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本·費舍爾+沈畔陽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自古以來,有想法的偉大人物無不有些癲狂?!币幌氲侥切┎豢伤甲h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我們就會很自然地想知道創(chuàng)造者究竟是怎樣做到的。觀看電視新聞,了解天下大事,目睹他人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內(nèi)心總會閃現(xiàn)一個想法:我也能做到嗎?愛因斯坦、曼德拉、凱勒、甘地這些家喻戶曉的名字,他們好像來自另一個星球。他們?nèi)〉玫某删筒⒎堑玫缴裰f來或是時勢造英雄,或是他們憑借自己的頑強堅持最終達到目的。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也可以仿效他們的做法,解剖他們的思維方式、人生哲學、做事方法,并努力復制。偉大人物與眾不同的性格特點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偉大人物對于自己從事的事業(yè)都有一種近乎癡迷的心理,從來不會僅憑心血來潮做事情。事實上,從莎士比亞到狄更斯,從米開朗基羅到貝多芬,甚至邁克爾,他們的共同之處是:不同程度地患有強迫癥。這并不是說為了成功,你也必須患上這種病,而是說偉大人物常常在激情和癡迷之間走鋼絲。所以為了成功,你必須有所癡迷。
其次,偉大人物對于更高的目標有強烈的信仰,只要認定值得追求,就會全力以赴為之奮斗。以貝爾為例,他下定決心找到一種能讓耳聾母親聽到聲音的方法,正是這一目標,讓他成為那個年代最多產(chǎn)的發(fā)明家之一。偉大人物如此專注,任何干擾都不會讓他們分心。有了更高目標的引領,他們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跟蹤目標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注意力如此集中的好處是,他們不會因為他人的不同意見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以喬布斯為例,受禪道影響,他的禱告詞是:“全神貫注,簡約至上?!彼麖奈醋屗说呐u妨礙自己的想法,甚至在被自己創(chuàng)辦的公司開除時,仍不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再者,偉大人物都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孩提時代,我們會像海綿一樣接受一切,既是因為大腦還未發(fā)育成熟,又是因為童心未泯。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波德萊爾甚至有過這樣的感慨:“天賦只不過是刻意重新捕捉到的童年?!蓖高^孩子的眼睛觀察世界時,有可能看到其他人疏忽的各種聯(lián)系,你的心態(tài)可能更加柔軟,更有情趣,想法更有活力和創(chuàng)意。興趣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最好的老師,因為好奇而產(chǎn)生的偉大發(fā)明不勝枚舉。正是大自然的質(zhì)樸才孕育出色彩斑斕的世界,也只有返璞歸真的人才能悟出其中的根本規(guī)律。
最后,偉大人物會隨時把自己的想法記錄在紙上,這樣能讓他們認真反思,把有價值和無價值的東西區(qū)別開來,平復繁雜的心緒。從洛克菲勒到亞當斯,從富蘭克林到丘吉爾,每個人都有記日記的習慣,理查德·懷斯曼在《59秒:思考一點,改變很多》一書中對此做了最好的詮釋:“思考和書寫非常不同,思考常常形不成結構,支離破碎,甚至亂七八糟。相比之下,寫作才能鼓勵創(chuàng)造故事的梗概線條,幫助人們感受發(fā)生的事情,向著解決辦法努力。談論可能讓人迷惑不解,而寫作則可以提供更加系統(tǒng)、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
總之,受傷、筋疲力盡、一無所有時,我們需要的是堅持、再次嘗試;被打倒在地時,讓痛苦做我們的老師,教會我們:我要繼續(xù)跑下去,直到……我要繼續(xù)寫下去,直到……我要繼續(xù)發(fā)明下去,直到……
你覺得自己具備了上述哪種性格?
(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