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
《普洱》雜志出現(xiàn)了十年并不算長。但生存了十年卻能與《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中國國家地理》《人民文學》等國內著名刊物共同登上“中國最美期刊”榮譽榜殊為難能。這在云南省所有期刊中是唯一,在全國茶類期刊中也是僅此一例。
一盞好茶須茶好、水好,還須泡茶的主人手藝好。但凡國內外著名期刊無不有一群辛勞的編輯在后操刀,才有今日的成就。與《普洱》雜志的俊彥、美女編輯們不算太熟但也時刻關注他們心靈的放飛,看他們究竟是怎樣為我們奉獻了一盞又一盞難忘的好茶。從山野飄蕩的古茶香氣,到深山涌泉的清流叮咚;從遠古流霞的冰川夕照,到山川雄峙的冷峻圓潤;從荷塘春水的柔情暖意,到日落月生的四季流轉,在中國人的血脈和性情里,茶的精氣神早就深深埋藏在其中。這不知是不是王洪波先生的情感?讓雜志靈動、飄逸,美且記憶留香。
沒有歷史便沒有今天和未來。如果普洱茶是歷史的“精子”,那么即使經歷戰(zhàn)亂、饑荒、人禍,它們早已犧牲億萬,但只要有一顆尚存,便可以繁衍、傳承。我們始終不放棄對普洱茶歷史的追尋與探索,因為對這個歷經文化斷代遺產只有厘清歷史才能將傳統(tǒng)在正確的路徑上傳承。美麗年輕媽媽黃素貞對歷史的敬畏之心讓我們在久遠的歷史中終覓得真?zhèn)?,讓雜志更顯厚重、嚴謹,歷久彌新。
大師的作品,有的淺淡,有的重彩,耐看的肌理展現(xiàn)出趣味盎然的質感。如荒蕪龜裂的土地,如微風拂過的波瀾,如老樹皴裂的樹皮。一錘一打之間,可呈現(xiàn)千變萬化的風格。軟妹紙畢琢雅細膩的描述,我想正是雜志追求的意境吧!
西藏為何能讓多少人魂牽夢系,向往得如此的濃烈持久,只因為這里純真、真實,直抵心靈。金色的夕陽將長叩信眾長長的身影,影射在大昭寺的白墻上,感覺人生能夠被這樣堅定執(zhí)著的信念支撐是一種幸運,因為信仰讓生活變得如此簡單、篤定,內心平和而純凈。小妖李楠一句“源于匠心、源于細節(jié)”的發(fā)聲,讓我明白《普洱》雜志為何能出于藍、秀于林。
翻開雜志,每一頁文字圖片的編排,每一期版面的設計,常讓你驚奇,賞心悅目。如同一次次不同的茶席,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就是匠心,這就是細節(jié)。溫婧的作品稱得上是“舒妙”也。
雜志社還有其他辛勞的編輯們,難以列數(shù)。
鶴鳴九天,鷹擊長空,當志存高遠。
在《普洱》雜志十周年之際,謹以短文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