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職業(yè)學院)
【摘要】生于貴族之家的納蘭性德,才華橫溢,深受儒家學說影響,他本欲兼濟天下,“直掛云帆濟滄?!?,卻因病痛的折磨,性情缺陷,愛情婚姻的不如意,加之官場的詭譎險惡,踏上了一條迷惘而糾結(jié)的悲情人生路。
【關(guān)鍵詞】納蘭性德 迷惘 糾結(jié) 飲水詞
被王國維先生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1](p210) 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初名成德,為避皇太子允礽本名保成嫌而一度改名納蘭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其父為康熙時權(quán)傾朝野的宰相納蘭明珠,其母愛新覺羅氏為親王阿濟格第五女,阿濟格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納蘭數(shù)歲即習騎射,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jiān),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因病錯過殿試??滴跏哪暄a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2](《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文苑一》p13361)憑此出身,納蘭性德的一生應(yīng)該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直掛云帆濟滄?!?,誰能料到,納蘭卻走上了一條迷惘而糾結(jié)的悲情人生路。那么造成納蘭這種命運結(jié)局的原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這是由內(nèi)力和外力多方面因素合力推拔擠壓之下塑成的。
一、矛盾糾結(jié)的性情
納蘭性德對自己的朋友真率誠信,對自己的女人癡情,對父母孝順,對君主忠順,他謹小慎微,隱忍求存,隱忍至極即懦弱。這樣的性情導致納蘭不愿也不敢為了朋友和女人,為實現(xiàn)自己的欲求,去與父母和君王爭鋒,他備受壓抑,他矛盾、迷惘、糾結(jié),該何去何從?他說:“天道本杳冥,人謀苦不早┅┅四顧何茫然,凝思失昏曉。”他想借酒澆愁,“天地忽如寄,人生多苦辛。何如但飲酒,邈然懷古人”,“予生未三十,憂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風吹已斷┅┅一醉不復醒 ?!盵3](《擬古四十首》p29-32)但惜于事無補。他感嘆:“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盵3](《采桑子》p113)納蘭重情重義但又忠君孝父,他不敢踏出藩籬,始終生活在迷惘矛盾糾結(jié)之中。生短病長,也使納蘭性情愈加優(yōu)柔。這種性情外現(xiàn)于詩詞中便是“惆悵、憔悴、斷腸、傷心、愁、淚、恨、”等字眼,觸目皆是,令人不忍卒讀。
二、病體痛身的銷磨
納蘭感嘆“西漢有賈生,卓犖真奇士。齎志終未達,盛年身竟死”(《擬古四十首》),誰料這竟成了他命運的讖語??滴跏?,19歲的納蘭會試中第后,準備參加殿試忽得寒疾,一躺數(shù)月。納蘭遺憾之余寫道:“曉榻茶煙攬鬢絲,萬春園里誤春期。誰知江上題名日,虛擬蘭成射策時。紫陌無游非隔面,玉階有夢鎮(zhèn)愁眉。漳濱強對新紅杏,一夜東風感舊知?!保ā缎遗e禮闈以病未與廷試》p35-66)。這種病癥折磨著納蘭短暫的一生。康熙明知納蘭體況不佳,還要求納蘭隨他南來北往,出巡塞外,不計寒暑。加之納蘭積郁難發(fā),故身體日差一日?!安∑鹦那閻憨┅┳怨哦嗲樵嗖 ?,“人說病宜隨月減,懨懨卻與春同”,“曾記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臨江仙?永平道中》p163-168)“可憐暮春后,病中別故人?!保ā赌捍簞e嚴四蓀友》
他在《憶秦娥》中說“長飄泊。多愁多病心情惡,心情惡,模糊一片,強分哀樂?!笨滴醵哪昴捍海{蘭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溘然而逝,年止三十一歲。
三、詭譎仕途的磋磨
