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喜
初夏,桑葉旺盛,葉片綠得似翡翠,在陽光下似乎溢出油。在輕悠悠的煦風中,桑枝頭閃現(xiàn)出了一串串翠綠飽滿的果穗。這就是生長在我老家屋旁巖石縫隙的一棵彎腰桑樹。
每次回故鄉(xiāng),總要靠近彎腰桑樹,勾起一些我對它的眷戀。桑樹在我老家不是比比皆是的樹木,略顯得有些珍貴。記憶中,老家?guī)r石縫隙的那棵桑樹彎腰生長著,勁風呼不斷,霜雪摧不殘,一直婆娑地結(jié)出誘人的晶瑩剔透的青綠色桑葚子,一小串一小串的,沉甸甸的。桑樹是彎腰斜著長的,我們順著斜桿往上爬也就成了輕而易舉的事。起初爬上樹并不只是為了去摘桑葚子,總想著桑樹的樹冠里還藏著除桑葚子以外的什么稀奇古怪。大人們看到我們膽大爬上樹,心里緊張又生氣,正當我們爬在半空兒的時候壓抑不住自己的火頭大吼一聲“下來,快下來”,我們聽而不見,順著扭曲的樹干爬進了樹冠里,差不多整個人被樹冠包圍。大人們再也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驚慌,趕忙想著法來哄我們從樹上下來。這時,我們嘴中嚼著青澀的桑葚,嘴角淌著淡紅色的口液,“嗖-嗖-”幾聲就落了地。
夏日,桑果子熟透了,紅得發(fā)紫,極像蜜棗的顏色,所以我們又叫它桑棗。鮮紅夾紫,我們興高采烈地一顆顆啖著,不知是口水還是液汁,滴落地上,連樹下的泥土也被染紅了。有時,熟透的桑棗會在一陣大風后迫不及待地落到地上,落到地上一般都不會爛,我們一邊撿了送進口中,一邊蹦蹦跳跳地往地上的桑棗踩上幾腳,連自己的褲腳也會被汁液染得斑斑點點的,一身甜味。
《詩經(jīng)》中說,“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這是勸小斑鳩切莫嘴饞貪吃桑葚,免得殃及自身。其實,桑葚是益壽延年的佳品。2000多年前,桑葚就已是宮廷的御用補品,既能當水果食用又可做中藥材。去年回家,年過八旬的父親樂滋滋地說,桑果現(xiàn)在成了俏貨呢,城里人還上門來收摘,價格還不便宜。他接著又說,隔壁村子的張二姨,種了一籬笆墻桑樹,每天都吃二、三兩桑果,現(xiàn)在已活到90多歲了,如今還在喂豬、上山采茶呀。我感嘆起來,桑樹的靈魂是那樣晶瑩剔透,博愛眾生。從一開始,它就躋身于野崗叢石,經(jīng)風沐雨,獻身于蠶兒,化身于藥匣,一身正義,世間唯有這種大愛才能穿越世俗不為茍且。
我佇立在巖石旁,目光穿過夜色,彎著腰的桑樹顯得是那么偉岸而剛毅,沒有一絲低頭折腰的媚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