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洋
【摘要】:公路路基施工是整個公路施工工程的關鍵所在,稍有偏差,將給整個工程埋下質(zhì)量隱患。例如,在公路施工中常會遇到諸如軟土路基,黃土路基等不良路基,如不加以特別處理,會引起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或不均勻沉陷,路面縱橫坡變碎,平整度下降,導致行車顛簸等,嚴重影響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浪費。因此,路基施工應根據(jù)施工當?shù)氐匦巍⒌刭|(zhì)狀況、公路等級、所在地區(qū)的氣候、結合施工填挖方平衡等來選擇施工方法?,F(xiàn)本人就在公路路基施工技術方面的一點體會進行總結。
【關鍵詞】:施工技術;路基施工
1、施工前的準備
1.1、施工準備
1.1.1路基開工前,施工單位應在全面熟悉設計文件和設計交底的基礎上,進行現(xiàn)場核對和施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根據(jù)有關程序提出修改意見報請變更設計。
1.1.2根據(jù)現(xiàn)場收集到的情況、核實的工程數(shù)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難易程度和人員、設備、材料準備情況,編制實施性的施工組織設計,報現(xiàn)場監(jiān)理工程師或業(yè)主批準并及時提出開工報告。重要項目,應編路基施工 網(wǎng)絡 計劃。
1.1.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決好通訊、電力和水的供應,修建供工程使用的臨時便道、便橋,確保施工設備、材料、生活用品的供應;設立必要的安全標志。
1.2、施工測量
1.2.1路基開工前應做好施工測量工作,其內(nèi)容包括導線、中線、水準點復測,橫斷面檢查與補測,增設水準點等。施工測量的精度應符合 交通 部頒布實施的《公路路線勘測規(guī)程》的要求。
1.2.2導線復測.導線復測應采用紅外線測距儀或其它滿足測量精度的儀器。儀器使用前應進行檢驗、校正。原有導線點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進行加密,保證在道路施工的全過程中,相鄰導線點間能互相通視。
1.2.3中線復測.路基開工前應全面恢復中線并固定路線主要控制樁,如交點、轉(zhuǎn)點、圓曲線和緩和曲線的起訖點等。對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采用坐標法恢復主要控制樁?;謴椭芯€時應注意與結構物中心、相鄰施工段的中線閉合,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查明原因,并報現(xiàn)場監(jiān)理工程師或業(yè)主。如發(fā)現(xiàn)原設計中線長度丈量錯誤或需局部改線時,應作斷鏈處理,相應調(diào)整縱坡,并在設計圖表的相應部位注明斷鏈距離和樁號。
1.2.4校對及增設水準基點.水準點間距不宜大于1km,在人工結構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復雜地段宜增設臨時水準點。臨時水準點必須符合精度要求,并與相鄰路段水準點閉合。
1.2.5路基施工前,應詳細檢查、核對縱橫斷面圖,發(fā)現(xiàn)問題時應進行復測。若設計單位未提供橫斷面圖,應全部補測。
1.2.6路基放樣。路基施工前,應根據(jù)恢復的路線中樁、設計圖表、施工工藝和有關規(guī)定釘出路基用地界樁和路堤坡腳、路塹塹頂、邊溝、取土坑、護坡道、棄土堆等的具體位置樁。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離處設立控制樁,其間隔不宜大于50m。樁上標明極號與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
2、路基施工
施工階段是每一個施工項目和每一個分項工程的質(zhì)量形成階段,而每一個分項工程施工又由若干道工序完成,因此工序質(zhì)量是整個施工階段的重點??刂坡坊氖┕べ|(zhì)量,應該從嚴格控制路基的施工工藝著手,嚴格控制施工工藝是生產(chǎn)高質(zhì)量路基的關鍵。
2.1.路基填料。
規(guī)范規(guī)定了對路基填料應有條件的選用。對路基填料的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給了量化的標準,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強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對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條件,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應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給出相應的規(guī)定值。當路基填料達不到規(guī)定的最小強度時,應采取摻合粗粒料、或換填、或用石灰等穩(wěn)定材料處理,并不規(guī)定對其它等級公路鋪筑高級路面時,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規(guī)定值。
2.2.路基壓實。
當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噸位的壓路機,碾壓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對于提高路基土的壓實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規(guī)范規(guī)定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壓實度必須≥95%,對其它等級公路當鋪筑高級路面時,其壓實度亦應按高速公路和—級公路的標準采用。此外,還增加了對路堤基底的壓實度不宜小于93%的規(guī)定。如在西部某國道主干線二級專用公路施工中,路面設計標準為高級路面,因而從路基開始,所有的檢驗標準均采用一級公路驗收際準。
2.3.特殊潮濕地區(qū)路基土的壓實。
在特殊潮濕地區(qū),路基上的壓實是相當困難的,規(guī)范對此作出了若干調(diào)整:一是壓實度標準可根據(jù)試驗資料確定或較表列數(shù)值降低2~3個百分點;二是對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數(shù)大于18的粘質(zhì)土,當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時,可采用規(guī)定的輕型壓實標準;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質(zhì),在土中摻加生石灰,通常可以獲得預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同樣,在西部某國道主干線二級專用公路途經(jīng)渭河沿岸,部分路段屬潮濕地區(qū),采用第三種辦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2.4.黃土路基填筑及壓實。
