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大中型電機鑄鋁轉子以離心鑄造工藝生產居多,而小型鑄鋁轉子主要由壓鑄方式生產。文章對小型鑄鋁轉子的離心鑄造工藝展開研究,驗證了離心鑄造工藝對小型電機鑄鋁轉子實際生產的可行性,并提高了電機的整機運轉性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關鍵詞:小型鑄鋁轉子;離心鑄造;順序凝固;致密度;電機效率
如何提高電機的工作效率,同時降低制造成本,一直是廣大電機設計制造者追求的目標,只有設計制造出更高效的電機產品,才能讓電機制造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同時這也是當今社會節(jié)能減排、綠色發(fā)展的需要。
以往,我公司生產的小型鑄鋁轉子都采用壓鑄方式生產,電機效率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提高,這是由壓鑄工藝性質本身所決定的,主要是由于壓鑄速度較快,鐵心內的空氣無法及時排出,造成鋁條及端環(huán)處出現細微的氣孔,從而影響了電機效率。近來,我公司為提高小型電機的工作效率,從提升轉子性能入手,研究了一套離心鑄造設備及工藝來生產小型鑄鋁轉子,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電機實際工作效率提高2%~3%。本文結合NEMA18-4P/2.2kW電機鑄鋁轉子,由壓鑄方式改為離心鑄造工藝后的實際性能進行分析。
1 轉子結構
本轉子鐵心為高沖自扣閉口槽結構,因此澆鑄時無需中套。鐵心外徑∮105mm,鐵心高度150mm,端環(huán)外徑∮103mm,端環(huán)內徑∮56mm,端環(huán)厚度12mm,軸孔∮34mm,轉子總重7.95kg,其中鋁部凈重0.98kg。
2 工藝方案
此小型鑄鋁轉子,國內自動化生產尚屬首次,無可借鑒經驗,又無資料可查。經過反復分析研究,精心擬定了一整套離心澆鑄工藝實施方案。其中包括自動化設備的研究,工藝參數確定和模具結構設計等。
2.1 自動化設備的研究
由于小型鑄鋁轉子一般批量較大,手動澆鑄無法滿足生產要求,所以為適應生產節(jié)奏,特研究了一整套雙工位自動化生產設備來提高生產效率,大量使用伺服電機、光電傳感器等先進電子元器件,采用先進PLC來進行控制,適用于外徑150mm以下,高度200mm以下的閉口槽轉子鐵心。主要結構包括:(1)鋁水保溫單元;(2)鐵心上料輸送單元;(3)轉子鐵心中頻加熱單元;(4)鐵心進出模抓取單元;(5)模具立式離心旋轉單元;,(6)鋁水自動澆鑄單元;(7)鑄鋁轉子下料輸送單元;(8)鑄鋁轉子自動切澆口及退假軸單元;(9)轉子碼垛單元。其中中頻加熱單元和模具立式離心旋轉單元為核心結構,關系到最終產品的質量。
2.2 模具結構設計
由于NEMA18-4P該型鑄鋁轉子鋁環(huán)內徑只有∮56mm,空間較小,考慮到直澆道拔模斜度等要求,上部鋁水入口處尺寸會更小,鋁液相對大型轉子直澆道更容易凝固,這就提高了工裝模具的設計制造的難度,也對澆鑄時工藝參數的穩(wěn)定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模具立式旋轉單元是整套設備最核心的部分,主要結構包括:(1)漏斗;(2)上模及直澆道;(3)鐵心及假軸;(4)下模及冷卻翅片;(5)變頻旋轉電機;(6)下模合模頂升套桿;(7)下模頂升油缸;(8)鑄鋁轉子出模頂升桿;(9)鑄鋁轉子出模頂升油缸;(10)底座。
2.2.1 上下模設計
澆注時嚴格遵循自下而上的順序凝固要求,故特意在下模端環(huán)位置加了冷卻翅片,澆注時隨上下模一起旋轉,以達到下模端環(huán)最先凝固的目的。同時在下模端環(huán)內側均布開出寬度5mm,深度0.1mm的排氣槽6個,以利于下端環(huán)排氣。下模定位止口直徑比鐵心外徑大0.1mm,即105.1mm。