納蘭性德出自滿洲貴族之家, 卻深受漢儒文化“學而優(yōu)則仕”的思想潛染,他刻苦學習,希望通過科舉考試來得逞其志,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然而,這種思想變成一把雙刃劍,既成就了他,也禁錮了他。仕進和忠孝思想糾纏了納蘭一生。納蘭何辜,天道不佑?上天賜予他高貴的家世,聰慧的頭腦,卻在他即將殿試時,讓他得了“寒疾”,這是他迷惘而糾結(jié)的悲情人生路的開端。其父明珠勸解他說:“吾子年少,其少竢之”。病愈后的納蘭在名儒徐乾學的指導下,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經(jīng)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他整理自己熟讀經(jīng)史的見聞感悟,編成《淥水亭雜識》,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文學等知識,展現(xiàn)出廣博的學識。納蘭中了進士,以納蘭的才學或進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或外放為官予以栽培鍛煉,納蘭對自己的才學頗自負, “未得長無謂。竟須將、銀河親挽,普天一洗。”(《金縷曲》p327),此足可見納蘭的胸襟抱負。然而康熙帝出于帝王心術(shù),卻授予他三等侍衛(wèi),從此改變了納蘭的生活軌跡。自臆“天閑十萬匹,對此皆凡才”的納蘭摧心折首,“卻瞻橫門道,心與浮云灰。但受伏櫪恩,何以異駑駘?!盵3](《擬古四十首》p36)納蘭摯友顧貞觀在《祭納蘭文》中說:“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yè),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敝链耍覀冇斜匾匪菀幌录{蘭的家世淵源。納蘭的曾祖父叫金臺什,努爾哈赤掃平了無數(shù)部落,其中就有納蘭一部,金臺什自焚而死。據(jù)說金臺什臨終遺言要后人復仇。金臺什的妹妹嫁給了努爾哈赤,生子皇太極。納蘭的父親明珠權(quán)傾朝野。納蘭明珠已經(jīng)很出色,納蘭家族不能再有優(yōu)秀人才,否則就會危及皇權(quán)。因此康熙既用納蘭家族,又防著納蘭家族的人?!叭萑羧虢校烂?,有非外臣所得而知者┅┅服勞惟謹┅┅久之,晉二等?!奔{蘭終于發(fā)現(xiàn)康熙對自己的所謂眷顧,是別有用心,“及被恩命,引而置上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別有在也?!盵3](p352-384)作為納蘭部族的后人,納蘭才愈高,康熙愈忌憚。最好的處置方式是把納蘭放在自己身邊,日日磋磨,以消減他的壯志和才華。他只是康熙用來監(jiān)控和牽制納蘭家族的一枚棋子而已。為減少疑忌,納蘭一度醉心于醇酒婦人。然而康熙隱憂不減,到哪兒都帶著納蘭。本就體弱的納蘭長年奔波,顛沛漂泊;風餐露宿,難得休憩。康熙二十一年秋,納蘭奉命出使梭龍,在路上就病倒了。在隨康熙出巡的路上,納蘭數(shù)次感恙。身體越來越弱,直至抱病而死??梢哉f納蘭是詭譎的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四、愛情婚姻的多舛
據(jù)清筆記小說《海漚閑話》載,納蘭初戀表妹,私定終身,因門第懸殊,父母不允,不久表妹入宮,遂成陌路。納蘭盡擇手段,入宮秘見,不通一詞,悵然而去。納蘭只能移情于筆墨。“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保ā懂嬏么骸罚┢浜笠蚧实圪n婚,父母之命納蘭娶妻盧氏。盧氏的溫順包容體貼賢惠多情深深打動了納蘭,伉儷情深,三年后盧氏產(chǎn)子后倏然而逝。其時納蘭不在身邊。盧氏去后,回想愛妻,納蘭愧悔傷情不已。“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浣溪沙》)“此恨何時已┅┅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yīng)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zhuǎn)側(cè),忍聽湘弦重理。待結(jié)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保ā督鹂|曲.亡婦忌日有感》)
連遭不幸,納蘭情志衰頹。他在《與嚴繩孫》的信中說:“弟比來從事鞍馬間,益覺疲頓。發(fā)已種種,而執(zhí)殳如昔,從前壯志,都已隳盡。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弟是以甚慕魏公子之飲醇酒近婦人也。┅┅吾等但得為飽暖閑人,又何必復萌宦情耶。┅┅弟胸中塊壘,非酒可澆,庶幾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淪落之余,久欲葬身柔鄉(xiāng),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耳?!彼麑懶沤o《與顧貞觀》:“又聞琴川沈姓有女頗佳,望吾哥略為留意?!保ā都{蘭容若手簡》)沈姓女子據(jù)考為江南名妓沈婉,納蘭曾不顧父母之命另置別院安置沈婉,可以說沈婉在納蘭痛苦煎熬的后期慰藉了他日益龜裂枯涸的心靈。然而最終拗不過父母,沈婉沒能進入納蘭家的正式府邸。如此,納蘭想用紅顏柔鄉(xiāng)來麻醉救贖自我亦不可得。
五、忠孝信友的無奈
