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霞,張新輝,張 勇
?
新疆政府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現(xiàn)狀和提升路徑研究
趙鳳霞,張新輝,張 勇
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運用文獻資料、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從體育公共服務資金、體育場地設施、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活動組織和國民體質健康監(jiān)測方面對新疆政府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現(xiàn)狀和提升路徑進行調研。新疆政府格外關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力度加大,體育公共服務資金供給相對多元,但社會投入不足、還未形成省、市、縣、鄉(xiāng)鎮(zhèn)、村五級體育公共設施網(wǎng)絡系統(tǒng)、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結構不合理、基層群眾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滯后、缺乏體育公共服務供需對接等主要障礙,總體表現(xiàn)為重硬件輕軟件供給。從新疆實際出發(fā),提升路徑可以從3個方面著手:(1)以建設公共體育設施為突破口,繼續(xù)將基層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到新疆“民生工程”建設之中,注重公益性體育場館效益;(2)積極以改革激發(fā)社會活力,培育和扶持基層群眾體育社會組織;(3)嘗試以創(chuàng)建新疆三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為突破口,建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標準,實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互動協(xié)作機制。
新疆;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現(xiàn)狀;提升路徑
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形成全民健身新時尚”。2016年5月,由政法司頒布的體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井然有序建設內容完備、惠及全民、總體水平較高的基本體育公共服務網(wǎng)絡,循序漸進推進體育公共服務在城鄉(xiāng)、不同人群、地域之間的均等化[1]?!毙陆c中國國內發(fā)達省市相比,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均等化水平等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央新疆工作會議提出,到2015 年新疆各族人民群眾人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要達到西部地區(qū)的平均水平。從2011 年年初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切實轉變政府機關作風,把努力培養(yǎng)和提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各級領導干部,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為己任,積極轉變工作觀念與能力。結合新疆實際,切實增加新疆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創(chuàng)新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是新疆加快補短板、惠民生、實現(xiàn)體育公共服務均衡的重要舉措。
1.1 研究對象
以新疆政府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閱讀大量公共服務相關書籍基礎上,查閱CNKI中國期刊數(shù)據(jù)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shù)據(jù)庫(NSSD)、CALIS學位論文庫、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等,以“公共服務”“體育公共服務”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查閱大量相關研究成果,并進行歸納、分析和綜述,為本研究打下較好的理論基礎。
1.2.2 訪談法 根據(jù)研究需要,課題組成員分別與新疆5個自治州、6個地區(qū)以及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吐魯番3個地級市體育局相關領導進行深度訪談,掌握新疆14個地、州、市體育公共服務政策宣傳與落實、體育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國民體質監(jiān)測與評估、全民健身服務、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等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現(xiàn)狀,并獲取了詳實的數(shù)據(jù)記載資料,為問卷設計與課題研究提供豐富的素材與依據(jù)。
1.2.3 問卷調查法 課題以新疆居民為調查對象,采用多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11個地州市年滿16周歲的居民進行調查,發(fā)放調查問卷800份,回收調查問卷792份,回收有效問卷為778份,其中漢族436份,占總人數(shù)的56%,少數(shù)民族為342份,占總人數(shù)的44%,有效問卷回收具體情況如下表1。
表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11個地州市居民有效問卷回收情況一覽表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通過對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的輸入,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 SPSS13.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
2.1 新疆政府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現(xiàn)狀