上模與直澆道設計為一體,直澆道高度120mm,斜度為6度,內澆口為對稱兩瓣式,間隔6mm,澆口高度為4mm,同時在上模平衡柱上方均布開出寬度6mm,深度0.1mm的排氣槽8個,以利于上端環(huán)排氣。上模定位止口直徑與下模一致,即105.1mm。
2.2.2 假軸設計
轉子中心的假軸主要起到兩個作用,1、防止鋁液澆入軸孔,2、澆注完成后起到切除直澆口的作用。因此這就要保證假軸既能在高溫下連續(xù)工作而不變形,同時在切除澆口時要有足夠的強度,本設備采用的40Cr材料,加以適當熱處理,滿足生產要求。
2.3 工藝參數的確定
在離心鑄鋁工藝中,溫度是最為關鍵的參數之一,它的高低直接影響最終鑄鋁轉子質量。要想獲得合格的轉子,必須嚴格控制好模具溫度,鐵心溫度及鋁水溫度,只有這三者達到合理的溫度配合,嚴格遵循自下而上的順序凝固原理,同時在合理的離心轉速配合下,才能獲得合格的鑄鋁轉子。
2.3.1 上下模的預熱溫度
根據順序凝固原理,鑄鋁轉子的下端環(huán)應為最先凝固的部位,否則無法得到有效補縮而形成縮孔,因此下模預熱溫度應較低,實際以250~300℃為宜。而上端環(huán)及澆口為最后凝固的部位,同時為其它部位起補縮作用,因此上模預熱溫度應相對較高,以350~400℃為宜。
2.3.2 鐵心溫度
由于小型轉子槽型面積相對較小,為了不使?jié)茶T的鋁液過早凝固,因此鐵心預熱溫度相對較高,考慮到轉子在轉運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實際鐵心預熱溫度在520~550℃。
2.3.3 鋁液溫度
本轉子鋁重0.98kg,考慮到直澆道補縮量及澆鑄過程中損失的鋁液,實際鋁液澆鑄量為1.3kg,由于該鐵心槽型較小,因此所需鋁液溫度相對較高,實際生產時控制在760~780℃。
2.3.4 離心機轉速
根據《鑄造實用手冊》中,以重力倍數(G)為基礎計算轉速(rpm)的公式:n=299G/R內,其中:G為重力加速度9.8,R內(cm)為轉子鋁端環(huán)內半徑,以此為參考,計算出合適的轉速為1046r/min,在實際澆鑄中發(fā)現,按此轉速澆出的轉子,下端環(huán)有拋空現象,后采用升速澆注法,一檔轉速為800r/min,,當倒入2/3鋁液后,進行二擋提速,速度升高至1046r/min,澆鑄出的轉子合格。
2.4 轉子性能分析
利用上述設備,按照上述工藝生產出的NEMA18-4P鑄鋁轉子性能優(yōu)秀,整機裝配測試后,電機效率普遍提高2%~3%,取得了良好效果,達到了預期目的。對鋁端環(huán)切割后發(fā)現,比壓鑄的鋁端環(huán)致密度要更好,沒有壓鑄時普遍產生的直徑在∮1~∮2mm之間的小氣孔,這也直觀地印證了轉子性能的優(yōu)秀。
2.5 經濟效益分析
以NEMA18-4P/2.2kW此型號電機為例,一天按工作16小時,效率提升2.5%計算,一年可節(jié)約電能:2.2*16*2.5%*365=321度,電價按照0.8元/度計算,一年可節(jié)約電費:321*0.8=256.8元,經濟效益顯著。
3 結束語
從試制的NEMA18-4P鑄鋁轉子結果看,無論從轉子制造質量,還是整機運行性能,都是非常成功的。其離心鑄造工藝參數選擇及模具結構設計合理,工藝方法可行。經了解,與國內其它電機廠家的同類型電機相比,該轉子裝配后的電機運行效率都是最高的。用離心澆鑄工藝生產的小型鑄鋁轉子電機,大大降低了客戶的后續(xù)使用費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玉平.金屬型離心鑄造電機轉子工藝的改進[J].鑄造技術,1993(5):43-44.
[2]曾海軍.轉子離心鑄鋁工藝探討[J].電機技術,1987(1):45-47.
作者簡介:汪濤(1989-),男,漢族,浙江紹興人,助理工程師,本科學歷,畢業(yè)于長春工業(yè)大學,長期從事重力澆鑄,壓鑄,離心澆鑄等相關工作,現從事電機制造工藝,研究方向:材料成型,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