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林?高楚茵
袖子是服裝結構設計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對服裝的美觀程度和穿著的舒適性有著重要的影響。泡泡袖作為袖子中的一種,曾在巴洛克時期、洛可可時期以及帝政時期非常流行,同時也是現(xiàn)代服裝設計師十分喜愛的設計元素之一,本文將追隨泡泡袖的源流,回顧泡泡袖的發(fā)展歷程,闡述其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
泡泡袖是一種起源于歐洲的經(jīng)典袖型之一,長期受到服裝設計師的喜愛。泡泡袖的種類繁多,有羊腿袖、燈籠袖、蓬蓬袖等,穿著后可以表現(xiàn)出著裝者天真活潑的形象,因此在童裝、少女裝上應用比較多。泡泡袖一直都被視為女性服裝上柔美特征的體現(xiàn)。泡泡袖從產生到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在時裝潮流中起著推動作用。
一、泡泡袖的概述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泡泡袖,是指在袖子的上臂處或上臂與肩膀的連接處作出蓬起效果的袖型。因此,人們通常會認為泡泡袖只有這一種形式,其實只要在袖身部分帶有泡起效果的袖子都可以稱之為泡泡袖,它可通過打褶來制造,也可通過在袖身纏繞、圍綁達到蓬松、飄逸等夸張的效果,使袖子看上去呈現(xiàn)一種泡狀。
泡泡袖的種類很多,一般以袖子拋起的廓形、數(shù)量以及位置將它們相互區(qū)分開,如圖1所示。泡泡袖與其它一般的袖子相比,有以下幾個主要的特點:一是肩寬較窄,這樣才能泡起來,袖山要下垂并向兩邊張開,從視覺上給人一種肩寬與衫形不相稱的感覺;二是袖山要加高,不然也會泡不起來;三是袖山頭要加寬,這樣才能打褶。泡泡袖很講究造型,其搭配的配飾也得講究造型,款式不能太繁瑣,顏色不能太多,一般來說選擇夸張的顏色和獨特的造型比較好。比如,面料比較薄透的泡泡袖服裝適合搭配水晶首飾,面料有硬挺的PVC感覺的,則適合搭配金屬配飾,亞麻泡泡袖衫適合搭配木制配飾。
二、泡泡袖的發(fā)展歷程
泡泡袖作為女裝中普遍運用的一種經(jīng)典袖型,曾在巴洛克時期、洛可可時期非常流行,一直到21世紀,始終是女性優(yōu)雅、柔美的時尚代名詞。20世紀80年代,英國查爾斯王儲和戴安娜王妃的世紀婚禮又將泡泡袖拉回了時尚的潮流中。進入21世紀后,泡泡袖成為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款式,它的運用不再局限于婚紗和禮服,在日常服裝中也開始被使用。
(一)文藝復興時期的泡泡袖
泡泡袖最開始的使用是在文藝復興時期。這個階段的泡泡袖在制作方式上相對比較簡單,主要通過在袖身上加入填充物來達到效果。文藝復興時期女性社會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其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也逐漸得到重視。同時,伴隨著各方面知識的增長,女性更懂得裝扮自己,她們的服飾也由簡單的廓形逐漸演變?yōu)閺碗s的廓形。
在這一時期,女性服飾上的袖子在造型上一般都比較夸張,立體感很強,通常是利用填充物呈現(xiàn)出燈籠形、羊腿形、葫蘆形等造型,呈現(xiàn)出上粗下細或多層鼓起等效果,如圖2所示。部分泡泡袖是在衣袖上端向外側膨脹鼓起,或者是整個衣袖用輕薄的布料制作,上面布滿皺褶,并裝飾有珍珠寶石,也有一種帶有垂飾的袖子,這種袖子分里外兩層,外層從肩頭打開,露出里層垂到地面,只是在肘部位置固定一下。
(二)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泡泡袖
從1650年開始,法國帶領整個歐洲拉開了服裝行業(yè)新時代的序幕。巴洛克時期的服飾,衣褶、蕾絲、緞帶等裝飾取代了那些僵硬、不自然的裝飾,胸衣勒得更緊了,裙撐不斷加大,頭飾造型也更加夸張,如圖3所示。荷蘭風時代服裝的重點仍是袖子,這時袖子的工藝技巧豐富,袖子造型多為上半截呈拋起狀,肘部處收緊。到了法國風時代,袖子短至肘部,呈很大的泡狀。17世紀70年代以后,袖子多為燈籠形,18世紀,歐洲進入洛可可時期,當時英國式羅布的袖子上半部分為緊身,下半部分呈燈籠狀。
18世紀末出現(xiàn)的巴斯爾式高級時裝通過緊身衣將人體的胸腰緊緊裹住,裙擺部分則采用特定的裙撐作支撐,造成臀部上翹的視覺效果,如圖4所示。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沃斯通過荷葉邊、褶裥等形式裝飾裙身臀部的位置,同時將巴斯爾式的袖型改造為“羊腿袖”與“喇叭袖”等經(jīng)典造型。