2.1.1 體育公共服務資金 當前,新疆體育公共資金來源主要有3類:(1)援疆資金及義務投工投勞等投入資金。根據(jù)項目資金來源渠道差異,采取“科學布局、共利共贏、區(qū)別對待”的原則,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財政撥款傾向于較為落后的南疆三地州少數(shù)民族落后地區(qū);同時,將國家體育總局專項資金作為重點引導資金,采取“扶優(yōu)扶強、集中布點、地方配套”的方案,充分調動新疆各級地方政府參與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的積極性。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2年新疆各縣市一級單位在人力資源方面采取志愿投工投勞的方式,在資金投入方面,采取財政配套以及爭取援疆資金等多種方式方法,有效獲得建設資金逾10億元,總共建設與完成1 094個行政村“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16個鄉(xiāng)鎮(zhèn)“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13個縣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成功安裝290 套健身路徑。為進一步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程度,自治區(qū)表彰了20個鄉(xiāng)鎮(zhèn)農民體育示范工程,并給予落實健身工程建設效果顯著的鄉(xiāng)鎮(zhèn)10 萬元獎勵[2]。(2)政府公共財政專項投入。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國家體育總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總共在體育民生工程方面投入了高達34 615萬元的資金,分步驟、分階段在各縣市、鄉(xiāng)鎮(zhèn)、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建設了一批惠及民生的體育場館設施。在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體育民生工程投入資金17 010萬元,為5年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體育民生工程投入資金總額的一半[3]。在2015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為新疆北疆共計801個行政村的“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投入2 981 萬元,健身路徑投入200 萬元,5個“雪炭工程”投入資金1 000萬元,15個傳統(tǒng)型社區(qū)多功能運動場投入了300萬元。同時,新疆自治區(qū)財政廳加大對體育健身工程投入力度,為14個鄉(xiāng)鎮(zhèn)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共投入420 萬元。到2016年7月,全疆8 601個行政村“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都被覆蓋,體育健身設施成為每個行政村的標準配備。(3)體育彩票公益金投入。根據(j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體育局網(wǎng)財務公開一欄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體育局2015年度本級體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公告》中,201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體育局安排使用6 603萬元用于資助群眾體育協(xié)會、社團等組織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援建體育健身場地設施、捐贈體育健身器材、實施國民體質監(jiān)測、開展全民健身宣傳等一系列工作。
新疆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資金相對多元,但社會性投入明顯不足,沒有社會捐贈,包括企業(yè)、非營利組織、家庭和個人捐贈,過多依靠政府財政供給,不能很好發(fā)揮對地方、社會投入的撬動作用,尚未發(fā)揮體育市場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政府負擔過重。
2.1.2 體育場地設施 從圖1數(shù)據(jù)分析,近年來新疆對體育設施器材的投入存在波動,但總體呈現(xiàn)逐漸增長趨勢,在不同地區(qū)的投入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與不均衡性。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喀什地區(qū)分別在2012年和2013年對體育器材設施投入較大,其主要投入渠道仍是國家財政撥款與地方政府財政投入。
圖1 2008-2013年新疆各地、州、市體育設施總器材增加情況(單位:套)
注:數(shù)據(jù)分別來源于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新疆體育年鑒》
在“十二五”快速發(fā)展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在體育健身場館設施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偣步ǔ尚姓濉稗r牧民體育健身工程”6 202個,鄉(xiāng)鎮(zhèn)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85個,縣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58個,社區(qū)多功能運動場15個有余,社區(qū)體育健身俱樂部10個,體育公園8個,為保障群眾體育活動提供極大空間便利。值得一提,僅在2015年,新疆政府認真落實與完成3 959個行政村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14個鄉(xiāng)鎮(zhèn)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以及5個縣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的建設與開放[4]。在國家的高度重視、支持與督促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勢在必得,從而實現(xiàn)新疆行政村農牧民體育設施全面覆蓋,在全國樹立各行政村農牧民體育設施建設全面覆蓋的典范。截止2015年末,體育場館、健身廣場等公共體育設施覆蓋城鄉(xiāng)[5]。
近幾年來,國家通過政策傾斜等加大對新疆體育公共設施財政投入與器材設施建設,2013年新疆人均健身場地面積相對于全國而言仍處于低下水平,僅為0.01m2[6]。截止2016年5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體育設施建設大幅度改善,人均擁有體育用地不少于1.6m2。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新疆政府投入建設35個社區(qū)“多功能運動場”和17個社區(qū)體育俱樂部,建成12個體育公園并開放,完成29條健身步道的實施,安裝了3 000多條健身路徑。同時,投入大量經費建設完成165個鄉(xiāng)鎮(zhèn)“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使得縣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覆蓋率達到了90%,取得顯著成績[7]。至2015年底,中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至少為1.57m2。雖然新疆跨越性進步,超額完成目標,但目前還未形成省、市、縣、鄉(xiāng)鎮(zhèn)、村五級體育公共設施網(wǎng)絡系統(tǒng)、縣級和鄉(xiāng)鎮(zhèn)基層體育場地設施供給缺口仍較大。
