et al. Vasculogenic impotence evaluated by high resolution uhrasonography and pulsed Doppler spectrum analysis[J]. Radiology,1985,155(3):777-781.
[4] Shamloul R. Peak systolic velocities may be falsely low in young patient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J]. J Sex Med,2006,3(1):138-143.
[5] 湯育新,蔣先鎮(zhèn),湯進,等. 1160 例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的病因分析[J]. 中國男科學雜志,2005,19(1):22-24.
[6] 李強,李一凡,李剛. 彩色多普勒技術監(jiān)測血管性陽痿患者陰莖血流動力學變化[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6,32(4):95-96.
[7] 陳軍,任杰,閻萍,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應用方法及價值探討[J].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07,18(11):808-810.
[8] 沈明,張濟建,曹劍鳴,等. 99mTc標記物對陰莖海綿體的血液動力學研究[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2,17(2):112-115.
[9] 胡海翔,馬璐娜,金泉,等. 99mTc標記物陰莖海綿體動態(tài)顯像在陽痿診斷中的應用[J]. 空軍總醫(yī)院學報,2000, 16(3):145-147.
[10] 李偉雄,王大健,李榮富,等. 海綿體造影在診治靜脈性陽痿中的臨床應用[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21(3):421.
[11] 趙先貴,陳非文,王從和. 海綿體灌注造影臨床影像評價[J]. 實用放射學雜志,2005,21(1):98-99.
[12] 胡鵬. 靜脈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進展[J]. 國際泌尿系統(tǒng)雜志,2011,31(5):689-692.
[13] 曹劍鳴,沈明,黃維麗,等. 99mTc標記物陰莖海綿體動態(tài)顯像對血管性陽痿的評價[J]. 中華核醫(yī)學雜志,1996,16(3):173-175.
[14] 曹劍鳴,沈明,王伯齡,等. 雙核素陰莖海綿體動態(tài)顯像對血管性陽痿的評價[J]. 中華核醫(yī)學雜志,1998,18(1):34-36.
[15] 乃比江·阿布都西庫,劉立水,呂潔,等. 99mTc-RBC和99mTc-PHY陰莖動靜脈動態(tài)顯像對血管性陽痿的臨床價值研究[J]. 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7(4):454-457.
[16] Esen,kitapci M,Ergen,et al. Dual radioisotopic study:The technique for the evaluation of vasculogenic impotence[J]. J Urol,1992,147(1):42-46.
[17] Chung WS,Choi HK. Erotic erection versus nocturnal erection[J]. J Urol,1990,143:294.
[18] 李加松. 320排動態(tài)容積CT冠狀動脈成像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6,41(8):1079-1081.
[19] 夏武憲,林秋鳳,張雁儒,等. 陰莖及會陰淺層肌的解剖學特點及與勃起功能關系[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29):5788-5791.
[20] 趙永斌,郭飛,張利朝,等. 成人陰莖局部解剖及其臨床意義[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6,16(3):173-175.
(收稿日期: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