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無忌
編者按 韓國大選落定。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5月10日確認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當選韓國新一屆總統(tǒng)。當天,新任總統(tǒng)文在寅宣誓就職。
從樸槿惠深陷“閨蜜干政門”開始,半年多的時間里,韓國政局風云突變,直讓人有恍如隔世之感。期間,有圍繞薩德的官方交鋒與民間冷凍,更有半島局勢的波詭云譎。
這就是韓國新總統(tǒng)上任后要面對的局面,擺在文在寅面前的,是一個非常難以收拾的巨大攤子。
不過,種種跡象表明,文在寅上任后,這種局面正在發(fā)生微妙的變化。
據(jù)參考消息5月12日援引韓媒報道稱,韓國執(zhí)政黨共同民主黨將就促進停止部署“薩德”反導系統(tǒng)召開聽證會,并要求將“薩德”部署問題交由國會審議。
同時,據(jù)韓國政府官員5月12日透露,應中方邀請,韓國政府派遣代表團赴北京出席5月14-15日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同民主黨議員樸炳錫任代表團團長。
因為薩德問題而導致的中韓關系冷淡,現(xiàn)在開始出現(xiàn)新的信號,未來該地區(qū)的局勢將走向何方?對此,俠客島島叔跟資深半島問題專家談了談。
俠客島:1953年出生的文在寅,在2012年就曾經(jīng)惜敗于樸槿惠。這次無論是民調遙遙領先還是對手提前認輸,都表明了他此次優(yōu)勢巨大。您在去年11月就說過文在寅當選懸念不大,為什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他這么大的優(yōu)勢?
專家:第一,可以說,樸槿惠事件對共同民主黨、對文在寅上臺的“幫助”最大。樸執(zhí)政的最后時期,無論是腐敗案,還是其所代表的保守勢力出現(xiàn)官商勾連的狀況,都讓民眾徹底對新國家黨、自由韓國黨等保守政黨感到極度失望,把保守勢力再執(zhí)政的可能性消耗掉了。正是因為對樸槿惠為首的保守勢力的極度失望,才讓民眾轉過頭來,認為文在寅會給它們帶來新的希望。
第二,關鍵的問題還是經(jīng)濟。在樸槿惠治下,韓國經(jīng)濟增長率低下,后期又與中國鬧掰,青年人對社會的不滿意程度越來越大,保守派代表的大企業(yè)、官僚層根本看不到普通民眾的疾苦。這讓人數(shù)占比更多的普通民眾,有了更多社會上升通道被阻塞之感。文在寅的出身并不顯赫,后來做過律師。他的成長經(jīng)歷,讓很多韓國人覺得在他身上找到了希望,有代入感,所以用選票,把對樸槿惠的失望,轉化成了對文在寅的希望。
第三,在韓國社會當中,人們比較喜歡政治色彩明顯的人。文在寅的政治光譜是明確的,繼承了盧武鉉時代的左派政策;他的競選對手洪準杓選票相對較高,一定程度上也因為其極度渲染自己的保守派色彩。這迎合了韓國社會左右對立、保守和進步對立的態(tài)度。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得票最低,也證明在韓國社會的政治光譜中,兩邊都想討好,等于兩邊都挨耳光,不太行得通。
本次大選中另外一個大家不太容易注意的地方,就是韓國國內(nèi)“地域政治”的因素。實際上從2002年到現(xiàn)在,韓國歷次總統(tǒng)大選,地域政治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此次文在寅當選,得票最高的是全羅南道、光州、釜山、京畿道等對進步勢力存在同情感和認同度的地方,但在全羅北道這樣保守勢力的大本營,得票率就非常低。
事實上,韓國在上世紀80年代民主化之后,保守和進步勢力的地域區(qū)分就已經(jīng)很明確。像文在寅得票率高的全羅道、湖南地區(qū),韓國歷史上一直是罪犯的流放地,在過去發(fā)展中也備受地域歧視。比如樸正熙時代,慶尚道得到的投資開發(fā)很多,李明博、樸槿惠時代嶺南地區(qū)也迎來大規(guī)模投資?,F(xiàn)在,韓國的大企業(yè)、重工業(yè)基本都集中在慶尚南北道、大邱等地區(qū),讓文在寅所代表的這些地區(qū)的人民更加不滿。這也迎合了年輕人對就業(yè)、經(jīng)濟的不滿,等于形成了政治上的共振,把保守勢力的候選人投下去了。
俠客島:我們注意到,文在寅競選中對朝鮮的表態(tài)是比較積極地提倡南北接觸的。他的當選,對半島南北關系又會有什么影響?