2.1.3 社會體育指導員 新疆依據(jù)《十二五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全民健身條例》,因地制宜制定了《新疆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和《新疆社會體育指導員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構建了由新疆政府體育部門主導,社會體育指導員協(xié)會具體負責,社會體育指導員廣泛參與的工作體系。同時,新疆政府格外關注新疆社會體育指導員協(xié)會的管理與支持,制定年度自治區(qū)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并層層落實,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考核與服務機制??傮w而言,新疆14個地、州、市所擁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發(fā)展極其不平衡。截止2013年12月,烏魯木齊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shù)達6 700人,伊犁州847人,克拉瑪依1 072人,和田僅有253人,并且只有2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截止2016年5月,新疆全地區(qū)登記在冊的各級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25 872名。在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方面,除了國家級和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完成培訓任務,地、州、市級和縣、市、區(qū)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工作僅完成下達任務25%,距離實現(xiàn)目標甚遠,甚至個別地、州市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尚未提上議程,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進度緩慢。
2.1.4 體育活動組織 2013年新疆自治區(qū)級舉辦綜合性運動會2次,單項體育比賽28次,累計有5 124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舉辦全民健身活動17次,共有171萬人參加了活動;全疆各地州市累計舉辦綜合性運動會145次,單項體育比賽2 631次,參加比賽人數(shù)達133萬人次,舉辦全民健身活動5 327次,共有281萬人次參加活動;全年全疆共舉辦綜合性體育運動會147次,全民健身活動134萬次。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各地州市在“全民健身日”等重大節(jié)事上舉辦全民健身活動累計6 100 余場次,參與群眾高達860萬人次,全民參與體育鍛煉氛圍日益濃厚。2010年至2014年,新疆體育不僅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了重要功能,而且人們科學健身意識強烈,體育人口數(shù)量比“十一五”近乎翻了一番,全民健身的熱潮再次達到高峰[8]。
體育活動組織服務是動員廣大居民參加健身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對新疆居民問卷調查,居民對地區(qū)體育活動組織服務滿意情況的調查中,表達滿意的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26.7%,一般的為41.2%,不滿意的為32.1%。由此可知,需要加強對體育活動開展的普及與推廣,增加參與人數(shù)與受益人數(shù),針對居民所做的體育活動組織服務難以有效滿足需求。新疆體育社會組織存在與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的現(xiàn)實問題,基層群眾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新疆各地州市體育社會組織單一、不健全,體育活動經費不足,各縣、市單項體育運動協(xié)會不健全等,均已成為制約新疆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如何激發(fā)活力和如何長效運行是新疆政府體育管理部門和體育社會組織內部管理者必須面對的難題。
2.1.5 國民體質健康監(jiān)測 在2012年,新疆克拉瑪依區(qū)生態(tài)休閑健身公園被國家體育總局將認定為“國家級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國民體質健康檢測與評估的需求。截止到2013年,新疆累計建立國民體質測試站點217個。2013年度新增國民體質測試站4個,接受國民體質測試人數(shù)是110 425人。2013年新疆體育科研所對2010年新疆國民體質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庫繼續(x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完成2010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研究工作報告。2014年6月至8月在烏魯木齊市、喀什、阿勒泰、巴州、昌吉、哈密6地(州、市)同期開展第4次國民體質監(jiān)測工作。
通過對新疆居民對體質監(jiān)測的滿意度調查發(fā)現(xiàn),居民認為“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的只占21.8%,認為“一般”的占42.3%,認為“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占35.9%,說明新疆國民體質監(jiān)測服務與居民的需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缺乏體育公共服務供需對接,針對居民所需的體質監(jiān)測服務還需要不斷改善,新疆國民體質監(jiān)測的軟件服務需要不斷強化。
2.2 新疆政府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升路徑
