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余凌
西安西航三校:走向融合的閱讀
文 _ 余凌
古都西安,一座承載著中國厚重歷史文化的城市,也是國家重要的創(chuàng)新、科教中心。在這里,隨處可以見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匯,歷史和未來的碰撞。
西航三校,坐落于西安市北城的渭水之濱,至今已走過五十余年的風雨歷程,成為了一所扎根于文化傳統(tǒng),但是又不懼突破創(chuàng)新的一所陜西省示范小學。
2016年初冬,一個陽光和煦的下午,記者來到西航三校,正值午休期間,發(fā)現(xiàn)在每一條走廊的盡頭都有一臺超星圖書借閱機,好幾個孩子就坐在地上翻閱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路過教室,一些班里的孩子拿著一本厚厚的《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和周圍的小伙伴探討著什么。記者不禁有點好奇是什么樣的教育,讓這些孩子對閱讀產(chǎn)生了如此濃厚的興趣。
見到西航三校主管教學工作的田敏副校長,她解開了記者心中的疑問。學校很早就在抓閱讀教育,以前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對每個班都有額外的閱讀課程安排,并且會給學生及家長推薦適合該年齡階段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除此之外,學校還要求每個班的班主任開展符合各自班級特色的相應閱讀活動,鼓勵孩子們分享自己的藏書,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以此形成學生對知識的輸入、輸出環(huán)節(jié)的閉環(huán)并培養(yǎng)孩子對讀書的興趣。
學校建構“一主兩翼”主題閱讀課程體系:以課本為主,輔助經(jīng)典誦讀與主題閱讀為兩翼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每個月班里的孩子都會和家長一起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并形成相應的繪本,記錄孩子與家長在讀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這些記錄就好像孩子們的個人閱讀史,能讓每一個學生家庭感受到自家孩子的進步與成長。每一年學校都會開展各式各樣的閱讀活動:小書蟲閱讀季、讀書心得評比大賽、讀書會分享等等,并且通過這些活動來評比出獲得“葵花獎章”的讀書之星、書香家庭等榮譽。
放學后,兩個孩子坐在超星借閱機前通過閱讀視頻學習知識
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借閱機面前學習
除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西航三校針對教學活動中電子化、互聯(lián)網(wǎng)化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引進了電子圖書借閱機。隨著借閱機在孩子們中間越來越受歡迎,從最初的4臺到現(xiàn)在的8臺,但有時仍會出現(xiàn)不夠用的現(xiàn)象。
超星圖書借閱機進駐以后,每天早上,總會有早到的孩子在機器面前點開詩詞誦讀等書目,其他陸陸續(xù)續(xù)到來的老師和學生就在這朗朗書聲中走進校園,讓整個學校的書香氛圍愈發(fā)的濃厚。借閱機操作方便,種類涵蓋面廣,內容更新快,視覺聽覺上的直觀都可以極大地刺激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而且低年齡段的孩子對這些新奇的東西有天生的好奇心,他們總會在課間休息、午間休息、放學后等時間,去使用它。一名學生在借閱機上面讀到了《海底兩萬里》,被深深地吸引,回到家鬧著家長給買這本書,現(xiàn)在類似的現(xiàn)象漸漸多起來。
近年來,從傳統(tǒng)的國粹與國學中去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已成為社會上的風潮,尤其在西安這樣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城市。
正在帶五年級的孫平老師在他的班級就開展了“一周一詩詞”的特色閱讀活動,在學習愛國主題課文期間,孫老師會要求孩子們誦讀辛棄疾的“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學習中國傳統(tǒng)美德主題課文期間,孫老師會要求孩子們誦讀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通過這些學習,一來是為了給學生將來的初高中學習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國、孝順、團結等優(yōu)秀品質,家長們來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都說這些孩子懂事了很多。孫老師表示,其實孩子在學習這些東西的時候,學習知識是表面的,學習其中的內核才是重點,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去了解傳統(tǒng)文化里的忠孝仁義禮智信,教會他們怎樣去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孫老師還會給家長們上“閱讀課”。他說,現(xiàn)在部分家長給孩子買的書太急功近利,總是想一下就提高孩子們的成績,所以買的都是些教輔書。但其實真正能幫助孩子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的反而是各種所謂的“閑書”,“閑書”讀多了,閱讀題的分數(shù)上去了,作文也豐滿起來了,甚至有學生通過四年級到六年級兩年時間的閱讀,從作文困難戶拿到了全國作文金獎。
在西航三校還采訪到了四年級三班的班主任范曉橦老師,她帶的這一屆學生,每個階段范老師都為他們制定了符合孩子們學習規(guī)律的閱讀課程。一、二年級的時候,范老師更多的是讓孩子們去讀俗語、兒歌、陜西民謠等,在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擊著掌,踏著節(jié)拍去讀,這也符合低齡學生“動中去讀”的一種習性。孩子們將學習融進了游戲,在課間休息的時候,玩跳皮筋等游戲也是唱著兒歌去尋找節(jié)拍。
一次公開課上,主題是《小白兔運南瓜》的看圖說話,范老師班里的孩子在課堂上玩起了兒歌接龍,“小白兔呀運南瓜,辦法很奇妙。扮作大車輪,滾著跑回家。”“小白兔呀運南瓜,辦法真是多。買個氫氣球,南瓜飛回家?!薄麄€課堂,孩子們玩得很開心,知識也掌握得很牢靠,而且學生的思維沒有局限性,發(fā)散得很廣,這也符合現(xiàn)在對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的要求。