專家:沒錯,文在寅一直提倡對朝“柔性接觸”,也就是在朝鮮棄核的前提下,盡量發(fā)展比較好的南北關系,包括重新啟動關停了多年的開城工業(yè)園區(qū)(包括二期建設),重新啟動釜山到清津的船、金剛山旅游等。文在寅甚至說,當選之后,一定要在6個月后“到平壤去”。當然了,競選承諾能不能實現(xiàn)還要觀察,但是這種政策方向的表態(tài),應該會讓朝鮮方面得到鼓舞。
說實在的,4月份以來,朝鮮半島一直處于非常緊繃的狀態(tài)。朝鮮之所以忍這么久,不進行核試驗、大型導彈試驗,不僅是因為中美施壓而不敢做,其實也是希望創(chuàng)造讓韓國民主黨上臺的環(huán)境,以期韓國方面對朝的政策松動。畢竟,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jīng)濟體同時施壓,朝鮮的壓力可想而知,通過韓國政策松動來化解中美聯(lián)合施壓,朝鮮就可以從中得到轉圜。
俠客島:說說薩德吧,文在寅競選時對薩德的表態(tài),曾有明確反對,也有反復。中國的火箭軍最近也在渤海海域進行了導彈試驗,會不會與此有關?
專家:中國的軍演應該說是一種表態(tài)。一方面,是兌現(xiàn)此前在薩德問題上的承諾——中方一定會做出軍事反制的措施;另一方面也向韓國的新政府表明,即使政府更替,也不要試圖用這個窗口期,把薩德當作是上屆政府的政治遺產(chǎn)、當作既成事實來跟中國談,不能當作沒事兒發(fā)生一樣。
當然說到底,薩德不是單純的中韓關系,也牽涉到跟美國的關系。文在寅雖然在競選中說了很多,比如“敢于對美國說不”,敢于在武器裝備引進上擺脫對美國過度依賴等,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不讓美國把韓國當作殖民地的態(tài)度,但是坦白講,韓國以軍方為首的保守勢力很強,如果當選之后,文在寅受到保守勢力反對杯葛的話,阻力還是會很大。
畢竟,韓美同盟關系是韓國所有外交關系中最重要的一個。一些表面文章可以做,沒問題,但是要真正撼動韓美關系的核心和基石的話,就可能是韓國不能承受的外交風險性了。
同時,對文在寅來講,國內(nèi)的經(jīng)濟依然是當務之急。他承諾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工作崗位、提高就業(yè)率,但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提振中韓經(jīng)貿(mào)關系。在當前的冷淡局面下,這個目標是很難實現(xiàn)的。
因此,如何處理好韓美、中韓這樣又矛盾又契合、同時相互影響的三角關系,如何改變樸槿惠時代單方面依賴美國、情緒上影響中國、受中美“夾板氣”的狀態(tài),怎么在中美之間平衡調和,同時得利又不損害中美的戰(zhàn)略利益,真正實現(xiàn)中美之間的橋梁或者潤滑作用,是擺在文在寅面前的最大難題。
曾經(jīng)有韓國外交官員說,夾在中美之間,是韓國作為“小國的悲哀”,沒有自主權。這很殘酷,但沒辦法,中國在東北亞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的崛起,已經(jīng)是完全不能否認的事實。如果忽略中國,對韓國的發(fā)展肯定沒好處;但美國依然是頭號大國,傳統(tǒng)的韓美同盟也依然重要。因此,文在寅未來在政策的選擇余地上,并不像在競選承諾中所說的那么大。
事實都得分開看。文在寅當選后,好的方面是,文在寅團隊中“中國通”比較多,可以確定的是新政府至少不會像樸槿惠那樣比較極端地完全無視中國、背后捅刀子的政策取向,但正因為其熟悉中國,因此也不一定很好打交道。比如,在文在寅的競選綱領中,就明確說要重組海洋警察,以應對未來中韓可能在海上的沖突??傊@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和看待的打交道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