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艷
摘要 結合多年工作經驗,總結生姜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培育壯芽 、整地施基肥 、田間管理、病蟲害綜合治理、及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供生姜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生姜;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2.5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080-01
生姜是一種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莖扁平、肥厚、肉質,有強烈的辛辣味與芳香味。生姜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既可食用,又可藥用。柳州市柳江區(qū)是優(yōu)質生姜生產區(qū),僅洛滿鎮(zhèn)就有子姜栽培基地逾26.67 hm2,鮮子姜產量達24~30 t/hm2。生姜栽培的收益較高,地租、姜種、地膜、肥料等投入費用在8.25萬元/hm2左右,收入可達12萬~15萬元/hm2。隨著近幾年生姜價格的持續(xù)走高,廣大農民朋友種植生姜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但是生姜栽培對于技術要求較高,若不能正確栽培,則較易導致農戶出現嚴重的經濟損失?,F就生姜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探討。
1 培育壯芽
在播種前20~30 d取出種姜,將其表面的泥土徹底清洗干凈,再在干凈地面或者草苫上平鋪晾曬1~2 d,晾曬過程中務必注意不可曝曬,必須適度。姜種選擇健壯、無病蟲危害、不干縮、姜塊肥大、質地硬、未受凍、不腐爛、色澤鮮亮的姜塊,切忌選擇肉質發(fā)軟、肉質變褐、干癟瘦弱的姜塊[1]。
催芽能夠有效地促進生姜生長,無論選擇何種催芽方法,均是將溫度控制在22~25 ℃之后再催芽20~25 d即可,務必要保證幼芽處于粗壯、飽滿的狀態(tài)。值得注意的是,催芽過程中務必要在保證透氣的前提下把姜種保濕;催芽標準為幼芽粗0.5~1.0 cm、長0.5~2.0 cm。
2 整地施基肥
土壤應該選擇呈微酸性、透氣松軟、土層深厚、能灌能排、保肥保水、有機質豐富的肥沃壤土。施加基肥為過磷酸鈣750~1 125 kg/hm2+有機肥(充分腐熟)75 t/hm2,整平耙細,高畦栽培[2]。
3 田間管理
3.1 遮蔭
由于生姜不耐高溫天氣及強光照射,去膜后要及時遮蔭,較為適宜的遮蔭范圍是60%;若遮蔭范圍不足或過大,生姜產量及品質會降低。一般有3種遮蔭方法,一是將遮陽網覆蓋在生姜之上,然后用繩索予以固定;二是在畦兩側插上竹竿(粗度為2~3 cm),橫檔小竹竿則捆綁在兩側竹竿的1.7~2.0 m處;三是套種瓜類搭架或者將高桿插在行間。
3.2 肥水管理
在行間播種前,務必要澆足底水,生姜幼苗期,可小水勤澆,將土壤濕度控制在65%~70%之間即可。夏季可早晚澆水;立秋后澆水頻率控制在4~6 d澆1次,確保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75%~80%之間。
生姜若處于發(fā)芽期,則不需追肥。待分枝數量為2~3個、苗高30 cm時第1次追肥,可施磷酸二銨300 kg/hm2或磷酸二銨硫酸銨300 kg/hm2,或施硫酸鉀150 kg/hm2+尿素150 kg/hm2+人畜糞水22.5 t/hm2;待分枝數量為4~5個時第2次追肥,可施優(yōu)質細干糞30 t/hm2+硫酸鉀450~600 kg/hm2+尿素150 kg/hm2+人畜糞水30 t/hm2;處暑前后第3次追肥,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促使根莖膨大,可施人畜糞水30.0~37.5 t/hm2+尿素225 kg/hm2。
4 病蟲害綜合治理
4.1 姜瘟病
生姜生產過程中,姜瘟病是主要的病害,既可在生姜的葉面發(fā)病,又可在生姜的根莖發(fā)病,主要表現為姜葉在短時間之內快速凋萎,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萎蔫狀,最后葉邊反卷、枯黃,甚至枯死[3];對病部進行擠壓,會流出白色汁液,并且惡臭味明顯。防治方法:可用姜瘟寧3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或用70%敵克松進行灌根防治,或用芽孢桿菌750 g/hm2進行噴霧防治。
4.2 炭疽病、紋枯病
炭疽病、紋枯病發(fā)病時,有褐色病斑(水浸狀)出現在莖稈處,并且會有很多的斑點密布在葉片表面,甚至還會出現全葉變褐色凋萎的情況。防治方法:可用30%愛苗150 g/hm2進行噴霧防治,這樣既可降低炭疽病、紋枯病的發(fā)生率,又可增強生姜抗病能力。
4.3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多會在生姜幼苗前期為害,甚至會導致出現斷苗缺窩的現象。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2 500倍液進行灌窩防治。
4.4 姜螟
姜螟主要危害生姜心葉。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粉1 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或10%毒死蜱乳油750~1 200 g/hm2噴霧防治。
5 及時收獲
可在初霜到來前種姜與鮮姜同時收獲,也可提前至立秋時收獲[4]。
6 參考文獻
[1] 顏瑩潔,張永濤,賈希波,等.沂水生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5,20(2):178-182.
[2] 孫宏春,王文亮,李海雷,等.生姜在食品加工中的開發(fā)現狀及發(fā)展前景[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8,17(1):191-194.
[3] 余文地,賈希波,曹德強.生姜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6,16(12):167-169.
[4] 竇立中.生姜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0(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