據(jù)載“性德事親孝,侍疾衣不解帶,顏色黧黑,疾愈乃復。”作為納蘭家族的后人,他要承當責任;懾于皇權(quán),他又要忠順君王,可想納蘭內(nèi)心是何等迷惘糾結(jié)。明珠結(jié)黨營私,賣官鬻爵,納蘭看不慣其父行徑,卻無法反對;不愿做帝王扈從,只能怨懟于心,不能抗上?!拔碇闷缏?,忠孝難并論”。[3](p30)他想用友情來治療染疴的心。作為貴族的納蘭,他摒棄門第觀念,和落魄不得志的漢族文人士大夫顧觀貞、嚴繩孫、朱彝尊、張純修、姜宸英、梁佩蘭等人交友。為打消顧貞觀有攀附之嫌的顧慮,他說:“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后身緣,恐結(jié)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既有對顧貞觀坎坷遭遇的同情,也抒發(fā)了自己屈己抑志的憤懣。他對朋友鼎力川助,他搭救吳兆賽一事成為史上佳話。因前述不幸,納蘭對自己的家世說不上是愛是恨?!案强啊⒈菡?,壯懷都廢,”(《金縷曲》)“信古來,才命真相負。身世恨,共誰語?!?/p>
(《金縷曲.贈姜西溟》)好友朱彝尊與納蘭的老師高士奇有過節(jié),納蘭調(diào)解不成,朱彝尊被貶官,嚴繩孫也為此遠離官場,納蘭因此失去摯友。徐乾學與納蘭亦師亦友。徐乾學先被貶謫而后又提拔,基于政治利益,徐乾學與明珠互相傾軋?!叭松糁蝗绯跻?,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卻道故人心易變?!盵3](《木蘭花令》p135-143)納蘭尷尬難為,內(nèi)心孤獨、苦悶無著。于君于父于師于友,納蘭無法左右任何人,只能徒呼奈何。
六、出儒入佛的掙扎
在康熙身邊,納蘭始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他感受不到榮耀光華,他感覺自己像籠中之鳥。“何處金衣客,棲棲翠幕中。有心驚曉夢,無計囀春風。漫逐梁間燕,誰巢井上桐??諏⒃坡芬恚}恨在雕籠?!保ā对伝\鶯》)他憂心忡忡,反側(cè)難安。“世事看弈棋,劫盡昆池灰。”如納蘭所料,他死后,明珠也被康熙棄置不用。納蘭想沖破束縛,“吾本落拓人,無為自拘束。倜儻寄天地,樊籠非所欲”。(《擬古四十首》)在經(jīng)歷病痛、仕途、婚姻、忠孝、謠諑等多重圍狙后,深感人生無常的納蘭開始膜拜神佛。他厭棄其時的生活狀態(tài),他厭惡官場的傾軋,“人生若草露,營營苦奔走。為問身后名,何如一杯酒”。他想放棄眼下的富貴生活,“不如葺茅屋,種竹栽梧桐。貴賤本自我,榮辱隨飛鴻”,“生世多苦辛,何如日閑閑”(《擬古四十首》p34-56),但又不敢背離君王父母之命。盧氏去后,納蘭終日誦讀佛經(jīng),如《大悲咒》、《楞伽經(jīng)》,他自號“楞伽山人”,試圖用佛經(jīng)救贖自己的迷惘糾結(jié)孤獨與悲涼。他在《憶江南》中說:“心灰盡,有發(fā)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薄疤焐先碎g俱悵望,經(jīng)聲佛火兩凄迷?!彼蚋呱埥谭饘W,稽首拜佛,企望盧氏復活不成,又寄望他生,“手寫香臺金字經(jīng),惟愿結(jié)來生?!保ā堆蹆好摹穚200-385)每逢寺廟,他必瞻仰頂禮,燒香拜佛。他修行凈土宗,又精研禪宗。但佛法易聞,修行難果。雖詩詞中時顯佛音,納蘭未能大徹大悟。家世之累,忠孝情懷,情淵孽海,納蘭難以實現(xiàn)棄俗離塵的夙愿,只能躑躅于迷惘糾結(jié)的人生路上。
綜觀納蘭一生,用非其志,理想與現(xiàn)實沖突,內(nèi)志不暢,外宦不顯,離妻拋妾,知己零散,憂讒畏忌,惟恐傾覆,惴惴難安。納蘭一生都處于理想與現(xiàn)實的激烈碰撞中,滿腔苦悶難得排遣,他失望、無奈、愧悔、悲傷、迷惘、矛盾、糾結(jié)、孤獨、寂寞、絕望,納蘭詩詞中處處充溢著無能為力和無奈感傷。納蘭詞初名《側(cè)帽集》,后更為《飲水詞》,即來自佛經(jīng)中高僧所言“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是啊,除了納蘭自己,他的心事還有誰真正知曉呢?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3](《浣溪沙》p122)真?zhèn)€如泣如訴,令人淚下。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M].湖北: 武漢出版社,2011.
[2]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77.
[3]納蘭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聶小晴 王鵬 王青.一生最愛納蘭詞[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
[5]張秉戊.納蘭詞箋注[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李學珍(1972—),男,漢族,天津人,天津濱海職業(yè)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學,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