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豆
2017年開年四部大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賞》《大唐榮耀》《射雕英雄傳》,雖風格不同,但均為熱門IP改編劇。而這一年,更多讓人期待的IP大劇不勝枚舉:主流制作公司依舊為IP改編的主力軍,在IP數量上占絕對優(yōu)勢,比如,華策克頓為擁有IP數量最大戶,囊括了《凰權》《遮天》《鏡·雙城》《楚喬傳》等優(yōu)質IP,新麗傳媒除正在拍攝中的《如懿傳》外,還將改編貓膩的《慶余年》《將夜》。除此之外,歡瑞世紀的《天下長安》、新文化的《漢之云》、檸萌影業(yè)的《扶搖皇后》《九州縹緲錄》、唐德影視的《東宮》、華錄百納的《麗姬傳》等熱門古裝IP劇都未播先火,備受關注。這兩年,IP一詞發(fā)展地如火如荼;如今,又有些被用爛了的趨勢。從當初的趨之若鶩到如今漸趨理性,IP走過了怎樣的發(fā)展軌跡?有人唱衰IP之際也有人越戰(zhàn)越猛,而這一年,IP又將何去何從?
IP改編劇已進入半衰期,更多泡沫將被市場擠破
IP興盛之初,如果作為一家制片公司,手里沒有幾個所謂的大IP,或是超級IP的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搞影視的;一個年輕演員,如果沒有參演過幾部大IP作品,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當紅的鮮肉鮮花。何為IP?Intellectual Property,用白話文翻譯就是:那些被廣大受眾所熟悉的、可開發(fā)潛力巨大的文學和藝術作品。
最早的大IP,《花千骨》《盜墓筆記》《鬼吹燈》《微微一笑很傾城》《何以笙簫默》《無心法師》都經歷了小說網絡連載受到熱捧,積攢了一定量的觀眾群,改編制作成電視劇、網劇、電影,甚至是游戲、動漫,完成IP產業(yè)鏈聯合共振。在一批現象級作品霸屏之后,很多人認為:大IP改編劇+實力團隊打造=爆款!事實上也并不一定,很多在小說階段還算不錯的大IP被搬上大銀幕、電視熒屏的時候都遭遇了口碑和數據的雙輸。而越是瞬間爆火的東西就越容易集中爆發(fā)問題。資本對于IP的趨之若鶩,導致影視行業(yè)被非理性的資本引導甚至控制。
所以,在一批大IP項目收視、口碑甚至網播量都不盡如人意之時,IP“靈丹妙藥”的光環(huán)褪去。2014年以來IP改編電視劇最為成功的便是《花千骨》,不僅平均收視超2,而且網絡點擊破200億,引起全民狂歡,更是從手游進賬數億。但是同樣備受矚目的《華胥引》《大漠謠》《大漢情緣之云中歌》《爵跡》《幻城》《云之凡》,卻表現平平,水花甚小。例如, 從數據上來看,《華胥引》的商業(yè)價值指數與IP價值指數的差值達到-6.18,讓人心痛不已。究其原因,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主要還是在于演員陣容和制作水平。主演鄭嘉穎、蔣欣等人和《華胥引》的調性不夠契合,也和原著本身的讀者受眾產生一定偏差。視覺效果的呈現則與原著相差甚遠。
在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看來,IP失靈的主要原因有三點:“高度雷同、低轉化率和創(chuàng)新度的流失。首先,大IP主要來源于網絡小說,而網絡小說的寫作高度商業(yè)化,從而導致了類型化、模式化等先天不足,加上寫作軟件的反向助力,引發(fā)了各種撞梗、融梗的后天缺陷,雷同、抄襲現象屢禁不絕。其次,制作方在選擇IP時,類型高度集中在仙俠玄幻、女強和宮斗這三大門類當中,盡管這三大門類都有不錯的收視率,但如果所有人都往里邊擠,那難免會‘交通堵塞‘頻頻撞車。最關鍵的,大IP真正的視覺轉化率太低,往往PPT做得天花亂墜,說我們有多大的創(chuàng)新,但最后落實成影視劇時候,真正的創(chuàng)新度才不到10%?!?/p>
