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
(凱晨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遼寧大連)
混凝法處理洗衣污水的實驗研究
朱雪
(凱晨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遼寧大連)
以洗衣廢水為處理對象,以聚合氯化鋁(PAC)為混凝劑,最佳投藥量為160mg/L,pH為6.5~7.5,沉淀時間為30分鐘。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投藥量為15mg/L。PAC和PAM復(fù)合絮凝劑可以提高處理效率至80.7%。
洗衣廢水;混凝處理;聚合氯化鋁
洗滌廢水,屬于灰水一類,其污染程度相對較輕,是城市污水的重要組成部分,洗滌廢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劑,三聚磷酸鈉,表面活性劑、油污、塵土顆粒以及各種微生物等,外觀渾濁。會使水生動、植物中毒致死,使水中某些微污染物溶解度增加,從而增加了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難度。
本文驗通過燒杯試驗,以聚合氯化鋁(PAC)為混凝劑,分析藥劑投加量、pH值、沉淀時間等對COD去除效率的影響。
1.1 實驗裝置及試劑
JJ-4六聯(lián)電動攪拌機,DR-5000分光光度計,DRB 200消解儀,聚合氯化鋁(PAC):分析純,聚丙烯酰胺(PAM):分析純
1.2 分析方法
COD:重鉻酸鉀法
1.3 實驗用水
取附近洗衣店用水
1.4 實驗條件
150mL水樣置于6個燒杯中,快速攪拌300r/min,攪拌時間0.5min,中速攪拌150r/min,攪拌時間5min,慢速攪拌70r/min,攪拌時間10min,靜沉30min后取上清液。
2.1 PAC投藥量對洗衣污水處理效果的影響
投加40mg/L、80mg/L、120mg/L、160mg/L、200mg/L、 240mg/L的混凝劑;攪拌靜置取上清液,測定其COD值。繪制曲線,選取COD去除率最大時的最小投藥量作為最佳投藥量。
2.2 pH對PAC混凝劑處理洗衣污水效果的影響
在上述實驗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用HCl和NaOH將pH調(diào)至3,5,6,7,8,10,投藥量為最佳投藥量值,攪拌靜置取上清液,測定其COD值。繪制曲線,選取COD去除率最大時的pH值作為最佳pH值。
2.3 沉淀時間對洗衣污水處理效果的影響
在上述實驗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攪拌后靜置時間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后取上清液,測定其COD值。繪制曲線,選取COD去除率最大時的沉淀時間作為最佳沉淀時間。
2.4 PAM投加量對洗衣污水處理效果的影響
在上述實驗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投藥量為萬分之PAM1mL,2mL,3mL,4mL,5mL,6mL攪拌靜置后取上清液,測定其COD值。繪制曲線,選取COD去除率最大時的投藥量作為最投藥量。
3.1 最佳投藥量實驗結(jié)果
原水COD:562mg/L水樣體積:150m
表1最佳投藥量記錄
?
聚合氯化鋁每升投加量為160mg,COD去除率67.6%。3.2最佳pH實驗結(jié)果
原水COD:543mg/L,水樣體積:150mL,投藥量:PAC 160mg/L
表2 最佳pH值記錄
pH值在6.5~7.5范圍內(nèi)混凝效果最佳,COD去除率都較大,COD去除率達72.6%
3.3 沉降時間實驗結(jié)果
原水COD:537mg/L,投藥量:PAC 160mg/L,pH值:6.5~7.5,水樣體積:150mL
表3 最佳沉淀時間記錄
當沉淀靜置30min時,COD的去除率達到最高,COD的去除率為74.7%。
3.4 PAM投藥量實驗結(jié)果
原水COD:425mg/L,投藥量:PAC 160mg/L,pH值:6.5~7.5水樣體積:150mLPAM每升投加量為15mg,COD的去除率達到最高,去除率為80.7%。
表4 聚丙烯酰胺投加量
PAC最佳投藥量每升160mg,pH在6.5-7.5之間,沉淀時間為30min,PAM投加量為每升15mg。快速攪拌300r/min,攪拌時間0.5min,中速攪拌150r/min,攪拌時間5min,慢速攪拌70r/min,其去除率可達80.7%,所以PAC+PAM處理洗衣廢水在技術(shù)上是可行的。
[1]潘穎.PAC與PAM連用處理客運洗衣污水效果分析[J].鐵道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2003,35:224~225.的大尺度環(huán)流背景不利,總降水量會減弱。在850hPa風(fēng)場上,東部型La Nin?a發(fā)展年東海以東太平洋洋面上呈反氣旋異常環(huán)流,其西南側(c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及長江以南東南風(fēng)增強,夏季季風(fēng)增強(圖2.a),降水常發(fā)生在黃河以北,在消退年我國東部地區(qū)夏季風(fēng)增強不明顯。
中部型La Nin?a事件,發(fā)展年副高范圍主要在海上擴大,北抬西伸,強度無明顯變化(圖略),消退年副高有北抬東退,影響降水多發(fā)生在長江以北。850hPa發(fā)展年長江流域夏季風(fēng)無明顯變化,長江-東海以東太平洋上呈氣旋式異常環(huán)流,但在發(fā)展年該異常環(huán)流位于海面上空,消退年西移到長江流域沿海,長江以北地區(qū)西南風(fēng)異常減弱,我國東南地區(qū)偏南風(fēng)加強,在長江中下游有偏南風(fēng)的風(fēng)速輻合帶(圖2.b),因此降水多發(fā)生在黃河長江之間和長江以南地區(qū)。
在本次調(diào)查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東部型El Nino的副高在消退年顯著偏西偏南和偏強,配合低層明顯的東北-西南西風(fēng)切變異常,相應(yīng)地中國東部夏季的雨帶位置位于長江以南;而中部型El Nino發(fā)生時主要是850hPa異常風(fēng)場影響多雨帶位置,使發(fā)展年雨帶位于長江以北,消退年雨帶主要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東部型La Nina發(fā)生期間因海溫異常位于西太平洋上的副高顯著異常減弱東退,對暴雨的大尺度環(huán)流背景不利,我國東部夏季降水總量減小;中部型La Nina事件影響副高北抬,雨帶多在長江以北,但在該事件消退年因長江中下游有偏南風(fēng)的風(fēng)速輻合帶,降水也會多發(fā)生在長江以南地區(qū)。
本文注重分析不同類型的ENSO對長江流域這一特定區(qū)域的具體影響,希望對其他特定區(qū)域的氣候影響與ENSO的響應(yīng)的研究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BJERKNES J.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 from the equatorial Pacific[J].Monthly Weather Review,1969,97 (3):163-172.
[2]董宇佳,孟祥鳳.兩類ENSO事件分類的研究進展[J].海洋環(huán)境科學(xué),2015,03:473-480.
[3]任福民,袁媛,孫丞虎,曹璐.近30年ENSO研究進展回顧[J].氣象科技進展,2012,03: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