2.2.1 以建設公共體育設施為突破口,繼續(xù)將基層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生工程”建設之中,注重公益性體育場館效益 2010年至2015年間,新疆著力加大民生建設投入力度,合計實施重點民生項目工程達500 余項,各項民生支出總額占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0%以上。在體育方面,加大幅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和管理,努力構建全民健身設施體系,以滿足各族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身需求。來自2016年5月17日烏魯木齊晚報(漢)消息,2016年是自治區(qū)第7個“民生建設年”,新疆推動800余個民生項目建設,重點向基層和促進民族團結的民生領域傾斜,在社會福利和體育方面,新疆自治區(qū)落實中央投資2.02 億元,支持建設足球場、公共體育場田徑跑道、全民健身中心等[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屬于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民生工程”是新疆政府積極提高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的主力措施,截止目前,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部門協(xié)同”的工作格局,全民健身基本服務體系分步驟分階段確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結構日益完善,公共體育設施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但在新疆公益性體育場館功能發(fā)揮和設施建設方面存在問題[10],一些地方基層單位并沒有把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本地的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甚至個別地方出現(xiàn)國家和自治區(qū)體育民生工程落戶本地后也無所作為等現(xiàn)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要以建設公共體育設施為突破口,繼續(xù)將基層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到了“民生工程”建設之中,但同時要注重對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全過程監(jiān)控,提高公共體育場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2.2 積極以改革激發(fā)社會活力,培育和扶持基層群眾體育社會組織 當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在社會力量的發(fā)動與依托上整體較為落后,在社會觀念、整體素質素養(yǎng)和數(shù)量規(guī)模等方面滿足不了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單純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夠的,要充分發(fā)揮各類社會主體的積極作用,開放更大的社會治理參與空間,各類社會組織才能逐步成熟。同時,積極引導社會集聚和發(fā)揮正能量及正效應,這對目前完善新疆社會治理工作意義重大[11]。當前,新疆體育社會組織力量薄弱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新疆體育事業(yè)快速協(xié)調發(fā)展的“瓶頸”,按照市場和實體的改革目標,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本作用,通過多種途徑盤活體育社會組織,包括將聯(lián)系各族人民群眾最直接、最密切的各級體育總會、各類體育健身俱樂部、行業(yè)體協(xié)、單項協(xié)會做實做大顯得迫切而重要。來自2015年2月6日新疆日報(漢)消息,通過實地調研和專家評估,伊寧縣體育總會、和田市胡楊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烏魯木齊市楊軍羽毛球俱樂部、阿圖什市體育總會、新疆航模協(xié)會、巴楚縣阿拉格爾鄉(xiāng)籃球協(xié)會和新疆太極拳協(xié)會等 10個試點單位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體育局作為2015年開展體育社會組織服務全民健身試點工作單位[12]。通過該次組織試點工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將逐步走出一條政府支持且符合新疆實際的群眾體育工作新路子。
2.2.3 嘗試以創(chuàng)建新疆三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為突破口,建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標準,部署實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互動協(xié)作機制 2015年7月,新疆喀什地區(qū)、克拉瑪依市和昌吉州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地州市。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以科學標準化為基礎,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協(xié)調發(fā)展,群策群力推動農牧民體育健身等惠民工程,實現(xiàn)農牧區(qū)全覆蓋[13]。以創(chuàng)建地州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為突破口,嘗試完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體育局、省人民政府和三地州共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互動協(xié)作機制,建立新疆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標準和體育公共服務供需對接制度,將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如地區(qū)體育活動的組織、國民體質的監(jiān)測等)從“供給導向”向“需求導向”轉化,即政府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決策前要積極調研充分了解各族人民群眾的公共體育需求,改變外部單項強制輸入的供給模式,通過網(wǎng)絡和手機平臺等多種渠道,建立需求反饋的網(wǎng)絡平臺,積極宣傳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建設的重要意義,將各族人民群眾的體育需求反饋至相關部門,從各族人民群眾的體育需求出發(fā)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產品,密切溝通銜接以確保共建工作有序推進;可以以示范區(qū)建設為引領,把改革創(chuàng)新貫穿于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建設的整個始終,建立健全體制和機制,為建設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提供動力源泉。同時,也切實轉變新疆政府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發(fā)展方式,在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制度構建、資源配置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實現(xiàn)從簡單粗放型向科學集約型、單一化供給向多方位服務轉變,形成彰顯體育公共服務內涵、符合新疆實際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
[1] 體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N].中國體育報,2016~5~6(002).