后來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完全沒有系統(tǒng)接觸過平仄、押韻的孩子們,居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標注平仄音,甚至像古人那樣唱和詩歌。
在后期的閱讀課程中,范老師也會推薦一些其他書目,幫助孩子打開更廣闊的視野,讓他們了解到在這個地球上還有很多文化、風景跟我們是不一樣的,比如閱讀維?比安基的《森林報》,范老師會要求孩子們在對應的季節(jié)去讀相應的書冊,會讓他們思考俄羅斯這個國家和我們國家的一年四季有什么不同;比如在了解了中國的神話故事后,范老師會安排學生閱讀希臘的神話、《圣經(jīng)》里的神話,也讓孩子們去思考其中的差異。
學校舉辦了各式閱讀活動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視野,范老師還幫助班里的學生組織了“書蟲俱樂部”,這是一個學生自己管理、有每周閱讀量要求的一個俱樂部,從最初的十幾個同學參加,到現(xiàn)在人員的逐漸增多。孩子們在這個俱樂部里面會分享很多自己的讀書心得,會去分享讀書后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帶來了什么幫助和提高。
三年級的時候,很多課文出現(xiàn)了愛的教育,范老師又會指導學生去讀生活,去體悟生活。有的孩子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jīng)讀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看完以后被保爾?柯察金的堅強感動得哭了,和同學們分享后,在班級里又掀起了讀名著、讀傳記的熱潮,也促使這些學生小小年紀就已經(jīng)開始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在培養(yǎng)孩子想象力的階段,范老師開始介紹國內外優(yōu)秀的科幻、魔幻小說和學生見面,比如《哈利?波特》系列,讀了之后,讓學生們想象身處的教室就跟在霍格沃茨學校里一樣,也會有飛翔的掃帚、星空般的天花板等等。有的孩子甚至慢慢開始接觸《三體》,因為書中很多內容已經(jīng)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范圍,這些學生又開始去嘗試了解一些科學知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好促進的學習循環(huán)。
進入四年級,學生們逐步接觸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從《愛蓮說》到《論語》,很多學生已經(jīng)背完了這些內容。在班會的時候,經(jīng)常出現(xiàn)全班集體背誦《論語》的場景。在如今的四年級三班,在閱讀課程的安排、學習以及檢查方面,很多時候都是由很多學生當中的“小老師”去完成。
范老師說她的學生特別喜歡使用超星圖書借閱機,尤其喜歡在上面了解人體學、自然科學等,但也經(jīng)常特委屈地跟她抱怨,學校的借閱機太少了。每次范老師正在讀三年級的兒子來學校找她的時候,也總會溜到借閱機面前去讀或者聽很多故事、讀物等。有時候范老師的兒子還會給自己的媽媽說:“我要給習大大寫信?!薄澳銥槭裁聪氲浇o習大大寫信呢?““別的國家人均讀書量那么多,我們中國人人均量一本都不到,我身邊那么多小朋友都喜歡讀書,那能不能讓習大大多給我們中國人一些書籍還有讀書機呢?”聽到這里,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些許幼稚,但是記者更多的是感受到,閱讀真的能培養(yǎng)一個人的家國情懷。范老師的兒子才小學三年級,但卻能思考遠超同齡人的問題,這不正是閱讀教育帶給我們最積極正面的例子嗎?
西航三?!皶阃尥蕖北碚玫涠Y
圖書借閱機對這些學生對這些孩子們來說,不僅僅是一臺讀書機,而更像是一臺打開他們眼界的窗口。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信息的更新速度太慢,無論哪一所學校,它的圖書館館藏再豐富也避免不了,借閱機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到定期的更新,讓每一個閱讀的孩子能接收到新鮮的知識?!八计淅?,慮其害”,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也帶來了信息的垃圾化、繁雜化,很多信息不適合低年齡段的孩子接收,那么超星借閱機也可以作為一個知識的過濾器,過濾掉這些渣滓,帶給孩子知識的清泉。
針對低年齡段的學生在圖書的選擇上,以前需要老師來主導,但現(xiàn)在借閱機的出現(xiàn),可以完全替代這個角色。機器背后以朱永新、梅子涵、童喜喜等一大批教育專家、兒童閱讀專家為團隊的智慧,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圖書。低年齡段的孩子喜歡繪本,在系統(tǒng)上就有600本繪本,喜歡跟著系統(tǒng)練字,上面也有各種字帖;高年級的學生喜歡軍事、時事新聞,上面也有相關內容的推送。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適合的閱讀環(huán)境中得到成長。
在當今社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和提高,已經(jīng)成為很多人的共識,但是在以前的教育中,每個人都是習慣找一本書再找特定的時間去閱讀它,并沒有養(yǎng)成如何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電子圖書借閱機的出現(xiàn),也可以很早地幫助這些孩子去適應和學會這一點。
為了進一步提高借閱機的利用率,節(jié)約一些不必要買書的費用,學生可以用手機掃描圖書的二維碼下載到自己的手機上進行閱讀,老師也會定期去將一些推介書目的二維碼拍下來發(fā)到家長微信群里,讓學生和家長一起進行親子閱讀活動。
傳統(tǒng)與習慣,有它保留的價值與意義所在,但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利用,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學校、教師及家長應該利用好這些技術手段,構建起一個墨香味與數(shù)字化并存的校園閱讀體系,幫助孩子們培養(yǎng)閱讀興趣,成為一批既有“家國情懷”,又有“全球視野”的新一代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