古典主義前期的袖子很短,多為帕夫和愛奧尼亞式希頓的樣式。泡泡袖歷史上較為有名的一次風行發(fā)生在19世紀初的帝政時期,當時流行的高腰長裙就是使用小拋袖。后來,拋袖逐漸變大且篷起的部位擴展到整個上臂,就成為了羊腿袖或懸鐘袖。當時流行一種叫“瑪姆留克”的袖型,用細緞帶把寬松的長袖分段扎成數(shù)個泡泡狀,還有白蘭瓜形的短式帕夫袖,也稱為“帝政帕夫”,如圖5所示,也有長袖、波浪狀的袖子。浪漫主義時期袖子的造型相當夸張,肩部的線條橫向延伸,有的甚至在袖跟處利用鯨須、金屬絲墊襯、羽毛等作為填充物。
(三)20世紀30~40年代的泡泡袖
進入20世紀30年代,女裝開始重點關注肩部造型設計,這一時期的服裝設計師在設計時通過擴大肩寬、使用墊肩等形式來突出肩部的造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軍裝風格時裝,這種款式的肩部稍微有些棱角,以突出肩部的寬度。女裝通過在肩部填充襯墊使它鼓起,造型上達到水平狀態(tài)的視覺效果,如圖6所示。
(四)20世紀80年代的泡泡袖
80年代最時髦的風格是“雅痞”,雅痞的著裝大多是雙排扣、帶有厚墊肩的老式西裝,象征他們的權威和力量。許多女裝設計師通過墊肩來加強女裝肩部的造型效果,使女性穿著者更加男性化。這類服裝裁剪精致,墊肩寬厚,在穿著時服裝的里面搭配做工精致的襯衫。因此,泡泡袖被列入這個時代最受歡迎的設計元素之一。
三、泡泡袖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
現(xiàn)代女裝設計中,設計師在保留原有泡泡袖經(jīng)典款式的基礎上,從中做了一些改良和突破。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采用將服裝的袖子造型更加夸張化的方法,同時寄希望在袖子的制作工藝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與突破,使泡泡袖在造型上有更多創(chuàng)意,使其樣式更加多元化。
一直緊追著時尚潮流的腳步的Balmain作為寬肩風格的領軍人,引領著許多時裝大牌推出帶有泡泡袖袖型的設計。Balmain品牌的女裝在袖子整體造型上立體感十足,線條感極強,有的甚至將袖子的外側稍稍上翹形成45度傾斜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風格的袖型,有的采用柔軟質地的面料,甜美的弧線外輪廓,勾勒出類似米老鼠耳朵的造型,有的則利用填充或是支撐物塑造出夸張的泡泡袖造型,如圖7所示,泡泡袖的潮流同時也延伸到夾克、裙裝和短衫。
香奈兒2016春夏高級定制秀場上,老佛爺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 Lagerfeld)將圓肩與羊腿袖的設計作為香奈兒當季時尚創(chuàng)意看點,在多款小外套中加入了泡泡袖和廓形,如圖8所示,讓外套看上去更加立體卻又不那么中性,設計表現(xiàn)通過與時尚的結合,在符合現(xiàn)代審美基礎上進行風格與造型創(chuàng)意,引導時尚與潮流。
除了在時裝秀場上見到的著名時裝設計師的設計作品之外,人們通常可以在女明星的婚禮現(xiàn)場、T臺走秀的時候看到她們穿著帶有泡泡袖設計的婚紗與禮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戴安娜王妃在和英國王儲查爾斯舉辦的“世紀婚禮”上穿的婚紗,如圖圖9所示,婚禮現(xiàn)場戴安娜王妃穿著呈現(xiàn)巨大羊腿式袖型,合身剪裁,蓬起的裙擺外廓形的復古維多利亞風格的禮服,使無數(shù)人喜愛上了泡泡袖,將帶有泡泡袖設計的服裝推向了另一個高潮。
近年來,泡泡袖帶來的復古熱潮持續(xù)高漲,無論是華麗的禮服,還是俏麗的洋裝,各類帶有泡泡袖的服裝出現(xiàn)在各大秀場,將女性柔美的風姿與優(yōu)雅的風范散發(fā)得淋漓盡致。Loewe設計的米色及象牙白高腰公主裝搭配泡泡袖,營造南歐閑適浪漫的風情;Marchesa打造出的復古泡泡袖設計能更好地迎合身體線條;Burberry在長袖手腕處加以泡泡袖裝飾,使袖子曲線穩(wěn)重而不失活潑;J.W. Anderson2016春季成衣系列中巨大的八十年代復古泡泡袖絕對是值得關注的亮點,如圖10所示,類似Vivienne Westwood式的戲劇復古風情給了T臺很大的一個亮點;“婚紗女王”Vera Wang2017秋季婚紗系列推出帶有夸張泡泡袖的款式,復古和現(xiàn)代的融合使婚紗有一點拘謹,又有一點富麗堂皇。設計師擅長色彩、普普風格、宮廷元素,因此在設計里常常能看到燈籠袖、荷葉邊的設計,自信而又強悍。
四、結語
源于歐洲的經(jīng)典袖型泡泡袖在人類的服裝發(fā)展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經(jīng)歷了幾個世紀的潮起潮落之后,以更加多元化的面貌重返服裝時尚大舞臺。由于輕盈流動和活潑可愛的特性,它深受現(xiàn)代女性喜愛,是現(xiàn)代女裝設計中的一種重要的袖型。在服裝流行變化多元的今天,本文旨在闡述泡泡袖的發(fā)展歷史和款式風格特點,為泡泡袖的進一步應用打開更為廣闊的天地。
(華南農業(yè)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