[2] 蔣亞明.全民健身新疆烙印格外深[N].中國體育報,2013~1~7(005).
[3] 井 波.體育民生工程建設投入力度空前[N].新疆日報(漢),2014~10~16(001).
[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N].新疆日報(漢),2016~4~11(006).
[5] 雪克來提·扎克爾.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1月11日在自治區(qū)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N].新疆日報(漢).2016~1~18(001).
[6] 經濟司.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shù)據(jù)公告[EB/OL]. http://www.sport.gov.cn/n4/n210/n218/c328625/content.html,2014~12~26.
[7] 井 波.新疆實現(xiàn)“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行政村全覆蓋[N].新疆日報(漢),2016~5~11(002).
[8] 井 波.體育健身設施將成全疆各村標配[N].新疆日報(漢),2015~11~28(001).
[9] 郭 玲.新疆推動八百余個民生項目建設重點向基層和促進民族團結的民生領域傾斜[N].烏魯木齊晚報(漢),2016~5~17(A06).
[10] 王永平.推動新疆群眾體育跨越發(fā)展的思考[N].新疆日報(漢),2012~3~13(006).
[11] 李 靜.以改革激發(fā)社會活力[N].新疆日報(漢),2016~5~23(003).
[12] 井 波.我區(qū)加快體育社會組織改革步伐[N].新疆日報(漢),2015~2~6(001).
[13] 鄭麗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N].昌吉日報(漢),2016~5~13(003).
Reality and Improving Path Studies on Spor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Capability of Xinjiang Government
ZHAO Fengxia, ZHANG Xinhui, ZHANG Yong
Institute of P.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China.
Adopting documentation,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reality and improving path studies on spor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capability of Xinjiang government from sports public service funds, sports count facilities,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sports activity organization and national physical health monitor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cause Xinjiang government focuses on strengthening spor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capability,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creases greatly, and sports public service funds supply are comparatively multiple, but there are some main obstacles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social investments, not forming the five levels sports public facilities network system from province, municipality, prefecture, town and country-side, unreasonable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structure, the falling-behind of fundamental people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n the balance between sports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s the supply of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software. The paper holds that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Xinjiang, improving path could be conducted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firstly, taking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s the breakthrough, deepening the fundamental sports facility construc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in Xinjiang, and concentrating on benefits from the commonwealth sports venues; secondly, stimulating social vigor actively through reform and cultivating and supporting the fundamental people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thirdly, taking the attempt of creating the three places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demonstration areas in Xinjiang as a chance, setting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standard, and arrang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interactive collaborate mechanism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Xinjiang; Spor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capability; Reality; Improving Path
1007―6891(2017)02―0001―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2.01
G80-051
A
2016-09-20
2016-01-18
國家體育總局2015年體育哲學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194SS1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