2.4.1黃土路堤施工時,應做好填挖界面的結合(縱向),清除坡面雜草,挖好向內(nèi)傾斜的臺階。如結合面陡立,無法挖成臺階時,可采用土工釘加強結合。若地基土層具有強濕陷性或較高的壓縮性,且容許承載力低于路堤自重壓力時,可考慮采用重錘夯實,石灰樁擠密加固。
2.4.2黃土含水量過小,應均勻加水再行碾壓;如含水量過大,可翻松晾曬至需要含水量再進行碾壓,也可摻入適量石灰處理,降低含水量。摻灰后應將土、灰拌勻,其最大干密度應通過擊實試驗確定。
2.4.3老黃土透水性差,干濕難以調(diào)節(jié),大塊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應通過試驗決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黃土。新黃土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黃土路堤應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大于l0cm的塊料,必須打碎,并應在接近上的壓實最佳含水量時碾壓密實。
2.4.4根據(jù)設計及時修筑外側邊緣的攔水、截水溝構造物和急流槽,將水引至坡腳以外,對高度大于20m的路堤,應按設計預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壓密固結產(chǎn)生的壓縮下沉量。
2.4.5黃土地區(qū)應特別注意路基排水,對地表水應采取攔截、分散、防沖、防滲、遠接遠送的原則,根據(jù)設計及時做好綜合排水設施,將水迅速引離路基。在填挖交界處引出邊溝水量,應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3、路基排水
水是影響路基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水的侵蝕會造成許多路基病害的。同時,從環(huán)境保護和不損害當?shù)剞r(nóng)田水利設施考慮,必須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統(tǒng),并與地區(qū)排水規(guī)劃相協(xié)調(diào),防止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水患,給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公路排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地下排水,即減少地下水、農(nóng)田排灌水對路基穩(wěn)定性及其強度的影響;二是路表排水,除將路面、地面的水迅速排出之外,應最大限度地減少雨水對路基、路面質(zhì)量的影響,減少因路表水排水不暢或路表水下滲對路基、路面結構和使用性能產(chǎn)生的損害。
地下水排水設計可以采用適當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設置隔水墊層等辦法。在施工前開挖臨時排水邊溝,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時在路基底部摻加低劑量石灰處理,設置40cm厚的穩(wěn)定層等,可起到較好的效果。路表排水設計,一是可以通過路面橫坡、邊溝、邊溝急流槽等將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二是設計中央分隔帶縱向碎石盲溝、軟式透水管及橫向排水管將施工期進入中央分隔帶的雨水及運營期中央分隔帶的下滲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三是設計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橋面水。四是采用瀝青封層、土路肩縱橫向碎石盲溝或排水管將滲入路面面層的水引出路基之外。路面滲水的排水設計,沿路面邊緣設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溝、橫向出水管和過濾織物組成的路面邊緣排水系統(tǒng),通過設置瀝青封層、土路肩縱橫向碎石盲溝和排水管,將滲入路面面層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過瀝青面層下滲的水量有限,設計中應在每10m左右設置一道Ф5cm橫向排水管以確保路面下滲水的排除。
4、路基防護
路基的修筑改變了地層的天然平衡狀態(tài),以及路基暴露在空間,不斷受各種錯綜復雜的自然因素侵蝕,因此需要進行各種類型的防護。
4.1.坡面防護
坡面防護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沖刷、坡面巖土的風化剝落以及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近年來,隨著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高等級公路的邊坡,多采用種草防護邊坡較高時,采用砌石框格(方型、菱形、拱型、M型)種草防護。由于西部干旱缺水,邊坡種草防護類型的選擇很重要,現(xiàn)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帶,即將草籽、肥料和土均勻拌和裹于土工物內(nèi),當草籽發(fā)芽也長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無紡布纖維自然腐爛,不會污染環(huán)境,效果很好。
石砌圬工防護仍較普遍使用,混凝土預制塊護坡多用在路堤邊坡,連片的及帶窗孔的護面墻;用于路塹邊坡。破裂的或易于風化破碎的巖石路塹邊坡采用錨桿掛鐵絲網(wǎng)或高強塑料網(wǎng)格噴漿或噴射混凝土以及噴射纖維混凝上防護也有較好的效果。
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護造價高、易破損等諸多問題,從保護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建議大力推廣既能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美化景觀,又一勞永逸的種草防護。
4.2.沖刷防護
防護沿河路基邊坡免受沖刷仍多采用直接防護。傳統(tǒng)的砌石、拋石、鐵絲石籠、擋土墻等有所改進,用高強土工格柵代替鐵絲做石籠,用聚脂或聚胺脂類土工織物混凝土護坡模袋做成的護面板防護受水沖浪擊的邊坡,很能適應土體不均勻沉降。
4.3.支擋防護
擋土墻用于支擋防護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擋土墻多用于石料豐富、墻高較低、地基較好的場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懸臂式擋土墻、
扶壁式擋土墻和板柱擋土墻其受力比較合理,墻身圬工體積小,也已廣泛應用于公路路基的防護。垛式擋土墻易于調(diào)整墻的高度,并采用預制構件拼裝,是一種特殊型式的擋土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