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要依靠素質教育,這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一場深刻革命,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的系統(tǒng)教育工程。目前,我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教育理念、角色職責、操作方法上的誤區(qū)和行為偏差。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荷塘三良小學在教書育人中推進家校合作,全面推進了學校素質教育。
“開放日”讓家長了解學校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舉一動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是終生的。但家長不同于專業(yè)教育工作者,畢竟許多家長沒有受過專門的教育訓練,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幫助,所以,提高家長素質是推進家校教育的關鍵。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起點,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延伸,孩子的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缺少任何一方都是殘缺的教育。為此,荷塘三良小學開展了一系列家?;顒印?/p>
每學期學校定期實行開放日,讓家長走進學校,通過聽取學校教學匯報、展示校容校貌和設施設備、觀看大課間活動、隨堂聽課、組織師生和家長調查問卷、開展教職工訪談等,促進了家校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同時,學校成立了親子大講堂,邀請責任心強、文化素質高、有一定學識、熱心的家長給學生講座,如摔傷、觸電、燙傷等意外發(fā)生后的自救方法,讓學生耳目一新,學生學到了書本外的知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學校還成立了親子俱樂部,通過親子交流與合作,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與交際能力,豐富了孩子的課余生活,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實現(xiàn)娛樂、學習兩不誤。
“家長委員會”機制
建立家長委員會制度,既是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的重要途徑,也是保障學生家長能夠有效參與學校管理與決策、完善學校治理的重要機制。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從學生家長中選出有責任心、有家教經驗、有影響力的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目的是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參謀作用。學校邀請家長委員會成員參加教育教學會議,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家長委員會通過各種渠道將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決策傳遞給家長,并及時向學校反饋家長意見和要求,從而實現(xiàn)學校、家庭教育一體化。
三良小學還努力辦好家長學校,促進家長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升,增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相互了解和聯(lián)系,保證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使家長自覺配合學校實現(xiàn)家校教育合力,促進學校教育目標的進一步落實;同時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家校教育課題研究
為了更好地推進家校教育,2011年6月,荷塘三良小學承擔了省級課題《心理輔導技術在家校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在實踐中,學校注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從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形式的創(chuàng)新性、教育作用的互補性等進行探索。經過兩年多的實踐,該課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于2013年10月成功結題,獲得了省有關部門的好評。本學期,結合蓬江區(qū)開展“大家訪”活動,學校將“普訪”與“特訪”相結合,及時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同時對學生在學校學習及表現(xiàn)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家長會上,除了班主任班級整體情況匯報之外,學校還安排家長發(fā)言、孩子給父母寫悄悄話等活動,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學校利用校訊通、微信公眾平臺,保障家校交流。各班級還建立家長QQ群,多方實行互動。
家庭、學校及社會為孩子成長提供什么樣的環(huán)境,是學校在新形勢下應加強研究的課題。密切家校之間的合作,對孩子健康發(fā)展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系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荷塘三良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