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28歲的唐·塞爾特是一家包裝膠帶廠的工人。包裝膠帶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幾乎沒有人可以離得開它,但它在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自身也存在著一些小麻煩。比如我們在使用時經常會找不到它的頭在哪里;比如我們想要把它從紙盒上撕下來的時候也經常找不到它的頭,所以必須要借助于剪刀或其他銳器。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是正常的,似乎它本就應該是這樣。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不合理的,比如唐·塞爾特。
那是2016年的一天,他把幾個玩具裝進包裝盒想要寄給遠在紐約的親人,但他拿著膠帶轉來轉去,就是找不到頭在哪里,搞得他后來只能用指甲生生地摳出一個破口才算解決了問題。
在那一刻,塞爾特突然想:“這樣的問題應該每個人都會遇到,為什么不想辦法解決呢?”塞爾特幾乎是在那一瞬間就想到了解決辦法,只要給膠帶來點“小缺漏”就行了。比如一個膠帶的寬度是4厘米,那么這個膠帶的可黏性只需要做到3.8厘米就行了,留下0.2厘米是沒有黏性的。這樣一來,無論是在膠帶卷上找頭還是在包裝箱上開撕,都非常方便了。
塞爾特馬上向公司提出了這個建議,公司覺得這個主意非常棒,馬上采納并很快開始生產。結果這個“有缺漏”的膠帶生產出來之后,馬上就火了,訂單更是從全球各地飛來。短短半年時間,不僅公司威名遠播,塞爾特本人也分到了350萬美元的創(chuàng)新分紅。
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們很多人都經常抱怨缺少機會。其實,很多時候機會就在我們身邊,關鍵是我們往往缺乏那種發(fā)現的眼光和嘗試的勇氣。就拿塞爾特的這個機會來說,誰又能說我們從來沒有遇見過呢?