王磊卿認為,隨著IP的過度開發(fā),改編劇帶來的新鮮度已經處于半衰期,更多IP泡沫在后面兩年中會逐漸被市場擠破。只有當創(chuàng)作者眼界更寬、眼光更毒、心態(tài)更穩(wěn),可以把IP轉化做得更加專業(yè)的時候,IP改編劇才有可能真正邁入精品井噴的春天。編劇高滿堂也如是說,“現在一個網絡IP,十來萬字,都賣到上千萬元了。一夜暴富只是一個暫時現象,大量編劇還需要漫長的努力。這個行業(yè)最終拼實力。不是百米賽,而是馬拉松,需要漫長的奔跑?!?/p>
頭部內容優(yōu)勢漸顯,S級IP爭奪尚需理性
當下,電視劇產業(yè)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場擴張期。在互聯網進入這個行業(yè)之前,全國三、四千家影視公司爭奪的是電視臺150億的市場蛋糕,如今視頻網站+衛(wèi)視的電視劇、網劇,投入已達300多億。到2020年,中國劇集市場有望達到1500億的市場規(guī)模,超過電影。而市場最大的受益者和競爭焦點是大投入、高質量、大影響的超級內容。去年,超級內容對視頻網站流量的貢獻依然增速迅猛,年度前十的劇流量與上一年比增幅達到50%。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頭部內容陣營的古裝題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超300億次網絡點擊量,以及電視收視:東方1.288、浙江1.041雙臺破一完美收官,這也彰顯了頭部內容對于視頻網站以及電視臺的貢獻不容小覷。今年備受期待的《武動乾坤》《九州海上牧云記》《如懿傳》《凰權》等頭部內容有望成為新的“爆款”。
檸萌影業(yè)總裁蘇曉在一年一度的“十問”中,對頭部內容的競爭優(yōu)勢,給予肯定:“泡沫、虛火,市場自會調節(jié),只不過B2B的生意,要等播出來檢驗時間很長。演員重要,不是只靠一張臉;IP有用,也不能只靠粉絲經濟。我不信大IP+大明星=優(yōu)質內容,否則制作公司只要養(yǎng)一群獵頭就可以了。天價背后我看到的是圍繞超級內容的競爭,因為只有頭部內容才能賣高價,所以圍繞生產頭部內容的市場資源全線漲價,說到底是平臺、買方逼著公司賭了上去,平臺夸大了顏值效應,夸大了粉絲力量。砸?guī)撞烤秃昧?,IP熱最近不是已經降溫了嗎?賭演員的也輸幾部,價格自然會下來。就像今天的中國電影,有哪個演員敢說,自己就是票房保證?”
其實,頭部資源就像一個圈,把中國最頂尖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從劇本、演員、導演,再到宣傳團隊、剪輯、服裝、音樂都是最好的。但是,并不是把所有的頂級配置整在一起,就能打響頭部資源之爭。只有真正深耕內容的團隊,才能有效地完成資源配置。比如,《瑯琊榜》背后的男人:以侯鴻亮、孔笙、李雪這一“鐵三角”為核心的創(chuàng)作團隊,創(chuàng)作了《北平無戰(zhàn)事》《老農民》《戰(zhàn)長沙》《偽裝者》《瑯琊榜》等口碑與收視俱佳的作品。
不過在侯鴻亮看來,IP劇的品質也依然離不開各個部門的精工細作:“所謂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都是播出之后總結的?!墩鐙謧鳌坊鹆酥螅@個市場流行了,《花千骨》也是如此,拍完之后大家再去總結?!冬樼鸢瘛凡コ龊蠛芏嗯笥褋碚椅?,希望能把手里的網絡小說、IP做出一部類似《瑯琊榜》的劇,還會給我看包括排名、網絡點擊在內的許多數據。但這個行業(yè)不在于點擊量、IP多大,而在于這東西是否是我們創(chuàng)作者想要的。還有從編劇、演員、導演到各個部門都能做好了,才可能有好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